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學軍
【摘要】我國是法治社會,隨著社會的發展,國家越來越重視公民的法治教育,公民的法律意識和道德素質也不斷地得到了提升。在公民法治教育工作中,小學生的法律意識和道德觀念的培養尤為重要。因此,在小學道德與法治課上,教師要合理地把公民法治教育融入教學內容中去,開展多元化的道德與法治課堂。本文就小學道德與法治課與公民法治教育融合的相關問題,進行研究分析。
【關鍵詞】小學教學;道德與法治;公民法治教育;分析
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的開展,其目的就是為小學生灌輸道德與法治的知識,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道德與法治的觀念。小學生正處在身心發展的重要階段,正確的道德與法治內容的灌輸,對小學生以后的成長和學習有著很大的幫助作用。因此,教師應重視道德與法治課堂的質量,將公民法治教育漸漸融合到課堂中去。
一、小學道德與法治課與公民法治教育融合的意義
素質教學觀對教學的開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各種教學活動的開展都以“素質教育”為中心。新的教學時代背景更是對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的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即教師要將公民法治教育融合到道德與法治課堂的教學活動中去,將兩者完美的結合,以此提高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的教學質量。公民法治教育對于小學道德與法治課來說是一種知識的補充,更是內容的升華。道德與法治課與公民法治教育的融合,不僅讓小學生知法、懂法、守法,更是讓小學生對法律有了深刻的認識,在自身合法權益受到侵害時,敢于拿起法律的武器,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二、實現家、校、社會一體化教學
小學課程標準對于教師的教育目標,有著明確的要求,并為教師的教學提供了標準化的建議,為教師的教學工作指出了方向。小學課程標準對于把學生培養成何種人才這一難題,也做出了相應的規定和建議,成為教師教學工作中的重要依據。因此,小學道德與法治課教學工作的展開,一定要以小學課程標準為前提。在小學道德與法治課與公民法治教育融合的過程中,不能把教學內容單獨放在課堂上去完成,而是要聯合實際生活,讓教學內容變得有實際感觀,讓學生對知識內容的認識不只是停留在理論層面。要想讓教學內容聯系實際生活,就不能單方面依靠學校來完成,還需要家長和社會、政府的大力支持和配合,以此建立家、校、社會一體化教學模式。首先,教師要和家長做好溝通,比如建立微信班級群,通過微信群告知家長道德與法治課的學習內容,使家長準確把握學生的學習內容和進度。在日常生活中,通過觀看電視或手機上的一些視頻,向學生講述其中的道德與法治的相關知識。這樣道德與法治課堂上的內容在生活中得到了延伸,學生從側面認識和學習法治教育的內容,使道德與法治課與公民法治教育得到融合。其次,社會、政府方面也要加大宣傳法治的力度,像路邊的廣告牌、公交車上的移動電視等,都是非常好的宣傳渠道。最后,小學生道德與法治課與公民法治教育的融合不僅要依靠學校所固有的資源,還應合理利用社會上的資源。
三、教學方式要貼合小學生心理
在小學階段,學生的學習能力還不強,也缺乏積極性和主動性,所以需要教師及時引導和幫助。道德與法治課與公民法治教育本身內容較為死板和生硬,如果教師只是按照課本生搬硬套,不僅會使學生對道德與法治課失去興趣,甚至還會產生厭倦心理,使教學質量得不到保證,道德與法治課與公民法治教育的融合也難以進行。只有選擇合適的教學方式,才能使道德與法治課與公民法治教育有效地融合。比如,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制作以法治教育為主題的黑板報,在此過程中學生不僅會自主地搜集關于法治教育內容的知識,而且會深刻記住搜集來的知識,這種教學方式的效果比學生背課本好得多。當然,在此過程中教師要負責監督和審核學生搜集來的法治教育內容,以防學生搜集錯誤的內容。如此,學生不僅學到了新知識,還增進了與教師之間的感情,與同學之間的友誼,也鍛煉了自己的動手能力等,可謂是一舉多得。教師還可以舉辦以“法治教育”為主題的校園一日游,帶領學生參觀優秀班級的衛生情況,并告訴他們在以后的學習生活中要養成不亂丟垃圾的好習慣。帶學生參觀校內的微型消防站,在講解消防用品的同時,告訴學生在發生火災時,不要驚慌,要有序逃生,以此增強學生在面對火災時的自救能力。只有選擇貼合小學生心理特點的教學方式,才能使道德與法治課堂高質量地完成,并使公民法治教育完美融合到課堂當中。
四、深入研究校本課程與法律知識的融合
教材是學生學習知識的重要來源之一,只有把課本的內容與公民法治教育的內容完美融合,才能做到道德與法治課與公民法治教育的融合。小學道德與法治教課與公民法治教育的融合需要相關的教材來進行指導和輔助,不能讓學生“憑空想象”和教師“即興發揮”,從而造成教學方向產生偏差的問題。教師需要深入研究校本課程與法律知識的融合,校本課程中應涵蓋我國各類法律,但重點應在常用法律上,如:憲法、刑法、民法、婚姻家庭法、環保法等,對這些法律的知識的講解一定要通俗易懂,對各種法律的定義一定要把握準確,以便于學生掌握各種法律的作用。同時在研究校本課程與法律知識融合的過程中,還需要特別注意課本所使用的主體是小學生,所以內容可以通過圖畫的形式或者人物對話的方式展現,還應在課本中多增加一些案例,以此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和激發興趣。
五、結語
小學的道德與法治課是培養學生良好思想品德的重要途徑,也是幫助學生構建法治理念的重要“助手”。在我國依法治國的基本國策下,道德與法治課與公民法治教育的融合可以更好地幫助小學生樹立正確的思想觀念,養成良好的思想品德,為我國以后的發展,培養更多的優秀人才。
參考文獻:
[1]劉健.基于小學道德與法治課與法治教育融合的思考[J].好家長,2018(15).
(責任編輯?袁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