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小茜
【摘要】城市化進程不斷推進的過程中,衍生出了“留守兒童”這一特殊群體,相較于正常家庭中的學生,小學留守兒童的教育管理更為困難。本文中作者從自身的實踐教育管理經驗出發,對小學留守兒童教育管理做出相關實踐與探索。
【關鍵詞】小學留守兒童;教育管理;探索實踐
一、整合教育資源,優化教育環境
為留守兒童營造更好的教育環境,對此我提出以下幾個方面的建議。
1.實行寄宿制管理。留守兒童的父母常年在外打工,他們多由祖父母或者外祖父母照顧,而看管者本身已經年邁,因此對學生的看管、照看能力是十分有限的,如無法保障日食三餐、穿衣冷暖,更無法為學生的學習提供指導幫助。而學校實行寄宿制管理,可以有效地節省分散的社會成本,同時寄宿制的集體生活,可以讓學生在大家庭中感受到更多的關愛和溫暖,并且對學生的自理能力的培養也是很有幫助的,是解決留守兒童監護缺失、教育滯后的有效途徑,因此是今后學校可以采取的一種管理方法,今后學校要做好這一方面的教育資源整合。
2.為留守兒童設立“代理家長”。留守兒童面臨著嚴重的親情缺失危機,這也是他們形成各種不良心理問題的重要原因。鑒于此,我認為學校為留守兒童設立“代理家長”是一種可行的方式,即讓學校教師與留守兒童結成臨時的親情關系,從而代行家長任務,給予學生生活、學習等方面的關愛和照顧,并時常與留守兒童進行心理上的溝通交流。
二、打造關愛文化,感受溫馨氛圍
1.努力營造“家”的溫馨。小學教育管理者要致力將學校打造成留守兒童學生第二個溫馨的家,從而讓學生在溫馨與關愛的環境中成長。如學校可以適當地安排調整時間,專門為留守兒童學生開辦早晚自習,并配備相應的輔導教師,以此給予他們學習上的關愛。而在生活方面,學校則可以從飲食、住宿、穿衣等方面出發,時時刻刻關心他們的冷暖,為他們提供葷素搭配的一日三餐,對他們居住的宿舍進行家庭裝飾美化。這些溫馨舉動無疑會,讓留守兒童感到,學校就是他們的“家”,這是學校打造關愛文化的體現,可助力留守兒童學習成長。
2.打造關愛與感恩的校園氛圍。在對留守兒童進行教育管理時,應從學校整體的氛圍環境出發,讓他們受到感染和熏陶,如學??梢詫iT開設“留守學生之聲”的校園廣播專欄,專門為學生誦讀一些關于“父母之愛”的文章,幫助學生解開心里的“疙瘩”;同時可以在學校走廊、校園宣傳欄等,開設“留守學生風采”專欄,將他們的生活風貌和在學習中取得的成就進行展示,從而幫助這些留守兒童不斷提升自信,從而更加熱愛學習、熱愛生活。
三、開展健康教育,確保健康成長
1.關注個別學生心理輔導。針對“留守兒童”情況問題,學校可以專門建立“心理健康成長中心”、開設“親情信箱”,并聘請專業的心理醫師擔任學校的心理教師,以此幫助留守兒童學生解答心理上的各種問題,對咨詢的學生和來信,給予科學、針對性的解答,同時及時將相關心理建議,反映給學生的“代理家長”,這樣就可以及時有效杜絕個別學生心理問題的發展,規避很多由心理不良引發的惡性事件。
2.開展心理健康教育課。學校對留守兒童學生進行教育管理時,將“心理健康教育”作為一門常規課程,引入正常的教育體系之中,這也是十分必要的,并且是維護學生心理健康陣地的有效方式。
四、結語
“留守兒童”是當今教育家面臨的重大課題,建議今后能夠針對“留守兒童”情況,進一步整合教育資源、打造關愛的校園文化,做好留守兒童的健康教育工作,這樣才能更好地為留守兒童的健康成長提供保障。
參考文獻:
[1]王宗太.農村小學留守兒童教育的現實困境與引導[J].學周刊,2019(22).
(責任編輯 范娛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