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自強
【摘要】小學數學是學生建立數感與符號意識,鍛煉和培養學生運算能力、邏輯推理能力、模型構建能力的一門基礎學科,而傳統“滿堂灌”式的教學模式已無法滿足學生的求知和學習需求,基于此,數學教師應當及時轉變思想觀念,優化教學流程,創新教學方法,改革教學模式,結合先進的教學理念,夯實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根基。因此,本文將圍繞基于數學核心素養的小學數學教學改革策略展開論述。
【關鍵詞】小學數學;核心素養;教學改革
培養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對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大有裨益,尤其在小學階段,學生處于智力發育的黃金發展期。在這一時期,如果教師能夠采取多樣化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那么對學生學好數學將起到推波助瀾的促進作用。
一、形象教學,興趣導入
由于小學生的感性思維意識遠遠高于理性思維意識,比較容易對新鮮事物產生濃厚的興趣,因此數學教師可以結合這一情況,在教學過程中利用多媒體教學設備,采取形象化教學的方法,事先制作好教學課件,將教學內容轉化為能夠吸引學生注意力的圖片、動畫或者視頻影像,使學生能夠跟隨教師的授課節奏,熟練掌握數學知識點。例如,在學習“長方體與正方體”的知識點時,教師可以結合教學內容制作具有動畫效果的視頻課件,將長方體與正方體的六個面予以分割,然后利用多媒體教學設備的動畫演示功能,使六個面依次按順序進行組合。當六個面組合為一個整體后,學生就會發現此時的屏幕上出現了兩個新的形狀。接下來,教師再講述長方體與正方體的概念。通過這種動畫演示的方法,學生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在長方體與正方體的形成過程上,會立刻對這種動畫演示效果產生濃厚的興趣。這樣一來,既培養了學生的空間幾何思維,又使枯燥的教學過程變得活靈活現。
二、游戲教學,活躍氣氛
小學生天性活潑好動,因此教師應當適度采取設置小游戲、小活動的教學方法,以活躍教學課堂氣氛,調動學生的參與積極性,讓學生在“玩中學,學中玩”,消除對數學知識枯燥乏味的錯誤認知。在游戲教學中,教師可以與學生融為一體,這樣既能拉近師生間的距離,又對學生快速掌握相關的數學知識大有幫助。例如,在復習乘除法的知識點時,教師可以設置一個比較常見的、易于學生參與的“拍七令”小游戲,即事先選擇10~15名學生代表,以1~99的數字作為基準數,從第一個學生開始報數,當有人數到含有7或者7的倍數的數字時,則要拍一下手掌,然后下一個學生繼續往下報,如果學生報錯或者拍錯手掌,則視為本輪游戲結束。通過這個小游戲,能夠鍛煉學生的快速反應能力,同時也鞏固了學生的數字運算知識。
三、互動教學,取長補短
隨著學生年齡的增長,學生的學習意識與學習能力也在發生微妙的變化。因此,學生的數學成績會逐步拉開檔次,為了縮小學生之間的差距,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當緊緊圍繞學生為教學核心,利用學生之間互動學習的方法,使學習成績差的學生能夠借鑒和吸取優秀學生的成功學習經驗,逐步提高數學成績?;咏虒W法首先應當結合本堂課所講述的教學內容,設置一個問題情境,讓學生通過合作討論、互動學習的方法,得到最終的正確答案。
例如,在學習“乘法分配律”的知識點時,該內容既是教學重點也是學習難點,學生在剛接觸這一定律時往往容易陷入解題瓶頸,因此在教學課堂上,教師可以在講述完乘法分配律以后,設置一個課堂討論問題,讓學生以小組合作討論的方法得到問題的答案。教師提問:“請同學們想一想,45×37+55×37這道數學問題如何運用乘法分配律來解決。”當學生接收到這個問題后,部分學生容易產生一頭霧水的感覺,因為乘法分配律的公式是(a+b)c=ac+bc,這道題與公式似乎沒有什么關聯。但是經過小組合作討論之后,這些學生立刻產生了清晰的解題思路,只要將乘法分配律的公式反過來,這道題就會迎刃而解。通過這種小組互動討論的方法,學生之間能夠取長補短,對于數學成績差的學生來說,能夠從優秀學生的身上學習到靈活的解題方法,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四、設疑教學,自主探究
