摘要:網絡信息化時代為我們的教育事業帶來了好處但與此同時也帶來了許多新的難題。本文在分析問題的基礎上,給出了自己的見解和看法,提出了新的理論方法,在信息化基礎上完善當代高中思想政治教育。
關鍵詞:網絡信息化時代;思想政治教育;高中生
二十世紀九十年代以來,互聯網的發展使人們進入了一個數據世界,網絡正以其方便,快捷等優勢迅速占領通信領域,這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新的生活方式,與此同時,高中生作為時代的先鋒也越來越受到信息化的沖擊,網絡信息魚龍混雜,那些網絡糟粕只會對高中生的身心產生負面影響,進而影響青少年對世界的認知。學生一旦樹立錯誤的三觀勢必影響社會的發展。因此,放眼當下,只有對當下的教育方式進行優化才能與時俱進,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才能教育出真正對社會,對家庭有用的人才。
1 網絡信息化時代
信息化時代的到來使人們獲取信息更加的方便快捷,與此同時也為學生的教育帶來了難題,一方面,網絡已經充斥在青少年的日常生活中,已經(刪除前面的已經)成為他們獲取信息的主要渠道。另一方面網絡上信息稂(良)莠不齊,學生身心尚不成熟,分辨能力不強,網絡上的黃色,暴力像一顆毒瘤一樣侵蝕著學生們的身心健康,這遠遠比生活中的嚴重,生活中的負面信息尚可通過監督杜絕,而網絡上的負面信息隱蔽而易獲得。因此加強對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迫在眉睫。
高中的思想教育主要是從社會實際出發的,從日常生活實際對高中生進行思想道德教育,是為了對高中生形成自我約束力,自我管理。其主要就是對學生的精神進行正確的影響,使其形成自控力,約束力,從而促進高中生擁有良好的品質與思想道德。而網絡的發展對青少年的身心發展產生極大影響,網絡上的消極信息沖擊著青少年尚未成熟的身心。而青少年時期正是對一切好奇的時候,這就更應對當今時代思想政治教育進行改革以面對當下的時代改變,高中生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的改革已是大勢所趨。
2 網絡信息化時代下高中思想政治教育所面臨的機遇
信息化時代的到來不僅為生活方面帶來了改革也為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帶來了機遇,網絡憑借其方便快捷虛擬的特點為人們所熟知,因此教師可以利用這些特點,從傳統的教育者轉變為普通朋友,作為高中生的隱蔽性引路人,教育工作者可以轉變為網友身份,為學生引路,給學生樹立網絡榜樣。這樣一來教育工作者可以和受教育者站在同一個平臺,各自發表各自的看法,及時注意到學生的心理變化并在適時給予指導,從而和平相處解決難題。
2.1 網絡信息化對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的改變
網絡交流虛擬性的特點顛覆了傳統的面對面講授的方式,青少年在面對一些私密的問題時,由于自身涉世不深對問題的見解不準確,經常處于迷茫無助的狀況,有些問題急需幫助而又無法開口時,就可以借助網絡的方式無需面對面就可以解決問題而且不會出現難為情的狀況,網絡在解決此類問題時具有無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他可以在學生與老師之間建立一個方便隱蔽的交流平臺,方便教師實時掌握學生心理活動,在未釀成禍患時及時地糾正引導。
2.2 網絡信息化對高中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成果的提升
網絡作為全新的媒介為教育帶來了一種全新的局面,產生了一種杰出的時效成果。之前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種完全灌輸,被接受的狀態,而學生正處于青春期,叛逆心特別嚴重,這就造成了排斥心理,明明老師這樣講,而他們卻偏偏那這樣做。而網絡平臺的使用為學生與老師之間建立一個平等虛擬的平臺,使學生被動的心理轉變為主動,主動學習的結果會使學習的效率大大增強,使學生與老師之間形成相互尊敬,相互幫助的新局面。
2.3 網絡信息化對青少年學習方式的改變
網絡加入教育行業,使原本就對網絡有濃厚興趣的青少年給予了充分地調動,青少年對外界充滿了好奇心,尤其是一些新興的事物,網絡就是杰出的代表。在一些家長無法解決的網絡問題時,青少年則充滿了興趣,利用網絡的方式學習迎合了青少年的興趣,使原本一些無聊空遠的學習內容變得生動形象。由之前灌輸式變為了主動的迎合探索,增加了學習的趣味性和主動性。而這些利用網絡學習的方法還可以在以后的學習生涯中發揮重要的作用,現代社會是一個不斷學習的社會,有一個良好的自學方法將對以后的生活帶來巨大的便利。
3 網絡信息化時代下高中思想政治教育所面臨的挑戰
