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茵














【摘要】 ?教學評價是對學生學習情況作出判斷的教學過程,是對學生行為的一種反饋。筆者在小班化背景下運用“星星評價”(多元化評價)體系,多角度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讓數學課堂增添活力,從而激勵、促進學生個人以及學生整體發展。
【關鍵詞】 ?多元化評價 小班化 星星評價 多元智能理論
【中圖分類號】 ?G633.6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992-7711(2019)13-043-03
面對學生數學基礎較薄弱,對數學知識的學習興趣不大,課堂上被動地接受知識,較難開展自主思考、獨立解決數學問題的情況,如果教師一味只注重結果性評價,將不利于學生的學習,也會不斷地削弱學生學習數學的動力。而小班化教學的特點,學生人數少,這樣大大提高了教師對每個學生的關注度,為教師實施多元化評價注入了更多的可能性。同時多元化評價能更好地激發學生非智力因素,建立起一個良性循環,所以多元化評價是小班化教學評價的核心。下面筆者以《三角形》一個單元為例,詳細闡述在小班化背景下,依據《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結合小組合作、學案導學的學習模式,如何建立貫穿課中、課后、單元三部分的“星星評價”(多元化評價)體系,從而滿足學生個性發展的需要,為數學課堂增添活力。
一、星星評價,讓數學課堂充滿活力
加德納在多元智能理論“中提倡”智能本位評價,強調教學評價要根據智能的多元特征呈現情景化和多元化,注重對不同學生的不同智能的培養和評價,并以此為依據選擇和設計適宜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在開展多元化評價的主要陣地---數學課堂上,筆者采用整體評價策略與個體評價策略相結合進行多層次評價,促進學生參與課堂討論交流,并定期對個人、小組進行評價,及時獎勵表現突出的小組、個人(包括學生的態度、積極性、特別發現、進步等等)。
(一)整體評價策略——采用“星鉆圖”進行小組捆綁評價
在小班化課堂中,組織4到5個學生通過小組合作學習讓學生互相學習,發散思維。教師在進行分組時要保證其合理性,均衡各小組之間學生學習能力,讓每個小組具有相同或者接近的競爭水平。筆者在《利用三角形內角和求角度》一課中“雙角平分線型”的教學,采用了“算一算、猜一猜、驗一驗、用一用”環節,讓學生經歷“算—猜—驗—用”思考過程,體會“由特殊到一般”的規律,進一步培養學生抽象概括能力。其中“算一算,猜一猜”中就是通過小組合作解決問題(如圖1所示)。
筆者采取在“星鉆圖”上用不同顏色(如圖2中用紅色、黑色、黃色、藍色圓圈表示)的磁鐵表示不同的學習小組,以“鉆石數量”為基準進行小組捆綁評價。
小組評價主要有四個維度:
(1)職責:小組任務分工明確,能做到各司其責,不發生爭執。如在“算一算”環節中,分工只需要發言人、記錄員、檢查員即可;
(2)紀律:小組交流期間必須遵守課堂紀律,不能聊天、嬉鬧,須積極交流發表觀點。教師需特別關注數學學習能力較弱的學生是否有參與交流、發言;
(3)組內分享:在小組交流中,能積極分享自己思考的方向、過程。發現失敗時,也能共享其失敗的經驗以及分析自己失敗的原因;
(4)組間展示:在進行成果展示時,發言人能用數學語言進行簡潔清晰地陳述。
教師參與到各小組“算一算”的討論中,對各小組的情況根據上述的四個維度進行評價:當小組成員表現優異,如大膽解答問題、積極表達自己的所思所想;能對不明白地方提出問題;學習能力較弱的學生能做出思維的展示(如圖3);成果交流時,分享探究過程中采用的方法,能給其他小組提高學習參照或能提煉出數學模型、陳述數學思想(如圖4)等等,都能使代表本小組的磁鐵將會上升一格。
如果本組出現“技術”失誤,如只有一個組員連續、反復回答問題或進行展示;組員沒有按照約定的紀律上課等等,代表其小組的磁鐵將會下降一格。采取這種爬格子的方式,在星鉆圖上直觀反映各小組的努力過程。每當磁鐵爬到頂峰時,代表本小組通過合作成功摘取一顆“鉆石”。小組記錄員負責登記每節課各小組摘取的鉆石數量,選出合作能力最好的小組。
