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蓬華
摘要:傳統的教學理念基本都是教師在課堂上擔任主角,教師制定上課的流程以及教師決定在課堂上的教學方式,教師并沒有過多的將學生的真實情況參考進去,這樣在課堂上的教學方式過于片面,學生沒有自己的意見融入在教學理念中,由此而來的課堂教學對學生并沒有很大的幫助,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并沒有很大的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也沒有提高,對學生以后的長期發展也沒有很大的幫助。
關鍵詞: 小學語文;學習方法;實用性探索
語文學習最重要的就是從生活中獲得靈感。 教師給學生充足正確的指導是給學生在學習上更進一步的幫助,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始終處于主體位置,發揮著最主要的作用,教師的指
導只是輔助作用。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要始終保持正確的學習態度,只有正確的學習態度,學生才能真正的在學習中全身心的投入,在課堂上認真學習,在課下進行知識的積極補充,只有這樣,語文的綜合能力才能得到穩步上升。
一、在語文的學習課堂上制定合理有趣的學習方法
學生的學習興趣是學生的主要學習動力, 教師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自己具有學習的意識,只有學生有了自己的意識,才會拼命的進行學習。因此,教師在進行課堂上教學
方法的選擇的時候, 要本著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為第一目標,結合學生的性格特點和愛好,讓學生在課堂上能夠體會語文知識的獨特之處,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就會極大的提高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效率,學生在教師的帶領之下進行學習,能夠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教師在進行《春天的景色》這一文章的講解的時候,教師可以參考學生的性格特點進行課堂教學方式的選擇,小學生的年齡特點以及他們的心理,使得他們只對自己感興趣的事物有探索的欲望。教師可以在課堂上帶領學生一起回憶春天的特色,學生在課堂上要踴躍發言,將自己知道的和同學老師一起進行交流,學生在課堂上積極的進行交流,教師也可以掌握每一個學生的情況,教師對每一個學生的學習情況以及性格特點都有了解,就會在以后的課程制定的時候更加符合學生的學習情況,真正的將因材施教的理念用到學生的學習中去。
二、結合多媒體,突破難點疑點
語文是一個十分抽象復雜的學科, 學生在課堂學習的時候,如果僅靠教師的講解學生可能很難真正的理解知識,對知識的掌握也可能只是表面的講解。多媒體的特點正好能夠彌補傳統教學的弊端,多媒體教學的方式可以采用動畫、視頻以及音頻的形式進行給學生知識的講解,和教師傳統的教學方式的相結合,學生在學習的階段就會變得十分簡單。例如,教師《動物的種類》的講解的時候,教師可以借用多媒體將所要講解的知識在大屏幕上給學生進行展示出來,圖片可以形象具體的給學生直接展示出動物的具體特點和形狀,學生只需要在課堂上進行仔細觀察就可以了,教師在課堂上給學生進行展示之后, 剩下的任務就是學生自己在課下多進行留意,語文的學習就是一個長期積累的過程,不是一口就吃成一個大胖子,都是需要自己有自己的想法,有自己的思考,以及自己進行細心的觀察。
三、在課堂教學的時候,教師要善于激發學生的思考能力
語文的學習是一個不斷積累,不斷思考的過程,教師在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之后,這只是完成了第一步,接下來就是要讓學生自己養成自己思考的習慣, 所謂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學生要學會怎么思考,以及學會思考的方法,這樣學生就會在接下來的學習中學會自己學習。教師在這個過程中就要給予學生充分的指導, 給學生指明學習的方向以及學習的方法,學
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只需自己進行努力的學習,就一定能夠達到進步。例如,教師在進行朱自清的《背影》這篇文章的講解過程中,教師首先帶領學生進行文章的講解之后,讓學生自己進行思考,覺得這篇文章的特別之處,比如,作者在表達情感上面所采用的方法,以及作者在文章中所使用的修辭手段以及作者整篇文章的結構布局,所有的特別之處,教師都可以和學生進行討論,然后教師要教會學生進行如何使用,讓學生將這些優秀的文章進行積累,最后變成自己的東西,用在自己的寫作中去。
綜上所述,語文的學習需要學生自己端正學習態度,學會記錄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在生活中積累語文的素材,獲得語文的靈感。 學生的學習興趣是學生在學習階段最好的動力,不論
是在什么階段的學習以及學習的內容是什么,只要學生自己有了學習的興趣,學生就會自己全身心的投入到學習中,在學習過程中遇到困難的時候,學生也會發揮自己最大的動力去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最終一定會得到最后的進步。
參考文獻
[1] 李望山 . 小學語文教學方法的研究 [J]. 科技創新導報,2017.
[2] 梁婷婷 . 小學語文學習方法的實用性探究 [J]. 讀與寫(教育教學刊),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