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東陽
【摘要】令人賞心悅目、讀起來朗朗上口的文章往往在用詞方面都十分巧妙,在語句處理方面總是恰到好處。大文豪葉圣陶先生有著“學生眼前要閱讀,要寫作,至于將來,一輩子要閱讀要寫作。”這樣的語錄,這也充分說明了閱讀對人生的關鍵影響。閱讀是寫作的必要準備,而寫作又可以反過來優化人們的寫作體驗。小學階段是開始積累寫作經驗的時期,人們在這一時期的寫作水平會有一定的提高,在這樣的時期里,最關鍵的提高方法就是充實自身的詞匯庫并多加使用它。但是,小學生往往會因為識字能力和語言組織能力不夠等,在當前年齡段普遍存在作品在詞匯的運用上有所欠缺。在這種情況下,老師就要研究、思考以怎樣的方式和措施幫助學生寫出滿意的作品,提高他們寫作的自信心。
【關鍵詞】小學生;寫作;詞匯;應用
一、詞匯積累在小學寫作中的重要性
詞匯,也叫語匯,是指所有詞語的總稱。包括中文和英文詞匯、網絡詞匯、古漢語詞匯等。詞匯隨著時代的發展演變,在人們交流溝通、獲取知識中所用。無數的詞語構成了詞匯,詞匯是整體,而詞是個體,二者的聯系就好像花壇與花的聯系。
《語文課程標準》提出,“習作能力是語文素養的綜合體現”。然而,在老師評改學生上交的寫作作業時,總是會找到學生寫作中存在的問題。比如,學生經常會把詞語用在不恰當的地方,使用的詞匯數量也十分有限,他們對每一個詞語的感情色彩的感知力較弱,在描述自己的看法的時候經常使用自身還沒有完全掌握的詞語,絕大多數的學生難以用文字表達出自己的內心想法,或者存在學生已經對描述對象有了大致的聯想并且十分想要表達,卻不能將其轉化為文字準確表現,只能用不具體的語句敷衍表達的情況。總的來看,小學生出現無詞可寫情況主要是因為不能把自己詞匯庫中存儲的詞匯調動出來并使用在寫作上。“以語言作畫”,大文豪朱自清的這一名言表達出了往寫作中加入文化內涵豐富的語句的關鍵。學生寫作時要首先解決文字的使用問題。構思巧妙的語句往往能給閱讀者帶去強烈的畫面感,使閱讀者了解作者的寫作意圖以及體會到作品帶有的感情色彩。語言質量的提高,就意味著寫作水平的提高。“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并非一句空話,學生要更加重視詞匯庫的建立與靈活使用。
二、寫作詞匯積累的方法
(一)記錄法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要想寫出優美的語句,建立覆蓋全面的詞匯庫是必要條件。學習和生活過程中,學生要注意詞匯量的擴充,而老師則要用高效的方法激發學生的詞匯擴充欲望,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以及在生活中學習和使用語言的能力。研究表明,語言口頭表達能力強的人往往在進行思考時更有條理性。語言的表達內容,就依賴于長期的日常記錄和收集了。
(二)摘抄法
無論是在課堂的還是課外的閱讀過程中,若是學生碰見自己喜愛的而且優美的字段,可以隨手摘抄到本子中,增加閱讀頻率以加深其在腦子中的印象。俗話說得好,好記心不如爛筆頭,閱讀時的摘抄習慣是有利于詞匯積累的。老師鼓勵學生通過多種巧妙的方式,把精彩的、有趣的閱讀內容按種類摘抄下來。聚沙能成塔,經過大量的積累,學生能有效地掌握豐富的寫作素材,在頻繁的記憶下,不僅僅學生的知識面也得到擴展,寫作體驗還能得到優化,學生有更多的東西可寫、更多的素材可運用。如此一來,寫作能力想不提高都難。
三、指導小學生將詞匯用于寫作的措施
(一)激發學生興趣養成積累習慣
有學者提出,“對于學生作文,標準不宜太高。有一層最需注意的,就是學生所寫的,必須是他們所積蓄的。”所以,幫助學生從小就能適應并樂于適應積累這一行為,可以增加學生的寫作內容,讓他們能將所思所想用準確的語言表達出來,還能增強學生在生活和學習中的觀察能力。
在生活中,一個人要想堅持長期做一件事,興趣是不容忽視的因素。而要想讓學生習慣于日常性積累,就要讓他們對這件學習活動產生好奇心,鼓勵他們多進行積累活動,幫助他們感受到這一習慣帶來的益處。針對低年級的學生,老師們可以采用加分獎勵的形式,誘導學生積累詞匯。在一定的時期內完成指定的積累量就可以給他們加分,分數積累到要求后,老師會給予一定的獎勵。這樣的形式可以調動同學們參與到這一積累活動的積極性。在課堂中,老師要讓同學們自行找出文章內的優美語句并摘抄下來。此外,老師要鼓勵學生增加課外的讀書量。為此,老師可以精心挑選好的書籍并且在班級里設置讀書角,增加學生的讀書量;同時,積極地幫助家長購買給孩子的書籍。所以,老師在班里培養了閱讀的風氣,學生更加樂于主動積累詞匯。與此同時,詞匯摘抄也要遵循一定的方法,要逐步進行。最初是讓同學們摘抄課文的詞匯,然后引導他們掌握詞匯要分類摘抄的方法。通過以上的形式讓學生產生主動積累的欲望,可以增強學生的思維能力,提高他們的寫作水平。
