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為了使建筑行業得到更好的發展,創造出更多的經濟效益,“營改增”政策應運而生,稅負體制和稅務計算方法都發生了很大變化。在這種情況下,相關企業必須從自身的實際情況入手,及時調整經營方式。在本文中,筆者深入分析了“營改增”政策下部分建筑企業稅負增加的現象,指出這一現象出現的原因,并提出了應對策略。
關鍵詞:建筑企業;“營改增”;稅負
一、導致建筑企業稅負增加的原因分析
(一)增值稅進項稅額抵扣不夠,令稅負增長
一是勞務人工費。對于建筑施工企業而言,勞務人工費是一筆巨大的開支,占據總造價的250左右。通常,建筑施工單位主要勞工來源于建筑勞務公司和臨時用工,但是勞務公司所能夠提供的發票多為3%的稅率,有的勞務公司還是差額征稅,可抵扣進項稅額很少,臨時工則更無發票可提供。這種情況下,建筑企業難以獲得能夠抵扣的進項。一般來說,企業這方面的銷項稅率大多是9%,建筑施工企業則有約6%的勞務進項稅額無法獲取,因而其在勞務人工費方面需要承擔較大稅負。二是材料費。在施工的過程中,材料費這項支出非常龐大,約占到總造價的50%~60%,混凝土、磚所適用的增值稅簡易計稅稅率是3%,然而企業為9%的銷項稅率,因此,建筑施工企業需要白行承擔6%的稅負:部分砂石、輔助類建材供應商為小規模納稅人,也是僅能夠提供3%稅負的發票。在這種情況下,建筑企業稅負出現增長現象。此外,建筑施工企業的各種設備基本配置到位,采購新設備的狀況非常少。但是稅法明確指出,只有在“營改增”稅制推行后所采購的設備可以抵扣。也就是說,在“營改增”政策下,建筑施工企業能夠用來抵扣的進項稅額非常少,其需要承擔更多的稅負。
(二)預交增值稅
在建筑企業納稅成本增長的原因中,預交增值稅是最主要的原因。現階段,我國針對跨地區而建設的工程項目適用的是“項目就地預交增值稅,機構總結清算,按月申報繳納稅款”的稅收政策。南于在辦理預交手續時環節眾多,還沒有開設網上申報的渠道,很多建筑企業為了在規定的時問內完成納稅,往往針對同省內的項目而配置專職的稅務崗位,由該方面員工統一負責納稅申報工作。而這種方式會令企業不得不承擔更多的納稅成本。
二、在“營改增”政策下,建筑企業減輕稅負有效措施
(一)構建起完善開票審批體制
為了有效避免納稅資金被占用的現象發生,并降低銷項發票多開的可能性,建筑施工企業應構建起完善的開票審批體制,南項目人員而申請開具發票,開票人員基于既定制度而開展審核工作中,盡可能地降低開票出錯的可能性。建設開票額度和結算額度之問存在一定關系,銷項票不能高出結算額;引入一鍵開票的軟件,使系統在開票的過程中自動生成發票銷項臺賬,相關工作人員能夠通過這一系統隨時查看項目開票情況。這樣做,一是能夠使財務人員的工作負擔減輕:二是能夠使企業降低管理期問的資金支出量。基于對外開具發票的具體情況,企業應建立相應的管理體系,具體涉及發票紙質單據、應用流程、風險預警等多個方面,從而全面提升發票數據的準確程度,降低稅務風險。
(二)建立預繳管理臺賬
在運營過程中,建筑施工企業難以徹底消除未按期預繳稅務的情況,這必然會催生稅務風險。針對此,最好的應對辦法是建立預繳管理臺賬。在營改增政策下,建筑施工企業在銷項發票開具完畢后應在項目所在地的稅務部門中預繳納稅金,在管理預繳納稅金的過程中,相關工作人員的工作量與工作壓力加大。且從實際情況看,各區域預繳稅金、申報等適用的程序不一樣。項目建設周期一般很長,發票開具過程中間隔的時問也非常長,有時候已開具的發票沒有在要求的期限內完成預繳,這樣會令整個預繳發票管理工作混亂,使得建筑企業面臨更高的稅務風險。銷項發票管理臺賬能夠清晰地判斷出銷項發票是否辦理了預繳稅金,這樣能夠有效地消除稅務風險。
(三)盡可能多地取得可抵扣的進項稅發票
在“營改增”全面實施的背景下,同林綠化建筑企業可以合理取得含有在圃證明的免稅苗木票,建筑施工企業應加快更新各種同定資產,獲得更多的能夠抵扣的進項稅額。這樣一來,建筑施工企業能夠有效地降低稅負,緩解經濟方面的壓力。除此之外,在同定資產更新的過程中,建筑施工企業能夠獲得更多的先進科技,走在時代前沿。在采買同定資產的過程中,相關科技企業也能夠得到更多訂單,實現自身的發展。綜合來看,建筑施工企業加快更新同定資產的過程中,一方面,能夠促進企業自身的發展,另一方面,能夠推動我們經濟結構的優化,有力地促進產業升級。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建筑施工企業除了可以采取上述措施降低稅負外,還應該高度重視海外業務,積極拓展海外市場。建筑施工企業應當重點關注國家相關稅法,有效的應對策略,不但可以強化自身的創新能力,還能夠享受到政府部門推出的各種優惠政策,使得其自身能夠朝著國家政策期望的方向發展。
參考文獻:
[1]李學鋒,李娜.“營改增”對我國建筑企業稅負影響研究與對策[J].現代營銷(下旬刊),2019(2):216.
作者簡介:
譚燦,廣州市名卉景觀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廣東廣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