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建利
摘 要:物理學是一門自然學科,是認識世界的學科,是與人們生活息息相關的一門學科,物理知識來源于生活,又反過來對生活起指導作用。初中物理作為物理學習的啟蒙階段,對于學生的物理學習過程來說非常重要,甚至可以決定學生在物理學方面能夠起到的成就。對于我們這邊的農村學生來說,他們一聽到物理就頭疼,覺得枯燥難懂。初中教師要合理的對學生進行啟蒙教學和興趣教學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促進物理教學的順利進行。
關鍵詞:啟蒙教學,興趣教學,物理實驗
一、初中物理教學的難點
1.生活經驗的影響。在學習物理知識前,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經形成的對事物和物理現象的一些看法,這些看法已經影響了學生的一些觀念。一方面,這些經驗對物理學習有著一定的促進作用,而另一方面,會對學生接受物理知識形成一定的阻礙。例如,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看到彈簧變形、輪胎變形恢復時所產生的力,很容易理解這就是彈力,但是在學習到支持力、壓力等也是彈力時就會感到疑惑不解,教師在教學中往往很難糾正這種生活經驗的影響.使得知識的傳授十分困難。
2.類同知識點的影響。之前學過的知識點與后繼學習的知識點比較相似,對其產生一定的負面影響。隨著知識的不斷積累,這樣的現象也就越來越頻繁,對相似知識的辨識越來越困難。例如,在學習壓強的概念時,固體壓強的計算公式為P= F/S,而液體壓強的公式為p=pgh,之后再講氣體壓強,學生也會用液體壓強公式去計算天空的高度,這顯然是錯誤的。這就使得學生的認知混亂,難以區分,導致學習效果無法提升。還有的在學習浮力后,把浮力公式與液體壓強公式搞混。
3.抽象的概念難以理解。物理是來源于生活和自然現象的學科,許多概念都是從物理實驗或現象中綜合出來的,學生沒有直觀的感性認識,加上知識許多都涉及公式或定理,枯燥無昧,難以理解。例如,初中物理中的電學部分,對于摩擦起電現象的實驗,學生都能熟練操作,但是對于產生的原因就有點茫然,因為牽涉到電荷的轉移,學生很難理解,特別是后來電流的形成,由于不能直觀感受到電荷的定向移動,學生理解起來也有較大難度。
二、淺談有效學習物理的幾點方法
1.學習方面
在物理學習中,只要掌握解決問顏的思路和方法,就可以有效提高學習效率。因此,教師在進行物理知識教學時.方法的傳授要要注意以下方面:
(1)理解與感受。引導學生利用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對新知識點進行細致的理解與感受,改變原有“先下定義,后解釋”的教學方式,通過實驗或現象,引導學生自行領悟新知識,加深記憶。
(2)思考與探索。思考是一切教學活動的核心,沒有思考的學習只是死板的記憶,沒有探索的學習,也只是無根之水。
(3)活動與交流。將生活中的現象跟物理實驗聯系起來,使學生感悟生活的奇妙性和規律性,必須讓學生多動手實驗,并讓他們能自主總結和與他人合作交流,得出結論。
(4)總結。物理學科的學習是對學習的經歷和總結,要讓學生學會總結,知識點和技能應當在交流和總結中不斷生成,并進行重新組合,并非是單純的模仿和記憶。
(5)應用。物理知識的學習,必須提升動手能力.切實保證對知識的應用,并在應用中進行深化,進行反思和鞏固。例如,對“溫度計的使用”教學時,可以讓學生自行根據溫度計的使用方法進行測量,了解測量過程,使學生在動手的過程中,充分掌握知識。
2.教學方面
在教學中,教師必須對于教材內容進行合理的處理和安排,根據學生的接受和理解能力進行循序漸進的教學,也可以將內容相似或相連的知識放在一塊兒進行集中教學,幫助學生形成完善的知識體系。在教學方法上,要以學生為主體,充分運用探究式教學,加強學生之間、學生與教師之間的相互交流,為學生營造出寬松活躍的課堂氛圍,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3.理論結合實踐
物理學科每一個理論知識點幾乎都可以進行實驗驗證,這是物理學科所獨有的優勢。在物理教學中,必須加大實驗課程比例,組織學生通過實驗對教材得來的理論知識進行驗證和總結,加深學生記憶,鞏固所學知識的同時.也可以加強物理教學的趣味性,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以及對學習的強烈愿望。但是現實是物理的課時少,根本做不了幾個實驗。
4,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
教師在教學中還要引導學生形成良好的舉習習慣,培養學生形成完整的學習體系,使學生可以自主對知識進行預習、梳理和總結,使學生掌握的知識更系統化和全面化,使得知識點之間相互連結記憶更加牢固。
總之,初中物理教學作為物理教學的啟蒙階段.對學生的物理學習是十分重要的。教師要結合學生自身的特點,采取相應的措施,促進學生有效學習,為學生以后的學習和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張振海. 初中物理教學方法選擇與創新之淺見[J]. 吉林教育:綜合, 2017(2).
【2】王彥斌. 初中物理“探究式”課堂教學之淺見[J]. 小作家選刊:教學交流, 2011(8):283-283.
【3】朱華崗. 轉變學生厭學心理的方法之淺見——初中物理教學感想[J]. 新課程(上), 2013(9):132-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