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實體企業的經營管理工作側重點就是對經濟運行情況的管理,基于新時期我國市場經濟體制的發展變化,相應的管理工作內容和形式也需要不斷進行優化和完善。為了促進企業經濟的穩步發展,相應財務管理人員開始關注于金融化投資的盈余管理問題。科學的盈余管理工作能夠顯著提高企業的經濟收益,但是,目前大多數實體企業都沒有意識到盈余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在具體的工作過程中還存在一些問題需要解決。基于此,本文就根據實體企業所選擇的不同金融化投資類型,研究盈余管理工作的開展方法及實際使用效果。
關鍵詞:實體企業:經營管理:金融化投資:盈余管理
實體企業指的是在國家法律允許范圍內、具有經營許可證書的、獨立從事生產經營活動、自負盈虧的企業類型。這類企業通常都以盈利為主要目的,而金融化投資的盈余管理就是現階段實體企業經濟管理工作的關鍵環節。
一、實體企業金融化投資盈余管理案例分析
實體企業在經營管理過程中想要掌握金融化投資盈余管理的科學方法,首先就需要了解盈余管理的工作優勢有哪些,并明確管理工作的相關注意事項,而這就需要結合實際的案例情況進行有針對性的分析和研究。基于此,本丈就以2016~2018年問我國某省市的一些實體企業作為研究對象,統計企業實際選擇的金融化投資項目類型,觀察企業的盈余管理工作情況。在實際選擇研究對象時,為了保證研究數據的真實性和準確性,應當剔除數據有缺失的公司:剔除金融、保險類上市公司:對樣本進行首尾1%的wlnsorize處理。經過篩選,最后得到59家上市公司從2016年到2018年問共375個年度樣本觀測值的平衡面板數據。此外,本文其他財務數據和公司治理數據均來自CSMAR數據庫,數據處理采用了STATA13軟件,能夠保證數據信息的真實性和準確性。
二、變量設定
實體企業在具體的經營管理過程中,要想對金融化投資盈余管理工作做進一步的分析,還需要科學設定相應的變量信息,在不考慮其他因素的理想狀態下,對影響企業經濟成本變動的因素進行有針對性的分析和研究,從中分析出盈余管理工作的主要內容及具體方法。
(一)因變量
金融化投資指的是涉及金融交易活動的投資行為,這是目前實體企業經營過程中的一種主要形式,通過合理選擇相應的活動,制定科學的活動計劃來降低金融投資過程中的安全風險問題,有效提高企業的經濟利益。目前,市面上比較常見的金融投資項目主要有證券投資:銀行理財產品、信托計劃和其他企業提供委托貸款:長期股權投資和投資性房地產等等。不同的金融投資類型的實際風險因素、風險等級等都不相同,需要相關工作人員引起重視。同時,由于我國在盈余管理方法的應用起步比較晚,為了能夠有效優化工作效率,保證實驗研究的效果和質量,在實際開展研究工作時,本文主要借鑒了目前國外比較流行的資金盈余計量方法,引入利用投資收益進行盈余管理與傳統真實盈余管理之和,以及利用投資收益進行盈余管理與應計盈余管理和兩個變量,來驗證不同盈余管理方式之問的替代關系。
(二)自變量
在實體企業金融化投資管理過程中的自變量問題主要指的就是經營管理中金融化投資的不同情況,這是由于不同的投資情況所使用的盈余管理方式有一定的差異性,因此,需要相關工作人員進行有針對性的分析和研究。從投資等級上進行劃分,主要可以分為三種。首先,初級投資,主要指的是金融貨幣的流通,在這個過程中盈余管理工作的重點就是對貨幣流通的安全進行全面的管理,嚴格監管貨幣的收入和支出情況。其次,中級投資,在這個過程中涉及對多種投資項目的選擇,因此需要考慮到不同投資方式的風險問題。最后,高級投資,這是實體企業進行的一種長期投資活動,其需要保證剩余資金的周轉靈活性,確保企業其他工作的穩步運行。
(三)控制變量
為了保證相關研究工作的順利開展,本文在分析盈余管理的具體效果時,將其他影響盈余管理工作質量的因素進行了控制。包括工作人員行為、工作能力的問題,各企業內部管理形式的不同以及企業不同的管理能力等方面。同時,還有市場指數的變化問題,這些都是管控工作的重點內容,需要相關企業引起高度重視。
三、實體企業金融化投資盈余管理的使用效果及優化方法
從實際案例分析情況來看,具體的實體企業金融化投資盈余管理工作還有待進一步優化和完善,而本文就結合實際存在的盈余管理問題,有針對性的分析優化盈余管理工作方法的可行措施。
(一)盈余管理形式的使用效果
