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萌
摘要:目的:以在我院冠心病重癥監護室(CCU)病房進行治療的患者為研究對象,分析為其提供人文關懷的效果。方法:以68例我院CCU患者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對比組(n=34)、研究組(n=34),為所有入組患者實施血氧飽和度、血壓監測、心理疏導、呼吸道護理等常規護理,同時為研究組患者提供人文關懷。結果:干預后研究組患者SAS、SDS評分以及VAS評分均較對比組患者低(P<0.05)。對比組心源性休克等并發癥總發生率為20.59%,研究組總發生率為8.82%,患者心源性休克等并發癥總發生率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為在CCU接受治療的患者提供人文關懷能夠有效改善其不良情緒且能夠有效抑制心源性休克等相關并發癥發生率。
關鍵詞:人文關懷;CCU病房護理;實施效果
CCU患者病情危重,而且CCU中儀器設備數量眾多,受病情以及環境等多方面影響,患者極易產生恐懼、焦慮等負面心理,容易挫傷其治療勇氣并動搖其康復信心,不利于控制病情進展[1]。為患者實施有效的護理干預措施調節其心態對于改善其預后有重要意義,此次研究以68例在我院CCU接受治療的患者為研究對象,于2017年3月至2018年10月間在我院CCU進行治療,分析為其實施人文關懷的效果,探討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臨床資料? 以68例我院CCU患者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通過冠狀動脈造影檢查或者冠狀動脈CT確診病情;入組患者對本研究享有知情同意權且具備一定的溝通和認知能力。排除標準:合并嚴重神經系統疾病患者;血液系統疾病患者;肝腎功能異常患者;自主神經功能障礙患者[2]。隨機對68例患者進行分組,對比組(n=34)男性18例,女性16例,平均年齡(56.9±4.6)歲,4例不穩定心絞痛患者、2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2例其他患者,NYHA分級:Ⅲ級27例、Ⅳ級7例,研究組(n=34)男性19例,女性15例,平均年齡(57.2±4.4)歲,4例不穩定心絞痛患者、29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例其他患者,Ⅲ級28例、Ⅳ級6例。對比組與研究組患者病情嚴重程度等臨床資料組間差異不顯著(P>0.05)。
1.2方法? 為所有入組患者實施常規護理,加強血氧飽和度、血壓等監測,及時對患者進行心理疏導,為其實施呼吸道護理,避免出現呼吸不暢等現象,在此基礎上為研究組患者提供人文關懷,措施如下:
1.2.1加強護患溝通? 于患者入院后向其介紹CCU環境、醫護人員以及各種儀器設備和管道的作用和效果,使患者提前做好心理準備,減輕其不安感和焦慮感。護理人員在與患者進行溝通時間應該注意語氣語調,語氣溫和,言語不可模棱兩可或者似是而非,使患者的不當認知得到糾正,同時增加患者的信任感。根據患者興趣愛好為其提供雜志、報刊、健康教育小冊子等冠心病相關資料,通過轉移注意力的方式可使其疼痛感以及焦慮感得到減輕[3]。
1.2.2環境護理? 醫護人員進行各項操作時應盡量動作輕柔,講話時聲音輕柔,及時根據患者實際病情對監護儀參數進行調整,盡量調低報警音量,防止光線過量,避免噪聲和光線對患者產生刺激。進行儀器放置時盡量遠離患者頭部,進行搶救時動作輕柔,避免加重其恐慌感。對儀器管道以及導線進行整理,避免出現儀器脫落現象。在病床之間設置布簾,避免患者隱私受到影響。為患者提供收音機,幫助其獲得外界信息,使其精力得到分散,進而可減輕其心理壓力[4]。
1.2.3實施人性化探視制度? 根據醫院實際情況以及患者病情制定人性化探視制度,定期進行探視,為患者提供家庭支持,可使其戰勝疾病的信心得到增強。為有特殊心理需求的患者安排家屬陪同,為其提供精神動力,使其獲得歸宿感。
1.2.4加強隨訪? 患者出院后通過微信交流或者打電話的形式對其進行隨訪,了解患者用藥情況、病情改善情況、并發癥情況以及生活方式等,指導患者規律作息、科學飲食、定時用藥,一旦出現身體不適感需要及時回醫院復查以免病情延誤,錯過最佳救治時間。
1.3評價項目
(1)干預后指導指導兩組患者應用焦慮自評量表(SAS)、抑郁自評量表(SDS)以及視覺模擬評分法(VAS)評估焦慮、抑郁以及疼痛程度,評分越低干預效果越理想;
(2)統計干預后患者心源性休克、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并發癥情況并對并發癥總發生率進行組間對比。
1.4統計學研究及分析? 應用SPSS18.0統計軟件包對本研究涉及數據資料進行分析,通過百分率表示計數資料,計量資料通過±s表示,以t檢驗獨立樣本,以2檢驗計數資料,組間差異顯著或者有統計學意義,P<0.05。
2結果
2.1干預后患者SAS、SDS以及VAS評分組間對比? 干預后研究組患者SAS、SDS評分以及VAS評分均較對比組患者低(P<0.05),見表1。
3討論
CCU病房治療環境具有較強的特殊性且實施封閉式管理,需要對患者進行全天候心電監護,由于身體線路、導管等監護較多且各種儀器制造各種噪音,會加重患者恐懼感。此外,患者生活無法自理,翻身、洗漱、吃飯等均需要在他人幫助下進行,極大的挫傷患者的自尊心,容易動搖其康復信念。部分患者無法適應排尿排便習慣、臥床休息制動等,容易產生煩躁不安、焦慮等不良情緒,導致患者痛閾下降并使得其疼痛感加重,影響其睡眠質量,不利于患者體力和精神恢復,導致患者身心不適感加重,嚴重影響其預后。
為患者提供人文關懷有助于使其感受到尊重并可增進醫患以及護患感情。護理人員護理過程中必須充分貫徹“以患者為護理服務中心”的理念,不斷強化專業技能和水平,及時幫助患者調節不良心態,幫助其順利度過危險期,可顯著提升其生活品質[5]。
此次研究中,干預后研究組患者SAS、SDS評分以及VAS評分均較對比組患者低(P<0.05)。對比組心源性休克等并發癥總發生率為20.59%,研究組總發生率為8.82%,患者心源性休克等并發癥總發生率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綜上所述,為在CCU接受治療的患者提供人文關懷對于改善其不良情緒以及降低心源性休克等相關并發癥發生率均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閆倩倩.綜合護理干預對改善冠心病監護室住院患者睡眠質量的臨床效果觀察[J].山西醫藥雜志,2019,48(6):748-750.
[2]吳麗霞,張鳳,魏娜.綜合性護理措施在冠心病患者護理中的應用效果觀察[J].養生保健指南,2019,(22):136.
[3]陳文靜.淺談人文關懷在CCU臨床護理中的應用[J].家庭醫藥,2017,(5):159.
[4]李蓓,董瑞馨,張海燕,王梅.應用人文關懷服務理念改革冠心病重癥監護病房探視管理制度的實踐[J].中國護理管理,2016,16(z1):35-36.
[5]高寒薇,李晶晶.多元化健康教育模式在CCU患者人文關懷中的應用及護理體會[J].飲食保健,2018,5(40):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