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娜姑麗·麥麥提
摘 要:在傳統的《勻變速直線運動的位移和速度的關系》教學中,一般情況下,教師都是循規蹈矩,按照教材逐步地對公式進行推導,而學生對此只能選擇被動地、盲目地接受。這樣不僅使學生學習的效果變差,而且也不符合當前新課改的要求。因此,如何將課程通過設計和構思變得具有新意,成為了教學的關鍵。筆者認為,落實三維目標,打造生態課堂,是解決這件事的重要手段。本文將簡要地闡述如何進行設計構思。
關鍵詞:落實;三維目標;生態課堂
引言:
在課堂教學中,許多教師在教學中遇到教學難題,而且想要將三維目標放在一節課上進行兼顧,更是難上加難。因此許多教師口中喊三維目標,但是卻沒有真正地使其落實到課堂教學中。所以,筆者將簡要地對整合三維目標的意義進行分析,然后再結合自己的想法進行敘述。
一、結合實際生活,激發學生學習欲望
三維目標的含義指的是知識與技能、情感與價值以及過程與方法。因此在課堂教學中落實三維目標,要根據目標進行課堂教學的設計。在“生態”課堂的教學模式下,教師不僅要注重學生在課堂上的潛力發揮,而且還要結合實際的生活,促進學生可持續的、個性的發展,從而讓學生在學習上把握主動權,激發起自我的學習欲望。
“建構式生態課堂”將傳統的教學關系進行改變。傳統的教師是為了“學”而進行教育,而現在的學生會因為“教”而進行學習。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成為評價的主體,體驗質疑、模仿等不同的學習方式。讓學習成為在教師指導下富有趣味的過程,師生之間獲得互相尊重,學生的學習欲望才會被無限地激發。
在物理課程中,能嘗試運用物理知識解決一些生活中問題,能夠幫助學生鞏固課堂的知識。例如,交警在進行交通事故的處理時,有時會根據汽車在路上的剎車痕跡來判斷車輛在發生事故時,是否存在超速行駛。在一個限速50km/h公路上面,一輛汽車剎車后依然發生了交通事故,交警測的汽車的剎車痕跡為12m,根據汽車的型號來判斷該汽車剎車后的加速度為6m/s,然后使其判斷汽車是否超速。教師根據諸如此類的問題設計,能夠更大化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在高中階段,不僅僅是學生進行知識學習的階段,還是樹立正確科學觀的時候,所以根據實際生活,能夠使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
每個學生都存有集體的榮譽感,為了給集體增加榮譽,學生會不自覺地進行學習、合作。所以給每組的差等生和優等生相同的評價機會,對學生的自信心有很好的幫助。
將“四環節循環”的教學模式應用到物理教學中,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能夠提高學生的合作能力,并使自身的個性得到發展。
二、巧妙設置提問,引導學生掌握多元解題
認知沖突是促進學生認知提升的橋梁,而創設符合學生發展的情景問題,能夠有效地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巧妙地設置提問,發揮學生的能動性,使其能夠積極地探索問題。學生在剛剛邁入高中時,因為物理繁多的公式和推導理論,讓學生目不暇接。在繁忙之中,學生體會不到物理的真正樂趣。針對這點,教師在教學的時候巧妙地設計提問,激發學生的興趣,使學生的思維得到開闊,能夠使學生的學習效果得到有效的提升。
三、結合數學推理,培養學生的探尋思維
物理規律的教學體現在“探究–猜想–驗證”的課改思想。為了充分激發學生的探尋思維、參與意識,通過數學的推理研究,每個同學都應該會有自己的想法。例如,速度和位移的關系,二者應該是二次函數關系。首先,猜測是否正確,然后再運用數學推導進行證明,最后得出v–v=2ax。這樣不僅能夠加深學生對于公式的理解,而且還能培養正確科學觀,從而激發學生的探尋思維。
四、趁熱打鐵拓展,搭建課堂鞏固橋梁
學生在學習物理時,對于物理知識的記憶與保持,才能使得物理知識得到積累。只有物理知識得到鞏固,才能達到學習物理的目的,才能夠正確地在頭腦中建立起一定的認知結構。但是知識記憶的對立面,便是忘記。所以教師在對學生進行引導時,還需要謹記一點,幫助學生去克服遺忘。人對現象的遺忘呈現出“先快后慢”的趨勢,所以在教學當中,教師可以適當采取“一、二、五、十五”的規律,對學生的知識進行鞏固復習。在進行復習鞏固的同時,還要注意復習方式的多樣化,將當天的新課運用適當的教法進行銜接,效果會變得更好。
五、結束語
總之,在教學過程中,在注意學生知識與能力發展的同時,還要注重知識的方法以及過程進行。在教學過程中采取適當的方法對學生的知識和能力進行提高。在基礎打好后,完成了過程和方法的訓練,那么要將情感與態度放在首要目標。將過程與方法、知識與能力、情感與態度,三維目標進行結合,從而保證教學能夠協調發展,才能夠更好地將生態課堂落實到教育中去,從而打造出一個高效的課堂。
參考文獻:
[1]顧國梅.落實三維目標,打造生態課堂——以《勻變速直線運動的位移和速度的關系》教學為例[J].技術物理教學,2013,21(3):29-30.
[2]王重玖.打造生態課堂.追尋有效教學——學生數學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J].教育科研論壇,2013(5):9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