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瑞坤
摘 要:中華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精髓,中華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如一條歷史長河流淌在時間之中,作為一名小學教師,加強班級的文化建設是我們的根本任務,一個具有良好班風的班級會增強學生學習的興趣,提升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而將中華傳統文化的精華傾注進班級文化的建設就會調動整個班級的文化氛圍,秉承了培養德、智、體、美、勞共同發展的教學目標,讓學生在一個積極快樂的氣氛中不斷學習與進步。因此,本文就基于筆者自身教學經驗,以班級文化建設為載體,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引領班級文化建設的實踐研究的問題進行一番個人觀點的說明與闡述。
關鍵詞:傳統文化;班級建設;實踐研究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傳統文化的瑰寶,它歷久彌新,博大精深,小學教師要積極的將傳統文化的精髓滲入進班級文化的建設中,通過多樣的教學環節,激發學生對于傳統文化學習的熱情,教師可以通過設計誦讀環節、創建班級布置、開展實踐活動、召開主題班會以及進行家校結合等方式來構建生動新課堂。
一、設計誦讀環節,熏陶傳統文化
誦讀的設計可以增強學生對于傳統文化的認識,學生的讀是學習傳統文化知識的基礎,先讀才能了解,作為教師,我們要在班級設計一個合理有序的誦讀教學,教師可以開展一天之中不同時段的誦讀活動,我們可以將其分成早讀、午讀,課間讀等多樣的形式,不同的時段的誦讀是不一樣的感知,同時,在一天之內的重復也可以加深學生的印象,增進學生對內容的理解。我國的優秀傳統文化博大精深,教師要使學生養成自主閱讀的習慣,教師可以為學生展示相應的古詩與典籍,然后指導學生自主誦讀。
教師要指導學生認真學習教師的范讀,學習音頻范讀,逐步建立起自己對語言文字的感知能力,進行晨讀、午讀、晚讀,充分利用好碎片化的閱讀時間,學習國學經典著作,如適合在早晚誦讀的國學啟蒙讀物《弟子規》、《三字經》、《千字文》,還有一些簡單的古詩,如李白的《望廬山瀑布》、蘇軾的《題西林壁》、白居易的《草》等,師生共同努力形成良好的校園國學學習氣氛,提高文化修養。
二、創建班級布置, 打造文化氛圍
傳統文化在班級建設的滲透中不僅要體現在平時的教學思想上,也要體現在班級的外在建設上,合理的文化創建更能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因此,我認為教師可以在幾個方面來進行班級文化創建,比如,班級的文化墻上,教師可以鼓勵學生進行手抄報的繪制,開展文化筆記的摘抄評選,征文比賽的優秀作品,這些都可以作為班級文化墻建設的主要的內容,教室是學生每天都要進行學習的地方,這樣的布置可以使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讓學生感受到國學的魅力與傳統文化的精彩。此外,教室的黑板報也是教師可以增強學生文化積極性的設計,學生們可以分成小組,每周以不同的主題來進行黑板報的繪制,主題都圍繞著傳統文化,黑板報是學生每天上下學都會注意到的,所以,這會是一個提升班級文化氛圍的良好途徑。另外,除了班級的布置,還有整個校園文化的建設,多樣化的設計是增強學生學習傳統文化的途徑。學校可以認真設計櫥窗、走廊、墻壁以及校園建筑物,發揮校園文化建設的育人功能,使優秀傳統文化的教育滲透到每一個角落,潛移默化的影響學生,讓學生產生深遠持久的啟迪,拓展文化傳播的渠道和空間,陶冶學生的性情。
三、開展實踐活動,進行國學表演
實踐活動是教學必不可少的一項活動,單純的課堂教學在調動學生積極性上程度還不夠,因此,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相關的文化實踐活動,教師可以組織班級學生進行多樣的互動實踐,教師可以安排學生表演經典國學文化作品,進行班級的征文大賽,開展一些“讀書角”的活動,傳統的班級文化建設是教師一人講解為主,這樣無法調動起學生的積極性,實踐活動則可以激發學生對于傳統文化了解的興趣。在課堂中,教師可開展如國學誦讀大賽、國學經典分享會、精讀書房等活動;在課堂外,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開展“感恩父母”的社會實踐,懂得感恩父母的愛,還可以開展“國學劇場”讓學生在表演中體會我國傳統文化的魅力,教師還可以為學生播放一些優秀節目如《中國詩詞大會》、《經典詠流傳》、《朗讀者》等等,激發學生興趣,體味國學深邃。
四、召開主題班會,傳播傳統國學
教師是聯結班級與社會的橋梁,而班主任的作用更為重要,她是整個班集體風氣的引領者,因此,教師特別是班主任教師一定要開展班會,用德育的教化行為來傳播傳統國學,我們可以利用每周一會的形式為學生帶去關于傳統典籍的小故事、朗讀故事、檢查背誦詩歌,教師可以創新教學模式,充分利用身邊可以利用的教學資源,在班會上為學生播放傳統文化的視頻,或者相關的影視和動畫,然后教師可以布置下書寫觀后感的作業,提高學生的個人品德修養,讓學生進一步感受傳統文化的深刻內涵,打造高效優質的文化課堂。
五、進行家校結合,深化文化精髓
教師要加強班集體中傳統文化的建設,不僅要在班級進行相關文化教育,還應該構建家校結合的課堂,豐富教學模式,讓學生的家長也參與進來。父母是孩子的最好的老師,教師要善于溝通家長,為孩子灌輸正確的道德觀念,平時可以為學生講解一些中華傳統文化的經典故事,多于孩子進行交流,然后在進行親子會、家長會等活動的時候,教師可以與學生及學生家長討論傳統文化,讓學生在家與在學校都感受到中華傳統文化的內蘊,感受其博大精深的文化氛圍。學校應該與家長聯合起來,共同培養學生的情操,提升學生的文化素質與修養,家校活動不是孤立的,而應該是教師要和學生家長進行積極的溝通,良好的反饋,在活動中進行有效的互動,下課也要及時的交流,教師與家長要共同為學生創建一個良好的優秀傳統文化的教學環境。
綜上所述,新時代的教學強調五育并舉、綜合能力,中華傳統文化需要當代青年認真學習并感悟,因此,小學教師加強班級文化建設的舉措是必不可少的,教師要培養學生自覺擔任中華民族傳統優秀文化的繼承人與弘揚者的職責,不斷對小學生啟蒙心智并開化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引領班級文化建設的實踐是學生的期待、教學的進步、時代的呼喚。
參考文獻:
[1] 李夢晨. 小學優秀傳統文化課程的開發與實施[D].聊城大學,2018.
[2] 徐靜. 小學經典誦讀校本課程開發個案研究[D].贛南師范學院,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