(二)培養學生在閱讀中積累詞句的習慣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印證了閱讀能擴充學生知識面和豐富經驗的作用,有足夠閱讀量才能寫出優秀作品。學生在寫作文時無從下筆,也多是因為書讀得少。鼓勵學生進行廣泛的閱讀,能拓充他們的素材庫,從而解決他們在寫作中干貨少、內容干澀的問題。無論是課內的文章還是課外的書籍,總能提供優美且內涵豐富的詞句。所以,老師在日常教育過程中會這樣做:課堂上給學生一定的時間賞析課文,重點完成讀寫部分,觀察作者的行文思路;在課外則鼓勵他們閱讀符合當前年齡段以及滿足他們發展特點的書籍,養成隨手摘抄并勤加記憶的好習慣。比如,在二年級語文課本中的好詞語,都可以讓學生關注并熟記,讓他們掌握讀書摘抄的方法,擴充他們的詞匯庫。
(三)鼓勵學生在寫話中巧用積累的詞語
2011年實施的《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在寫話中樂于運用閱讀和生活中學到的詞語。”可見把所學知識運用好的重要性。例如,老師經常布置讓同學們用一句話記錄生活的作業。過去對于低年級的學生,老師往往會讓同學們按照所看到的景象根據發生的時間、空間、事件參與者以及事的本身這幾個標準進行寫作。機械式的模仿寫作會慢慢地打消學生們參與寫作的積極性。所以,老師要讓學生學會如何將寫作和生活聯系起來,一句話描述生活就是很好的做法,雖然形式簡單卻有著更濃的生活趣味。實際效果也遠比機械式寫作要好,學生可以充分調動詞匯庫去記錄生活的點點滴滴,能讓他們掌握詞匯更加高效的寫作方法,并養成仔細觀察的能力。
讓學生從模仿開始掌握寫作方法,教師可安排學生完成對課本好詞匯的摘抄任務,要求學生以課本為參照物,賞析文章的妙處,并擴充詞匯量,增強詞匯運用能力。在課間的小寫作任務中,部分學生難以找到切入點,遲遲不能動筆;部分學生卻沒有章法地進行寫作。在這種情況下,教師可以將任務具體化,并且和課堂所學聯系起來。如,提醒學生用上哪一篇文章里的好詞匯。經過這樣的點撥,學生完成任務會更有方向感,他們可以調用到掌握的詞匯去描述對象,學生的想象力往往都是豐富的,哪怕是讓他們描述課間活動,都能寫得生動活潑。
教師在課本講解過程時,就要幫助學生理解詞匯使用是怎樣巧妙,教授他們學詞語的方法,在找到好詞后要記錄下來并勤加復習。這樣一來,可以降低學生學習詞匯的難度,讓他們的學習更有方向感,他們也更有信心去完成寫作任務、提高自己的寫作能力。
(四)展示創作成果讓學生體驗成就
教師要重視學生的每一次寫作發揮,無論是簡短的造句小測試,或是專門的寫作測試;要把學生的鼓勵落實到每一個細節中,比如,對某個詞匯的得當使用可以標注出來,并附上鼓勵的話語,表達對同學們的關心和鼓勵。在寫作小任務完成后,以詞語書寫正確、用詞巧妙以及語句通暢等為標準對學生做出提名表揚。此外,讓家長也通過網絡看到學生寫的不錯的作業。如此一來,一方面學生的自信心會得到提升,會更加注意自己的作業質量,他們的學習積極性也會被充分調動起來;另一方面,家長在輔助學生學習時也有就具體的標準可以參考。
四、總結
文章寫作一定有寫作方法可以借鑒,但是卻不存在一成不變的的方法。沒有足夠的詞匯量就不必說能掌握多巧妙的寫作方法,所以,老師要將閱讀和寫作充分聯系起來,鼓勵學生多進行積累,并將所積累的詞匯運用在寫作中,以此提高語言使用水平。總而言之,對學生的積累習慣的培養要從小開始,只有經過足夠的閱讀和積累過程才能提高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而這并不是能一蹴而就的。
參考文獻:
[1]陶向明.淺談提高小學生寫作水平的途徑[J].學周刊,2019,24:133.
[2]李元軍.如何提高小學生的寫作能力[J].西部素質教育,2019,11:84.
[3]王偉.寫作教學還可以這樣教——談詞匯在小學生寫作中的重要作用及應用[J].語文建設,2015:1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