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蘭蘭
摘 要:政治是高中文綜的重要科目之一,優化高中政治教學策略,是改善政治教學弊端,提升政治教學有效性的關鍵。本文遵循高中政治的學科邏輯以及高中生的身心發展規律,對優化高中政治教學有效性的策略進行研究,以期能夠全面提升學生的政治素養,促進高中政治教學朝更好的方向發展。
關鍵詞:高中政治;教學策略;有效性
在新課改的背景下,為了達到素質教育的要求,高中政治教學較以往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以前的政治教學習慣以教師為中心向學生講授課程,學生處于課堂教學的被動地位。這種缺乏師生互動的課堂,嚴重地阻礙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影響了學生對政治的學習興趣。另外,傳統的政治教學主要以講授法為主,這種教學方法雖然能夠在短時間內向學生傳遞更多的信息,具有一定的靈活性,但是卻極其不利于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影響了教學效果。再者,傳統的政治教學以教學過程為主,缺乏對課堂評價的關注,這無法使學生認識自己的不足,了解自己的錯誤,阻礙了學生進步的腳步。對此,筆者共提出了三種有效地優化高中政治教學有效性的策略,分別為:建立良好師生關系,營造和諧教學氛圍;改變單一教學模式,培養學生學習能力;重視課堂評價體系,深化高中政治教學。下文將展開探討。
一、建立良好師生關系,營造和諧教學氛圍
在日常教學中我們可以發現,當學生對一個教師印象很好時,他們往往在那個教師的課堂的表現也會很好,這是學生對喜歡教師的一種崇拜感,也是對自己所喜歡的教師的“捧場”。其實,高中生是最容易與教師成為朋友的,其一他們每天接觸的時間很長,很容易彼此了解;其二,他們年齡相差較小,很容易對事物產生共鳴。因此,為了提高政治教學的有效性,教師還需要與學生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以朋友的形式與學生交往和交流。這樣在政治課堂上,學生會更容易放松緊張的情緒,展現真實的自己,并積極地配合教師完成教學任務,達成教學目標。而當學生和教師產生積極互動時,教學氛圍自然是和諧而愉快的,教學質量和效果自然也是有保證的。
二、改變單一教學方法,培養學生學習能力
政治是一門與生活息息相關的學科,其所蘊含的道理,都能在現實生活中體現。因此,單一的教學方法無法滿足政治教學靈活而實際的特性,所呈現的教學效果也不理想。對此,教師可以以講授法為基礎,再根據教學內容的需要結合討論法、探究法等以學生為本的教學方法,讓學生作為學習的主人,使學生在積極地探索與討論中獲得更多的知識體驗和感悟。
比如,在執教《文化的繼承性與文化發展》這節課時,筆者在引導學生閱讀教材的前提下,要求學生思考并討論閱讀材料所體現的問題,之后再以小組為單位共同探究傳統文化的繼承表現,傳統文化在今天有何意義和作用,我們應如何正確地對待傳統文化等問題。在學生完成討論后,筆者還會安排每個小組派一名代表進行討論成果展示,在此期間其他小組的學生要仔細聆聽,然后提出實質性的補充和建議。這樣做有利于學生之間的交流,對促進學生相互學習有積極的作用。最后,筆者還會針對學生的表現進行客觀的評價,并進行有必要的補充教學。這樣做既能夠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使學生成為課堂教學的主人,又能促進學生之間的學習交流,使學生相互幫助、相互學習,形成團結合作意識,是提升高中政治課堂教學有效性的重要途徑。
三、重視課堂評價體系,深化高中政治教學
課堂評價對學生更好地認識自己的不足,展示自己的優勢有重要的作用。不過,傳統的政治教學的評價方式過于單一和簡單,并不能引起學生的重視。對此,教師需要結合教學目標和學生的學習層次,創設更加完整的課堂評價體系,以記錄學生在學習上的點滴進步,促進學生更好地學習和成長,以提升高中政治教學的有效性。
在教學之前,筆者會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將學生分成優等生、中等生和潛力生三個層次。優等生的知識基礎牢固,學習成績好,課堂學習積極性高;中等生的知識基礎一般,學習成績一般,課堂學習的積極性較高;潛力生的知識基礎較為淺薄,學習成績墊底,課堂學習積極性也不高。了解了每個層次的學生后,筆者會針對學生的特性制定不同的教學目標,然后根據每個層次學生的教學目標對他們開展評價。這樣做,既符合因材施教的教學原則,有利于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又有利于幫助學生更好地認識自己的不足,并根據教師評價朝既定的目標而努力。
綜上所述,高中政治是一門內涵豐富的學科,其蘊含著較為深刻的德育思想,對學生道德品質的培養和文化素養的形成有重要的作用。對此,作為一名高中政治教師,我們應積極地面對傳統政治教學的不足和弊端,并以此為基礎,創設優化高中政治有效性的教學策略,以培養學生的政治學習興趣,提高學生政治學習的動力,進而使學生在政治課堂的參與和體驗中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操,成為一名高素質、高能力、高修養、高理想的人。
參考文獻:
[1]馬立國.新課改下優化高中政治教學有效性的策略探討[J].學周刊,2017.
[2]夏相琴.淺談新課改下高中政治課堂教學策略的有效性[J].農家參謀,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