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婷
【摘要】 ?隨著新課改的不斷發展與實施,新課改的核心目標是把學生放在主體地位,要求教師尊重學生、把課堂交還給學生,讓學生處于課堂的主體地位,獨立自主的學習,從而提升學生的音樂素養,提升自身的綜合素質。對此,小學音樂教師要從小抓起,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應當以生為本,從而實現小學音樂教學的有效性,調動小學音樂課堂的氣氛,真正落實把學生放在主體地位的目標。
【關鍵詞】 ?以生為本的 小學音樂 教學 策略研究
【中圖分類號】 ?G623.71 ? ? ? ? ? ? ? 【文獻標識碼】 ?A ? 【文章編號】 ?1992-7711(2019)13-117-01
引言
隨著新課改理念的提出與發展,這個理論提出要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小學音樂教學也不例外。傳統的音樂教學通常是以教授歌唱為主,讓學生進行歌唱或者賞析判斷學生學習質量的好壞,這種教學方式不僅不能提升小學音樂課堂的有效性,還會導致學生不均衡發展。對此,小學音樂教師要根據這種狀況轉變自身的教學方式,教師可以通過有效的手段調動課堂氣氛,結合學生的心理以及學習特點進行授課,培養學生綜合素養。在小學音樂課堂的交流中,教師在課堂中占引導地位,教師應當引領學生主動積極地參與到課堂中來,在備課過程中應當把學生放在主體,教師進行輔助教學。對此,本文將結合自身經驗對如何在小學音樂教學中以生為本進行探討。
一、運用生本教育理念,首先要提升自身的音樂素養
傳統的小學音樂教學中,大部分老師通常都把教學當做一種任務去完成,甚至有一部分教師認為師生之間是不平等的關系,這種教學方式會讓教師產生疲勞感,學生也會失去上課的積極性,難以提升小學音樂教學效率。對此,小學音樂教師要轉變自身的教學觀念,在實際意義上,師生之間的關系是互補的,教師是學生學習道路上的引導者以及輔導者,學生能夠為教師工作生涯提供經驗,只有老師真正轉變這種教學觀念,才能與學生互幫互助,與學生成為合作者。所以,當今社會需要的是研究型的教師,而不是傳統意義上守舊的小學教師,傳統的教學方式只是把學生教成書呆子,不能把學生培養成全面型的人才。對此,小學音樂教師要提升自身的音樂素養,發現并解決學生在學習中存在的問題,教師可以通過閱讀課外書籍、參與教學研究等提升自身的綜合素養,轉變傳統的教學觀念,這樣才能在思想、理念上不斷更新,在音樂課堂上把空間交給學生,讓學生選擇適合以及的方面進行發展,這樣學生才能真正發揮自己所長,才能讓學生在音樂的環境下熏陶自己。
二、運用生本教育理念,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當今有一部分小學音樂教師已經認識到應當把學生放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應當放開手,讓學生大膽的發揮自己所長,感受、思考、觀察音樂。同時,面對學生之間的差異性,教師不能產生厭煩心理,要結合學生不同的學習方面進行正確引導,讓每一位同學都能充分學習到音樂知識感受到音樂的美。對此,針對這種情況小學音樂教師就要創設豐富有趣的課堂活動,讓學生充分調動自己的身體去感受思考活動中出現的問題,這樣不僅增強了課堂趣味性活躍了課堂氣氛,還培養了學生的思維能力,讓學生自主積極的投入到小學音樂的學習當中。
例如:小學音樂教師可以創設一些生動形象的教學情境,讓學生在教學情境中開展音樂學習。讓學生結合看、聽的方式自己分析作品,如:歌曲段落劃分、理解歌詞大意等。小學音樂教師在教授《小熊過橋》這首歌曲時,就可以充分運用多媒體教學,讓學生自己觀看多媒體中的動畫視頻,自己分析作品劃分段落,在視頻直觀的引導下學生很容易就能劃分出《小熊過橋》(A.B.A.C.A)的歌曲結構。通過生動有趣的視頻導入,更能激發學生對這首歌曲的學習興趣。在解決重難點的過程中,教師可以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自主討論,提出自身感到疑惑的地方,讓學生之間頭腦風暴共同討論,進行解答。學生自己解決問題,會有效的提高學習的參與度,主動地思考會使學生體會到自我價值實現的愉悅感。學生在這種教學方式中能夠更充分體驗學習音樂的快樂。這樣學生才會自主積極的投入到音樂學習當中,才能發揮把學生放在主體地位上的真正意義,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
三、運用生本教育理念,培養學生的創造思維
隨著社會的發展與進步,當今社會需要的人才是創造型的人才。單純依靠成績在社會上發展只是局限性的發展,所以培養學生的創造思維能力應當做為教學中的重點內容。對此,小學音樂教師在講授歌曲的時候,就要用生動形象的方式展示所要講解的歌曲。可以向學生們提出問題,只有學生對問題進行思考,才能不斷激發思維,所以在實際教學中,教師要培養學生的探索欲,讓學生善于思考。
例如:小學音樂教師在讓學生聽兒童歌曲時,如:《賣報歌》這首音樂,由于這首歌曲家喻戶曉,學生對這首歌曲很熟悉,但是由于當代的孩子嬌生慣養,不能真實的理解為什么賣報歌中的孩子沒有飯吃還沒有衣服穿。所以,為了讓學生感受到當時的艱辛條件,可以讓學生從網絡上尋找這首歌作者的實際以及作品,在課堂當中讓學生向其他同學展示自己搜集到的資料,同學之間相互分享,相互探討。小學音樂教師也可以根據這首歌曲找出相對應的故事,讓學生進行角色扮演,學生在扮演的過程中更能真切地感受到賣報兒童的艱苦生活,理解《賣報歌》中的小男孩積極向上的樂觀精神。這種教學方式真正的把學生放在了主體地位,將死板的教唱變為生動的演繹,使音樂課堂充滿樂活力。通過讓學生進行獨立的思考,能夠活躍思維,豐富自身的想象力,培養了學生的創造能力,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結束語
總而言之,在小學音樂教學中應當轉變自身傳統的教學觀念,為了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保證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運用以生為本,以學定教的教學方式,才能更有效地培養學生的創造力,提升學生的音樂素養。
本文系2018~2019年度廣東省青少年研究共建課題《基層少先隊教育和活動品牌化構建新探——以華陽小學少先隊“生本特色教育”為例》(課題編號2018GJ084)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