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永福
摘 要:作文是語文教學重要組成部分,也是語文知識及聽、說、讀、寫能力的綜合教學。通常情況下,小學生寫作能力的高低就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學生語文綜合素養。然而,小學低年級學生因心理發展尚不成熟,寫話水平還難以提升,無法為日后寫作奠定良好基礎。那我們該如何幫助小學低年級學生走好寫作第一步呢?本文就結合豐富實踐經驗,談談自身的一些粗淺看法,期望有效提升小學低年級作文教學效率,讓小學生寫話水平得到進一步提升。
關鍵詞:小學語文;低年級;作文教學
小學低年級作文教學是指導學生學習寫作的初始,這一階段的教學對學生日后寫作影響巨大。然而,就目前小學低年級寫作教學現狀看,小學生寫話訓練效果并不如意,還無法推動學生取得更好進步。對此,這就需要廣大一線教學工作者應加強此方面重視程度,即在實踐教學中不斷探索,不斷獲得啟發,不斷總結經驗,真正實現小學低年級學生寫話能力的提升,為小學中段更深層次寫作奠定堅實基礎。接下來,本文就多年教學探索,從以下幾點具體闡述如何開展小學語文低年級寫作教學,希望為相關教學探究提供有益參考。
一、創設語境,激發興趣
任何語言的表達都需要有一定的語境作為支撐,包括表達的對象、目的、內容及意義等。對此,在小學語文低年級作文寫話教學中,語文教師應善于為學生創設一定的語境,讓學生結合其語境進行思考并產生說話及寫話的興趣。
如在小學語文“四季”教學中,為讓學生真切感受四季不同的美,并激發學生寫話興趣,我便先引領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讓學生對四季在已有的認知上進行更全面了解。隨后,我便為學生創設了這樣一個語境讓學生寫話,即“四季都很美,但如果只讓你挑選一個季節的話,你會選擇哪一個,為什么?”通過為學生創設語境,學生積極探討起來,如有的學生說我會選擇秋天,因為天氣不冷不熱,非常舒服等。隨后,我便讓學生立足自己對某一季節的喜愛展開寫話,這樣不僅讓學生寫話更有目的性,還讓學生寫出的內容更具有真情實感。由此,在小學語文低年級作文教學中,相關語境的創設非常重要,語文教師可在日后加強此方面重視程度。
二、閱讀積累,生成語言
廣大研究學者一致認為,閱讀的過程就是吸收的過程,寫話的過程就是傾吐的過程。只有多閱讀積累,學生才有話可寫,有感而發。對此,小學語文低年級作文 教學應著重加強學生的語言積累,如立足文本閱讀教學,讓學生在課堂學習中不斷地積累語言、豐富語匯,并將其合理科學轉化為自己的語言,提升寫話水平及質量。
如在小學語文“開滿鮮花的小路”教學中,為幫助學生積累更多優美的語句,我便先引領學生學習本篇課文,讓學生對本文情節有一個大致的了解。待學生對課文內容及中心主旨有一個基礎認識與理解后,我再引導學生勾畫這篇文章優美語句,并特意以一點為例讓學生進行仿寫,讓學生寫話水平得以訓練。如“門前開著鮮花”“門前開著一大片五顏六色的鮮花”讓學生進行仿寫,“山坡上長滿小草”“山坡上長滿 的小草”。通過將閱讀與寫話緊密聯系在一起,不僅使學生的語言積累更豐富、更有效,還在一定程度上促進學生表達能力的提高,最終實現一舉多贏教學效果。
三、拓寬話題,積極寫話
縱觀小學語文教材,經典文章有很多。而那一句句、一段段富有感染力的語言,更是學生學習語言的好材料,也是豐富學生想象力、創新思維的好文本。因此,在小學語文低年級作文教學中,語文教師可善于結合文本拓寬話題,讓學生充分發揮自身的想象力寫話,讓學生寫話能力得到有效提升的同時讓學生愛上寫話,真正提升課堂教學有效性。
如在小學語文“端午粽”教學中,為激發學生寫話興趣,讓學生寫話能力得到一定提升,我便在引領學生學習這篇文章的基礎上,讓學生充分感受傳統節目之端午節的濃厚氛圍及親情。隨后,我再引導學生以小組的方式交流自己家是如何過端午的,讓學生對過端午有一個更全面的認識。最后,讓學生以“端午節”為話題自擬題目并寫一段話,學生就不會感到費勁,而是感到無比興奮與快樂。如有的學生以“家鄉的端午節”為題目,還有的學生以“我家的端午粽子”為題目展開寫作,寫作水平也得到了有效的提升。
以上所述是結合自身多年教學經驗整理所得,期望通過創設語境,激發興趣;閱讀積累,生成語言;拓寬話題,想象寫話三種教學途徑真正提升小學語文寫作教學效率,為小學生日后更飽滿、有意義的寫作打下奠基石。但小學語文低年級作文教學成效的提升并非短時間內就能實現,還需要廣大教師不斷嘗試與探索,真正提高小學生寫話能力,打造輕松、愉悅、有效作文課堂。
參考文獻
[1]魏德飛.仿寫積累實踐體驗——鄉村小學低年級作文起步教學嘗試[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9(02):154.
[2]李正旺.小學低年級作文教學應該培養的好習慣[J].學周刊,2017(27):142-143.
[3]陳琴.如何提高小學低年級作文教學的有效性[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6(0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