在教學過程中,設置疑問是數學教師較為常用的一種教學方法。但是在設置數學問題時,應遵循以下三個方面的原則:第一,針對課堂所學內容引入設疑情境;第二,遵循“由淺入深、由簡入繁”的原則設置問題;第三,及時對學生的回答進行補充和客觀點評,避免學生進入學習誤區而影響學生的正確判斷。通過設疑教學法,學生能夠針對數學問題自主進行分析、探究,對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具有較大幫助。
例如,以“多邊形面積”為例,在講“如何將平行四邊形轉化為長方形”的知識點時,教師首先演示圖形的轉化過程,即從平行四邊形左邊剪下直角三角形直接放在剩下的梯形右邊,拼接成一個長方形,然后教師可以將轉化步驟寫在黑板上面。接下來進入設疑階段,教師根據本節課的知識點,逐漸加大問題的難度:“請同學們認真觀察轉換前后的兩個圖形,當平行四邊形轉化成為長方形時,面積是否發生變化?那么,這個長方形的長與平行四邊形的底有什么關系?長方形的寬與平行四邊形的高有什么關系?”通過這種連續設疑的方法,使學生立刻進入思考狀態。思考時間結束后,教師可以選擇學生代表回答這三個問題。最后,教師對這一知識點進行歸納總結。這樣一來,不僅能夠加深學生對該知識點的印象,還能為掌握和學好多邊形面積的計算公式奠定堅實的基礎。
五、實踐教學,能力拓展
小學生動手動腦的實踐能力較強,尤其是新鮮事物或者未知的知識點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因此教師可以結合這一實際情況,在教學活動當中采取學生自主實踐的教學方法,讓學生自行解決一些具有趣味性,并且能夠提高學生智力水平的數學問題。通過親自動手實踐,學生能夠享受實踐過程帶來的新奇體驗,在激發學生好奇心的同時,也使數學問題迎刃而解。
以移動火柴棍的趣味數學計算題型為例,教師可以在黑板上寫出一個或者多個錯誤的等式,然后讓學生利用手中的數學小棒擺出黑板上的題型,再通過移動火柴棍動手實踐環節,使黑板上的等式成立。例如,教師在黑板上向學生展示了三道移動火柴棍題型:“針對每一個數學計算式,請同學們只移動兩根火柴棍使等式成立,74+2=42,2+1=2,4-1=4?!庇捎趯W生第一次看到這樣的趣味題型,因此學習興致高漲,即刻進入親自動手實踐環節,紛紛拿出數學小棒,擺出黑板上的原始題型,接下來開始認真思考和反復實踐,直到得出正確答案。教師需要注意,實踐教學需要給學生預留出足夠的思考與實踐時間,教師在設定實踐時間時應當充分考慮教學實際需要及學生的主觀需求,這樣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六、啟發教學,方法創新
啟發教學法是數學教師以學生的求知需求為出發點,針對某一個數學問題,讓學生全面分析和深入思考,而得出多種解決問題的方法。學生在自主探究過程中能夠培養其創新創造能力,對學好數學能夠起到積極的助推作用。數學應用題是學生的學習難點,在遇到應用問題時,很多學生都望而卻步,一時間沒有清晰的解題思路,或者陷入長時間的思考狀態,因此教師這時可以扮演輔助指導的角色,結合以往學過的知識點,正確指導學生發揮想象力、創造力,激發拓展思維,多角度、全方位地看待問題,必能收獲意想不到的學習效果。啟發式教學既需要教師的正確引領,也需要學生自主創新能力的發揮,這樣才能收到理想的教學效果。
七、結語
培養小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不僅能夠滿足新課改的要求,同時也是數學教師當下的首要教學任務。因此,教師應當始終站在學生的視角考慮問題,將多樣化的教學方法有機結合到一起,使學生能夠真正領悟到數學知識的精髓,并為后續學習更加復雜的數學知識打好基礎,做好鋪墊。
參考文獻:
[1]賴梁軍.小學數學核心素養的構成要素及培養策略[J].教育界,2019(36).
[2]杜養印.核心素養下小學數學高效課堂的構建研究[J].文理導航·教育研究與實踐,2019(12).
(責任編輯 李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