3.1網絡信息化對信息壟斷權和老師權威地位的挑戰
網絡信息化的到來對教育工作者帶來了沖擊,網絡憑借其巨大的資源庫,可以幫助人們了解更加專業的知識,學生的學習范圍也不僅僅限于課本,網絡上的知識高于教育工作者所掌握的,這就導致了教師答不上來學生提出的問題的尷尬局面,教育工作者的威信不再那么的明顯,老師即真理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而術業有專攻,教師只有不斷地學習新的知識才能不斷地更新自己所掌握的知識,從而得到學生們的信服。
3.2 網絡信息化可能會弱化思想政治教育成效
網絡信息龐大且良莠不齊,甚至到達了一種泛濫的局勢,許多被人們需要的信息中摻雜著垃圾信息,這些垃圾信息吸引著學生們的注意,影響他們的效率及思想,還會對學生的日常生活帶來危害,一些自控能力不足的學生出于好奇心對這些垃圾信息產生興趣,就會嚴重影響學業,甚至做出過激的行為,危害社會。此外,這些垃圾信息不僅弱化了思想教育的成果,還會造成更加嚴重的影響。
3.3 網絡信息化對學生人際交往和心理健康有負面影響
網絡成為當今青少年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網絡最吸引人的地方便是其快捷性與虛擬性,網絡營造出一個民主寬松的狀態,使人們暢所欲言,進入網絡世界人們可以逃離現實生活,與各色各樣的陌生人交流,這就導致了有些人在現實生活中不敢與陌生人交流而在網絡世界中與人掏心掏肺,甚至那個人根本就沒見過,這就導致處于青春期的青少年逃避現實生活沉迷于網絡世界的無拘無束。在這種狀態下,這些學生的身心及成長都無法正常的成長,與親人及朋友越發的冷漠,與現實生活越來越疏遠。不僅如此,長期使用網絡還會對青少年的身體帶來巨大的傷害,近視眼,駝背的學生越來越多。
4 對高中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進行完善的有效策略
4.1 在內容上實現思想政治教育觀念的更新
在信息化社會中,網絡作為當今主流的傳播媒介,憑借其快捷性,巨大性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青睞。思想政治的教育也應充分利用這一方法,使思想政治教育不再受制于時間,空間的限制,其適用面得到了有效的擴張,教育工作者要及時學習新的方法,樹立新的理念,完善新的制度,正視網絡帶來的促進作用,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資源對學生開展思想政治教育。
4.2 在方式上確立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體性
高中生由于其未成年的特點,面對事物認知不全面,思維活躍而充滿辯證性,喜歡抓住事物的對立面尋求解釋,他們樂于尋求自己習慣的方法來看待處理問題,但是又經驗不足,考慮問題片面而不足。高中思想政治教育要抓住不變的本質,對癥下藥,調動起自身的積極性。網絡將現代多媒體技術與教育完美的結合,使網絡的優勢充分發揮出來,利用網絡的方法可以使問題的解決更加的方便快捷,達到事情只做一半而功勞翻倍的效果。
4.3 積極開辟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徑
要確立運用網絡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中心,利用搜集到的網絡信息對學生們的心理活動進行追蹤,建立屬于學生個人的心理檔案以便及時發現異常,做到防微杜漸,將危害消滅在萌芽階段。
5 結束語
網絡信息化的到來既是機遇又是挑戰,只有利用好網絡這把雙刃劍才能使青少年從中受益。教育工作者也只有不斷的創新才能跟上時代的潮流,在高中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要利用好網絡這一新媒體,開創新的教育方式確保教育出為國家社會有用的人才。
參考文獻
[1]孫秀香.網絡信息化時代的初中思想政治教育[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 2016(3):119-120.
[2]樊燕麗.信息化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情境創設途徑探析[J].中共伊犁州委黨校學報,2016(2):77-78.
[3]李繁.信息化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徑探討[J].產業與科技論壇, 2016(2):133-135.
作者簡介:文仕娟;(女);1987年9月 ;廣東省茂名市高州;廣東省茂名高州市南塘鎮南塘中學;中學政治二級;政治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