從實際案例分析的數據統計結果當中可以看出,實體企業投資于金融資產的比重約為企業總資產的12.41%,而FIN的中位數僅為6.85%,最高值為69. 35%,標準差為0.144,說明實體企業金融化投資的程度存在較大差異,部分企業的高程度金融化投資導致整體的金融化投資比重升高。而在金融化投資當中開展盈余管理工作可以避免資金的浪費、流失等問題,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同時,在實際的研究過程中,各個實體企業可以發現,盈余管理工作的有序運行能夠促進企業經營管理工作的穩步開展,為項目決策提供經濟數據作為支持,明確了解到項目運行的可行性。因此,這就要求實體企業能夠充分意識到盈余管理工作的重要性,結合自身發展的實際情況,從多方面的影響因素進行考慮,制定出可行的盈余管理優化方法。
(二)開展宣傳教育工作
由于實際的企業經營管理工作當中存在的變量因素有很多,工作人員無法像實驗研究過程一樣,將管理廠-作放在一個相對理想的狀態下,因此,必須要對一些外部市場因素及內部員工工作情況進行分析。由于相應的數據信息內容比較多,因此這項工作還對員工的工作能力有一定的要求,基于此,企業首先需要做好宣傳教育工作,讓員工意識到盈余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并注重于定期對員工進行知識技能的培訓工作,從而全面提高員工的經濟管理能力。這還需要結合市場相應管理機制的變化進行研究,真正達到降低金融化投資風險問題的目的,保證企業資金周轉的靈活性,發揮資金的最大使用價值。在這個過程中,還涉及內部管控機制的建立問題,這是保證盈余管理工作有序開展的關鍵環節。具體的建設方法需要積極借鑒其他企業先進的工作經驗,通過健全的監管條例,對員T-的工作行為進行科學的管理,不斷優化實體企業的盈余管理內容和形式,提高管理工作的應用效果。
(三)信息技術的應用環節
基于我國科技信息技術的發展進步,各個實體企業都開始意識到信息技術對促進企業經濟發展的積極作用。在實際應用信息技術的過程中,企業應當制定工作計劃,做好經濟預算,加大資金投入引進相應的計算機設備。安排專業的技術人員建立網絡工作平臺,將企業經營管理過程中產生的相關數據信息記錄到數據庫當中,然后通過信息技術手段實現自動化、智能化的整理,從中分析出金融化投資潛在的風險問題,研究可行的工作策略去規避經濟風險。并結合市場需求的變化情況明確企業未來的發展方向,科學應用盈余資金去拓展新項目。在這個環節中,技術人員必須要保證其所設置的網絡平臺結構體系的全面性。針對這方面的問題,技術人員可以結合盈余管理工作需求建立相應的動態模型,根據金融化投資項目運行過程中的數據變化,對企業資產的盈余情況進行動態管理,以此來保證管理工作的科學性和合理性。
(四)實體企業的金融化發展
市場經濟體制的發展變化以及各個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都突出體現了實體企業金融化發展的重要性。實體企業實際進行金融化投資的盈余管理時,應當綜合評析自身的發展空問,關注行業的市場變化情況,重點對同類企業的發展狀態進行分析,結合其他企業的發展優勢和不足,有針對性地對自身的經營項目進行優化升級,并打造獨特的企業文化,以此來提高實體企業的市場競爭能力。這里還包括對不同金融項目類型的合理區分,明確各種類型金融項目的發展優勢和對企業的實際需求。同時,實體企業還需要對常見的盈余管理類型進行充分的分析。目前,企業經營管理過程中涉及的金融化投資盈余管理主要是應計盈余管理與真實盈余管理兩大類。實體企業在金融化發展過程中,需要分別對這兩種管理形式的內容和結構體系進行優化設置,以此來全面提高盈余管理工作的應用效果,促進實體企業經營管理工作的順利開展。
四、結論
在新時期的經濟發展過程中,實體企業開始將工作重點放在金融化投資項目上,希望以此來提升自身的經濟效益。而由于不同的金融化投資項目類型有不同的投資風險,如何合理規避風險就是企業需要解決的重點問題。基于此,企業開始意識到盈余管理工作的重要作用,并結合以往的工作經驗研究科學開展盈余管理工作的可行方法。在具體的管理過程中,企業應當制定科學的管理機制,對員工進行思想教育和知識技能的提升工作,明確企業金融化的發展方向,推動企業經濟的可持續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顧嗚潤,楊繼偉,余怒濤.盈余管理對企業投資決策的影響——基于應計盈余管理和真實盈余管理的研究[J].當代會計評論,2016,9( 1):49-69.
[2]許罡,伍文中.公司金融化投資之謎:盈余管理抑或金融套利?[J].證券市場導報,2018,No.313(8):22-30.
[3]劉放,戴靜,胡文佳.實體企業金融化與股價崩盤風險:業績改善還是投資驅動?——基于實體企業套利動機的實證檢驗[J].武漢金融,2018,225(9):38-43.
作者簡介:
田甜,興業消費金融股份公司,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