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科技的進步與發展,各種新型材質的橫空出世,為了滿足人們不同的審美品位需求,就必須重視書籍的不同材質的運用。書籍的材質與形態密不可分,相輔相成,材質的不同,所呈現的視覺效果和觸覺效果都是有很大區別的,所傳達的文化內涵也有所不同。而概念書籍設計的材質運用更加豐富化和多樣化,不再單一的局限在普通印刷的紙張上,可以通過金屬材料、木質雕刻、塑料材質、皮革、布藝剪裁等等多種形式去呈現作者想要表達的情感內容。而其中的色彩、材質、紋理和柔韌度的不同所傳達的信息和直觀感受也會千差萬別。概念書籍突破了傳統書籍裝幀表面化的單一觀念,在新的設計觀的指引下,對書籍設計進行由內而外的結構解剖,它所傳達的也不再是單一的表象,而是更貼近一件立體的藝術品,是設計者內心充滿想象力的新的呼喚。在不同材料的特性下,盡情發揮著不同的創意迸發著新的想法,借助它傳達更具藝術性思維的廣泛含義,讓讀者也同樣開啟豐富的想象力與理解能力,對書籍設計的未來發展具有里程碑的性質。
關鍵詞:材質;審美;新工藝;視覺效果
在傳統書籍設計中,通常各種普通類型的紙張是被大量利用的,紙張材質薄厚,紋理質感,透明度等都影響著書籍翻閱時的感受,從而影響著閱讀的心情。隨著科技的進步與發展,各種新型材質的橫空出世,為了滿足人們不同的審美品位需求,就必須重視書籍的不同材質的運用。書籍的材質與形態密不可分,相輔相成,材質的不同,所呈現的視覺效果和觸覺效果都是有很大區別的,所傳達的文化內涵也有所不同。而書籍設計的材質運用更加豐富化和多樣化,不再單一的局限在普通印刷的紙張上,可以通過金屬材料、木質雕刻、塑料材質、皮革、布藝剪裁等等多種形式去呈現作者想要表達的情感內容。而其中的色彩、材質、紋理和柔韌度的不同所傳達的信息和直觀感受也會千差萬別。書籍突破了傳統書籍裝幀表面化的單一觀念,在新的設計觀的指引下,對書籍設計進行由內而外的結構解剖,它所傳達的也不再是單一的表象,而是更貼近一件立體的藝術品,是設計者內心充滿想象力的新的呼喚。
隨著現代社會的經濟飛速發展,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各類產品快速的更新換代著,以此來滿足人們欲漸增長的物質層面需求與精神上的充實享受。對于出版業來說,也是一次新的變革與挑戰,書籍的出現促使新的工藝制作材料被不斷挖掘和拓展,成為其重要的組成部分。
工藝技術上的提升對書籍有著巨大的影響力,顛覆著傳統書籍制作上的片面,它包含著一個全方位立體化的制作過程。從視覺上便帶著前所未有的沖擊力與表現力,更容易吸引和打動讀者,它是書籍設計中注入的新鮮的血液,令人振奮。
工藝是書籍外在表現力最直觀的反映,書籍的外在美透過工藝的變化可以展現出不同的面貌。往往第一眼吸引我們目光的便是其具有表現力的外觀設計,要想在書籍設計中跳脫而出的設計,從外觀的工藝考究上必然需要一些功夫。書籍猶如一件穩固堅實的建筑,設計師巧妙的構思和架構與精湛的工藝制作密不可分,通過工藝技術的展現更好更完善的去表達設計者的思想,與讀者產生直接或間接的心理深層交流體驗。
我國自古以來的四大發明之一便有名不虛傳的印刷術,印刷技術的最早發明是開始于隋唐時期的雕版印刷,后經過宋仁宗時期的畢生去完善與發展形成了活字印刷。現代我們的印刷技術不再同過去那樣復雜和片面,印刷行業的飛速發展,技術的豐富多樣為書籍制作帶來了不可小覷的影響力。現代印刷工藝例如燙金、模切、刀版、UV、起鼓、壓紋、壓點線等不同的方式各具特色,極大程度上豐富了書籍設計的藝術表現力。當然工藝的運用與材料的是密不可分的,材質與工藝相結合才能打造一個具有視覺影響力的作品。這就需要設計者從心出發,將設計語言與想要傳達的設計概念和文化內涵通過不同的工藝材質表現出不同的含義來,當一件書籍制作完成的時候,它所承載的背后豐富的設計心血是打動觀者的重要因素,觀者透過欣賞閱讀產生深刻的共鳴實現了書籍所傳達的意義。
書籍設計的發展進程中,首先要求設計者要敢于突破傳統思維模式,打開視野,在傳統書籍設計的基礎上不斷大膽創新,吸取國內外優秀精華。其次設計者自身要有較高的審美能力和深層豐富的藝術涵養,這樣才能賦予作品較高的藝術欣賞價值,需要設計者不斷的全方位學習吸取知識。創新是民族進步的靈魂,因此,書籍設計也要不斷的去嘗試突破自我,放眼未來,與時代和科技共同進步,給予人們立體的全新的精神享受。另一方面新材質和新工藝的涌出,為書籍設計帶來不斷的靈感源泉,材質和工藝的多樣化使得書籍的表現形態更加多樣化。
概念書籍設計的發展進程中,首先要求設計者要敢于突破傳統思維模式,打開視野,在傳統書籍設計的基礎上不斷大膽創新,吸取國內外優秀精華。其次設計者自身要有較高的審美能力和深層豐富的藝術涵養,這樣才能賦予作品較高的藝術欣賞價值,需要設計者不斷的全方位學習吸取知識。創新是民族進步的靈魂,因此,書籍設計也要不斷的去嘗試突破自我,放眼未來,與時代和科技共同進步,給予人們立體的全新的精神享受。另一方面新材質和新工藝的涌出,為概念書籍設計帶來不斷的靈感源泉,材質和工藝的多樣化使得書籍的表現形態更加多樣化。雖然由于種種原因,概念書籍在我國還處于一個相對小眾的接受范圍,制作工藝的復雜,運輸和生產成本的高昂使得概念書無法立即大批量生產。受經濟和地理位置的因素,我國受教育程度的偏差,概念書一時無法得到普及都成了阻礙概念書發展的因素。但仍然有一批書籍設計愛好者在不斷致力于研究和探索概念書發展的路上,也有不少設計者的作品受到國內外的重視。同樣有一批熱愛概念藝術的年輕人欣賞并追逐著概念書的發展,它可以開拓并鍛煉人們的創新性思維能力,提升人們的藝術品鑒能力和審美趣味,鍛煉感性思維與理性思維的結合,讓人們充分發揮想象力用心體會書籍本質的內涵。
參考文獻
[1]鄭軍.書籍形態設計與印刷應用.上海書店出版社,2008.8.
[2]呂敬人.書籍設計.中國青年出版社,2006.10.
作者簡介:
謝慧舒(1995.01—),女,漢族,籍貫,遼寧,沈陽師范大學美術與設計學院,16級在讀研究生,碩士學位,專業:美術學,研究方向:視覺傳達
(作者單位:沈陽師范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