通過“星鉆圖”的小組評價體系,讓全體學生都能積極參與到小組合作學習中,燃起學生的學習熱情,提升每個小組成員的合作能力,讓學生體會合作參與的重要性。小班人數少的優勢更能體現師生、生生之間的交流互動,使課堂和諧愉悅,更有效地培養學生的勇于探索、批判質疑的核心素養。
(二)個體評價策略——讓學生關注自我進步,感受學習快樂
筆者依據加德納多元智能理論中對內省智力表現的描述,在《利用三角形內角和求角度》一課中,讓學生對自己在課堂活動中的表現進行自我評價(如圖5課堂環節評價表所示)。倡導學生自己與自己比,促使其在自我評價的基礎上發現行為差距,不斷調節自身的行為和心理狀態,在正確的自我意識和自我評價的基礎上形成自尊、自律和自制的能力,培養其積極探索、樂學善學的核心素養,進而使課堂教學效果不斷提高。
課堂上,學生在課堂環節評價表的指引下,積極探索、認真學習,體驗從特殊到一般、由此及彼的探索規律過程,積累了歸納、類比等數學活動經驗,感受到成功的喜悅。
在課堂每個環節中,教師還應多關注學習能力弱的學生。首先在學案上,根據學生知識的“最近發展區”設置基礎的、知識點單一的題目,既能對學習能力強的學生起到扎實基礎的作用,也能鼓勵能力弱的學生,鼓勵他們“跳一跳,能做到”(如圖6所示);其次對這部分學生應降低評價標準,以激發其學習動力為主。如在環節一“以題點知”,這個環節是通過簡單圖形進行幾何計算,達到復習相關定理的目的。對于學習能力弱的學生能全部計算正確的能在“加☆數量”中,獲得1個☆;如果不僅全對,還能寫出計算過程的能在“加☆數量”中,獲得2個☆(如圖7所示)。
每位同學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為自己打“星星”,每周結束時通過統計出得到的總“星星”數,找出本周數學學習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教師向學生提出相應的改進措施,并記錄下來以便后續跟進。通過對能力弱的學生采用“加☆”的評價手段,能更好地激發其對數學的學習興趣,有效地提升其學習動機和熱情。
二、星星評價,延續學生在課后的勤于反思
(一)評價主體多元化策略——摘星表
每一個學生都會有要求上進的愿望,但又常常自己無法很好地約束自己的行為。教師要理解學生成長中產生的反復,有的放矢進行引導、點化、糾正和養成。在星星評價體系中,除了教師、學生參與,還可以是家長,評價的形式從學校延伸到家庭。
在《利用三角形內角和求角度》課后,筆者及時和家長溝通,并對學生進行“摘星表”(如圖8)——數學學習表現評價表的評價,表中通過學生本人、小組成員、教師、家長四種不同的評價主體,對學生本節課課堂情況的評價、反饋以及交流。評價內容分為“聽講習慣—傾聽習慣—小組合作——語言表達”四個維度。通過每節課的評價,讓學生更踴躍地在課堂教學呈現他們的個性思維、智慧的火花,及時糾正學習習慣和學習態度。
每節課后的“摘星表”中“家長的話”,就是老師與家長的及時溝通,這都是過程性評價的一種有效方式。家長在了解孩子的自我評價、學生互相評價以及教師對孩子的評價后,結合孩子在家的實際表現,寫出客觀的評價。家長除了在知識層面評價孩子的學習情況外,也要多從習慣、性格、價值觀等角度評價孩子,發現孩子更精彩的一面。(如圖9)
筆者使用“摘星表”在于能及時反映學生學習的情況,意在把學生的不同側面進行呈現,引導學生對自己行為表現的及時反思、糾正,,幫助學生養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并通過這種積極主動的心靈內省,從而獲得積極正向的自我激勵和自我認識。讓學生進行自我評價,加上家長參與評價,能夠充分發揮評價主體的作用,使評價結果更客觀,能激發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使其在后續課堂上更有信心表現自我。
(二)分層評價策略——數學學習情況反饋星表
結果性評價往往是測驗形式,是以單元測試、階段測試、月考、期中、期末測試和教師定期的小測等方式匯總后的反饋。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結果性教學評價往往能夠綜合性地反映學生的學習狀態和學習狀況,大致預測學生的學習和成績發展趨勢。
