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核心素養背景下的英語教學,教師需加強以培養文化意識為導向的閱讀教學實踐,開展文化含量高的教學活動。同時,巧妙設計問題鏈,提升學生高階思維。讀后活動要踐行英語學習活動觀,深化主題意義,讓學生的閱讀體驗與其自身的豐富情感和生命感悟相碰撞,從而真正體現英語學科的育人價值。
【關鍵詞】文化意識;問題鏈;讀后活動
【作者簡介】胡新秀,江蘇省南京市秦淮區教師發展中心。
【基金項目】本文系南京市第十二期教學研究課題“提高初中生英語閱讀素養的行動研究”(課題編號:2017NJJK1 2-Z10)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一、課后評析
《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年版)》(教育部,2018)除了繼續強調對中外文化及人類優秀文明成果的認知和理解,更強調“化”。這種文化知識內化為個人的文化品德、文化自覺和內在氣質,外化即對多元文化差異的尊重和理解以及與跨文化交流能力的獲得。簡言之,就是文而化之,內化為品,外化為行,文是內容,化是手段(武和平,2017)。文化意識的培養是一個動態的過程,是跨文化交際能力提升的過程,更是內在人格和外在行為塑造的過程。
朱榕祥老師執教的7B Unit 7 Abilities - A brave young man閱讀教學第一課時,教學環節順暢,教學模式有突破,是一節“文化”含量高、“育人”效果好的閱讀課。
1.以培養文化意識為導向的教學理念。本節閱讀課的教學目標是在深入賞析文本的基礎上,學習主人公勇敢智慧的優秀品質,學會火災逃生方法,形成正確的價值觀。通過觀看巴黎圣母院火災視頻,激活學生的文化背景,形成閱讀期待。文本解讀時學生形成積極的閱讀動機,教師設計系列問題,引導學生深挖主人公心理品質、聚焦英勇救人及自救行為。讀后環節引導學生思考,鼓勵學生領悟文化精華,形成各自的文化立場。模擬火災逃生演練活動將積極的道德情感內化為個人的意識和品行,知行合一。教師帶領學生通過感知、比較、分析和鑒賞,體會文本語篇所承載的文化內涵和價值取向,加深了對優秀文化的理解和認同,堅定了文化自信,使學生成長為有社會責任感的人。
2.巧妙設計問題鏈,提升學生高階思維。本節閱讀課的問題設計具有目的性。當學生看到文章標題What a brave young man!時,腦海里浮現出疑問:Why is the young man “brave”? How did he get hurt? 有了這些疑問和思考,學生便會在之后的閱讀中,自覺提取相關信息,批判性地審視語篇內容,從而促進其邏輯性思維、批判性思維和創造性思維能力的提升。
問題設計具有針對性。文本賞析時,朱老師讓學生滿含感情地朗讀Suddenly, he heard someone shouting “Fire! Fire! Help!”,隨后提問If you were Lin Tao, and you heard the shouting, how would you feel?讓學生感受主人公當時害怕、緊張、焦慮的心情。朱老師找準了問題的切入點和突破口,激發學生閱讀和思考的興趣。
問題設計具有邏輯性。細讀階段,朱老師設問:If you were Lin Tao, would you regret doing this “crazy” thing and why?通過及時有效、邏輯性強、思維含量高的追問,搭建了邏輯支架,學生也在分析、概括、推斷中提升了思維品質。
問題設計具有啟發性。朱老師在讀后設計了辯論環節:正方:Lin Tao is brave, smart and helpful. We should learn from him. 反方:Lin Tao is crazy. As teenagers, we can’t do dangerous things which are beyond our abilities. 老師鼓勵學生展開討論,給學生留足了思考的時間和空間,引導學生多元思考,積極與文本、老師和同伴對話。
3.讀后活動踐行英語學習活動觀,深化主題意義。本節課的學習活動都是在主題語境引領下進行的,目的是學習主人公勇敢智慧的優秀品質、學會火災逃生方法、形成正確價值觀。最大的亮點是讀后活動Do a fire escape exercise。讀后環節引領學生思維的發展和深層次能力的提升,具有真實性、階梯性、拓展性、趣味性和主體性。老師給出火災逃生路線,學生補全火災逃生七步驟,在火災警報聲中,學生開展模擬演練,在真實的文化氛圍中以特定身份感悟文化內涵,將積極的道德情感內化為個人的意識和品行。
二、結語
在核心素養背景下的英語學科教學,其育人功能在很大程度上是與語言活動所圍繞的主題范疇、教學文本所攜載的文化內容密切相關的(劉學惠,2017)。閱讀課上,教師要善于發現、挖掘和利用文本中的各類文化資源,開展文化含量高的教學活動,將文化意識的培養貫穿于閱讀教學始終。通過內容型、深度理解型、批判型、應用型等問題設計,提升學生的高階思維品質。讀后環節是著眼于提升學生語言能力、促進理解文化內涵、發展多元思維的整合發展環節,也是形成創新思維和文化品格的關鍵。教師應從多元角度出發,踐行英語學習活動觀,深化主題意義,立足本真,追求創新與提升,讓學生的閱讀體驗與其自身的豐富情感和生命感悟相碰撞,文而“雅”之,文而“化”之,進而真正體現英語學科的育人價值。
參考文獻:
[1]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語英語課程標準(2017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2]劉學惠.“人與自然”主題在英語學科中的教育意涵與教學建構[J].英語學習(教師版),201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