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克勤
摘? 要:創造性作為個性的智力特征,實際上是指個人在某種動機推動下從事創新活動的創造思維能力。創造性也稱為創造力或創造心理。數學的創造性,也是數學的創造力和數學的創造心理。影響數學創造力的因素有三點:即在內容上有賴于一定的知識量和良好的知識結構,在程度上有賴于智力水平,在力度上有賴于心理素質。在新課程理念下,要轉變數學教育觀念,通過數學教育發展創造性思維,將“再創造”作為整個數學教育的原則,通過啟發式教學活動等可操作性的措施來達到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發展創造力。
關鍵詞:創新意識;培養;知識量;知識結構;智力水平;心理素質
“數學知識與技能如何影響數學創造性思維?”若把自己的大腦看作是思維的“信息原料庫”,那么知識量的多與少只能說明“原料”的積累,而知識的科學結構體系才是“原料”的質的表現。只有在大腦中存有系統合理的知識結構,才便于自己對知識的輸出或遷移使用,進而促進自己思維內容的豐富、形式的靈活,并產生新的設想、新的觀念及新的選擇和組合。這里就上述理論觀點,談談學生數學創新意識的培養。
一、影響數學創新意識和創造力的因素
(一)數學知識與結構是數學創造性的基礎——即學生創造力在內容上有賴于一定的知識量和良好的知識結構
科學知識始終是前人創造活動的產物,同時也是后人進行創造性活動的基礎。一個人掌握的知識量影響其創造能力的發揮,一個知識貧乏者不會有豐富的數學想象力。但是要明確一點:知識多也未必就會有良好的思維創新。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應用意識主要表現在:認識到現實生活中蘊涵著大量的數學信息,數學在現實世界中有著廣泛的應用;面對實際問題時,能主動嘗試著從數學的角度運用所學知識和方法尋求解決問題的策略;面對新的數學知識時,能主動地尋找其實際背景,并探索其應用價值。推理能力主要表現在:能通過觀察、實驗、歸納、類比等獲得數學猜想,并進一步尋求證據、給出證明或舉出反例;能清晰、有條理地表達自己的思考過程,做到言之有理、落筆有據;在與他人交流的過程中,能運用數學語言合乎邏輯地進行討論與置疑。從這些話中可以看出:運用數學知識和知識間結構的聯系和具備一定的推理能力是產生新的觀點、新的理論的基礎。數學知識信息是靠語言工具為載體存儲和獲得的。特別是數學有著自己獨特的符號語言。所以,除合理的知識結構之外,獨特的語言表達和推理能力是創造性思維產生的必要杠桿。
(二)一定的智力水平是創造性的必要條件——即學生創造力在程度上有賴于智力水平畢竟創造力本身是智力發展的結果。它必須以知識技能為基礎,以一定的智力水平為前提,創造性思維的智力集中體現在對信息的接受能力和處理能力上,也就是思維的技能。衡量一個人的數學思維技能的主要標志是他對數學信息的接受能力和處理能力。所謂對數學信息的接受能力主要表現在對數學的觀察力和對信息的儲存能力。觀察力是對數學問題的感知能力,通過對問題的解剖和選擇,獲取感性認識的信息。所謂的信息儲存能力集中體現在大腦的記憶功能,即完成對數學信息的輸入和有序保存,以供創造性思維活動檢索和使用。
二、通過數學教育活動發展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一)轉變數學教育觀念,將“再創造”作為整個數學教育的原則
在新課程理念下,轉變數學教育觀念尤為重要。科學家探索自然界的規律,在人類認識史上總是“第一次”的,而學生學習的是前人發現和積累的知識,但對學生本人來說是新的。我國教育家劉佛年教授指出:“只要有點新意思、新思想、新觀念、新設計、新意圖、新做法、新方法。就稱得上創造。”
(二)采用啟發式等可操作性較強的教學措施來發展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
數學教學經驗表明:“啟發式方法是使學生在數學教學過程中發揮主動的創造性基本方法之一。”而教學是一門藝術,在常規的啟發式教學中藝術地采用以下可操作性的措施對發展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是有益的。
(三)觀察實驗,引發猜想
英國數學家利科爾伍德在談創造活動的準備階段時指出:“準備工作基本上是自覺的,無論如何是由意識支配的。必須把核心問題從所有偶然想象中清楚地剝離出來……”偶然想象是觀察試驗的結果,從中剝離出核心問題是一種創造性行為。該行為達到基本上自覺時,就會形成一種創造意識。我們在數學教學中有意識設計、安排可供學生觀察試驗、猜想的命題或者找出規律的練習題,可逐步形成學生思考問題時的自覺操作,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就會有較大的發展。
(四)數形結合,萌生構想數形結合常重要的教學思想方法,數與形的結合可以從不同層次、不同角度將各種數學思維結合在一起,能有效、簡捷、明快地尋找到解決問題的途徑。愛因斯坦曾指出:“提出新的問題,新的可能性,從新的角度去看舊的問題,都需要有創造性的想象力。”在數學教學之中,重視滲透數形結合這一數學思想方法,是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的極好途徑。延拓發散思維模式旨在由一個問題為中心,使數學思維向多個層次、多個角度進行擴散,是一種廣義的思維發散形式。在這個發散思維過程中,不僅可以探尋到問題的多解方式,也使得問題得以遷移和推廣。
綜上所述,要把培養學生的創新素質教育作為主要任務來抓,要以培養創造未來,造福人類的來來設計師為宗旨,以提高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技巧為目的,不斷改進我們的教學思想和教學環境。以上是我對培養學生數學創新意識的淺論。
參考文獻:
[1]胡興余? 公式教學教什么?《中小學數學》。2001(6)8頁,ISSN1006——3439(國際標準刊號),CN11——2370/01(國內統一刊號).
[2]李光惠? 淺談工藝美術裝潢專業教學中學生創造新思維的培養,《課程教材教學研究》。1999(7)46頁,ISSN1003——8787,CN53——1149/G4.
[3]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定,全日制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實驗稿),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年7月第一版,ISSN7——303——05884——2/G·4274第1——6頁.
[4]王建磐?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初中一年級(七年級)(下冊)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年12月第三版,ISBN7——5617——2861——1/G·1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