在實施結果性評價時,筆者根據學生的不同層次的學習能力,以及本章節中學生課堂、作業中的能力表現,制定不同的評價標準,和學生一起約定好的闖關目標。如在《三角形》一單元的檢測中,小童五星目標:90分,一星目標:70;小杰五星目標:60,一星目標:40;每次測試評價達到滿意目標的學生打“☆”,其中成績表現優異的學生同時標注“☆☆☆☆☆”;每次測試均與上次相比,能有1分進步用“☆”。如圖10是得意班部分學生反饋星表上的部分截圖。
“學習情況反饋星表”意在讓學生回望一章節的學習,感受自己的進步,讓小星星匯聚、點亮為大星星。同時,運用表揚信(如圖11)、短信、光榮榜(如12)等方式,加強家校溝通交流,多給予學生正面積極的表揚。
通過每個章節獲得的“星星”數量,表現優秀的學生都在學期末參加“校園之星”的評比活動。學生通過自己一個學期的努力奮斗,可以獲得校級的“進步之星”“智慧之星”等光榮稱號。
根據學生階段性檢測情況幫助學生理性分析自己的學習情況,同時,在評價的過程中,教師要多發現學生的閃光點和優勢,要秉承激勵性的教學理念,給學生以更多的鼓舞,讓學生從教師的結果性評價中獲得相應的肯定,同時也在學習自信心的提升后,見到自己更具閃光點的一面。
基礎教育是要讓所有人得到發展的教育,教師有責任幫助學生在各自的程度上有所提高,養成良好的習慣,樹立學習的自信心,注重課堂、課后、單元、學期的評價結果對學生的促進作用。
三、星星評價(多元化評價)實踐的成效
1.星星評價,讓學生更能感受學習的快樂
通過對學生的數學學習情況進行兩次對比調查,可以發現星星評價(多元化評價)的實施對學生數學學習產生了積極的影響。(如圖13)
根據收集到的數據分析,可以發現實施星星評價后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習慣和學習成果的表現在“優等生、中等生、學困生”較實驗前都有了明顯的提升。其中,學習興趣在“優等生和中等生”中有所提升,幅度分別為35%、40%;四項學習習慣在“學困生”中的提升幅度明顯,分別為20%,47%,48%,43%,;三項學習成果在“優等生和中等生”程度上的提升幅度總和分別為38%,44%,38%,說明學生不僅學習興趣有所上升,學習效率也隨之提高,學習成果也有所落實。學習成果中“壓軸題”的表現在“學困生”中較實驗前有遞減趨勢,這與學習難度逐步提高相吻合。
(二)星星評價,讓每一個孩子都尋找到閃光點
多元、個性化的評價方式讓孩子們學會了照鏡子,同時也發現了別人的長處,尋找到了追趕的目標。在學習過程中,筆者更多地引導學生看到他人之長,以補己之短,學會較為客觀地評價自己的學習進展,評價同學的學習表現。尤其當數學能力較弱的學生或性格內向的學生感到困惑時,師生更應給予熱情的鼓勵與幫助,多給機會,允許其“慢慢來”、“再想一想”、“再試一次”,使之有勇氣逐步創造成功。
在小班背景下開展初中數學教學的多元化評價,通過三年的實踐與探索,看了學生的更多更大的進步(如圖14和如圖15)。
實施多元化評價策略的以來,任教的班級學生的的數學學習效率的提高非常有效(毅力班上全部為數學學習存在困難的學生,得意班上大部分為數學學習能力弱的學生),對于兩個班級的低分率控制,得意班上的合格率提升有相當大的成效。
3.星星評價,推動教師對教學的改進
多元化評價的作用是雙向的,它在評價學生學習狀況的同時也為教師提供了教學的導向。在小班中,師生間的課堂活動密度、強度和效率有所提高,讓教師有更多的時間去了解、評價學生,繼而通過學生的反饋來改進教師的教學。
綜上所述,以上是筆者對星星評價(多元化評價)在小班化初中數學教學中的實踐與探索。星星的評價體系立足于多元智能理論,不僅需要教師革新觀念,也需要教師運用智慧,不斷完善小班化教學,激發學生的學習潛能,數學課堂上更積極表現,學習效率不斷提高,從而使學生在數學學習中更勇于前行。
[ 參 ?考 ?文 ?獻 ]
[1]吳江媛.初中數學[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
[2]劉興志.構建激勵機制,優化初中小班化數學課堂教學[J].科教文匯,2015(14):111-112.
[3]張飛雄.淺談如何提高初中小班化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J].亞太教育,2015(23):178-179.
[4]丁建彪.也談初中數學的小班化教學[J].學苑教育,2014(1):51-51.
[5]陳小英.小班化背景下提升初中數學教學質量的探索[J].科教文匯,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