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雪美
摘要:傳統的照本宣科式的小學品德與社會教學,使學生的學習思維被局限在了抽象的教材內容中,導致學生無法對所學內容有深刻的理解與感知。情境教學模式,指的是教師依據具體的教學內容,創設出以形象為主、極富情緒色彩的生動場景,從而使學生在情境體驗中,直觀感知被調動,對所學知識有深刻理解,并產生強烈的情感體驗,有助于品德與社會教學效果的優化。本文就結合筆者自身教學實踐,對情境創設模式下的品德與社會教學談一番個人的感悟和看法。
關鍵詞:品德與社會;情境創設;直觀情境;問題情境;體驗情境
在小學品德與社會教學中,有效創設合理教學情境,可以使學生產生良好的課堂體驗,有利于學生對教材內容實現深刻的認知與理解,從而促進學生心理的良好發展,實現品德與社會高效課堂的構建。下面,本文就結合筆者自身實踐,從以下三方面,對情境創設模式下的品德與社會教學進行詳細探討。
一、直觀式教學情境
小學階段學生以形象思維為主,直觀具體的事物更能吸引他們的注意力。現代信息技術,如今成為了各學科教師不可或缺的教學輔助工具,將它與學科內容進行有效融合,可以使機械死板的教學內容變得生動有趣,直觀形象的事物可以給學生的視覺、聽覺等感官帶來極大的刺激作用,所以,在品德與社會課堂上,我們可以借助現代信息技術,將教學內容以圖文并茂、動靜結合的方式進行呈現,來創設出一種直觀式的教學情境,以此來吸引學生的眼球,調動學生強烈的學習動機,使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地對我們所設計的教學活動進行參與。
例如,在學習《我喜歡過年》這部分內容時,一上課,我首先運用現代信息技術給學生播放了歌曲《新年好》的音頻,教室里立馬洋溢出了濃濃的過節氣氛。然后,我對學生說道:“聽到這首歌曲,大家都想到了過年,那么,你們喜歡過年嗎?在記憶中,你對過年最深刻的印象是什么?”學生都異常活躍,紛紛發表自己的意見。接著,我又給學生播放了一段有關過年的視頻片段,里面有關于過年的解釋、習俗介紹、場景呈現等等,學生都認真觀看,興趣顯得異常濃厚。這樣,我通過給學生播放音頻和視頻片段,創設出了一種直觀生動的教學情境,在這種情境中,學生對過年的文化內涵和豐富習慣有了更為直觀、深刻的了解和認識,使學生感受到了過年的喜悅和歡快,激發了學生對我國傳統文化的深深熱愛之情。
二、問題式教學情境
問題,是促使學生進行思考和探究的源動力,也是課堂上實現師生之間良好互動的有效方式與途徑。小學階段學生好奇心強烈、善于思考,如果教師在課堂上提出符合小學生興趣愛好且具有趣味性、啟發性的問題,便會使學生的學習注意力集中到教材內容來,學生通過深入分析、思考和探究,也能實現對所學內容的深層次感知和理解。基于此,作為小學品德與社會教師的我們,就可在課堂上結合具體的教材內容,向學生提出富有趣味性和啟發性的問題,以此來引發學生強烈的思考和探究欲望,讓學生主動參與到教學活動中,為實現學生對所學知識的高效化理解和吸收打下堅實的基礎。
例如,在學習《在學校里工作的人們》這部分內容時,一上課,我先為學生出示了一些校園里的圖片,如優美整潔的校園、在圖書館借閱圖書、學生在操場嬉戲等等,然后向學生提出問題:1.你們之所以能在這么好的環境中學習和玩耍,覺得是哪些人進行了配合?2.你對在學校里工作的人了解嗎?知道他們是如何工作的嗎?3.想象一下如果沒有了這些在學校工作的人,我們會怎么樣?4.你有什么想對他們說的話嗎?然后要求學生對這些問題進行交流與探討,我則結合學生的回答順勢引入本節課課題。這樣,通過結合所要教授的教學內容,向學生提出與他們日常生活極為接近的問題,創設出了一種問題式教學情境,激發了學生強烈的思考欲望,我們也能借助學生的回答引出本節課教學主題,為本節課教學效率的有效提高提供了充足的保障。
三、體驗式教學情境
目前的小學品德與社會教學,很多教師依然只是按照教材上的內容進行蒼白說教,脫離了學生真實的生活與內心的體驗。《小學品德與社會課程標準》中提到,要注意引導學生從自己的世界出發,用多種感官去觀察、感悟社會生活,讓學生獲得對世界的真實感受。所以,作為一名小學品德與社會教師,我們不應始終將學生拘泥于課堂上,而是應該引導學生到實實在在的生活中去感受、去體驗,讓他們由此感悟到品德與社會課程的豐富多彩和無窮樂趣,并能真正從體驗過程中獲得有益的知識、提升自身的素質。
例如,以《購物有學問》這部分內容為例,其教學目標除了讓學生掌握選購商品的初步常識,還有使學生具備初步的消費者自我保護意識,所以,在完成了本節課的教學任務后,我給學生布置了這樣一項課外實踐活動:調查父母、鄰居或親友是否有買過“三無產品”和不開發票的購物經歷,如果有,產生了什么樣的后果?是怎么解決的?然后,形成一份簡單的調查小報告。課堂上,讓學生之間進行相互溝通和交流。這樣,通過為學生布置這樣一項課外實踐活動,創設出了一種體驗式教學情境,因為形式不同于課堂教學,學生參與的熱情都十分高漲,積極主動地投入其中,而且,通過親自體驗、參與這一活動,也引發了學生對不合格商品危害的深入思考,使學生初步形成了消費者的自我保護意識。
總而言之,情境創設模式下的品德與社會教學,教學效果遠遠優于傳統機械死板的一言堂教學模式。作為一名小學品德與社會教師,我們要做到結合小學生認知結構和教材內容特點,來選取科學合理的情境創設模式,來使品德與社會教學過程得以優化、教學效果得以有效提升。
參考文獻:
[1]盧成福.多媒體情境下的品德與社會課堂教學策略[J].新教師,2019(01):69-70.
[2]李艷芬.淺談上好小學品德與社會課程的幾點體會[J].學周刊,2019(08):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