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旖旎


摘 要:隨著專業認證政策的實施與發展,延邊大學心理學專業的教育面臨著一個嚴峻的改革。在現代社會的高速發展過程中,人們對教育的關注度大幅提升。而專業認證的價值與作用就在于衡量一個師范專業的教學質量與水平,專業認證對于專業的長足發展有著重要的里程碑意義,同時它也成為專業教學質量與水平的重要推動力。因此本文以延邊大學為例,采用自編問卷,共三個維度調查研究延邊大學心理學專業認證背景下的職業發展,并提出建議與對策,以期為今后的專業認證及心理學職業發展提供一定的參考。
關鍵詞:專業認證;心理學;職業發展一、引言
(一)師范專業認證
專業認證即專業職業性認證,師范類專業根據我國相關的法律法規是實行三級監測認證。它是由專業認證機構對高等院校的師范類專業教育實行專門性的認證。近年來,雖然師范教育水平在不斷的提升,但是仍然存在一些問題。例如,師范生就業去師范化、師范生的就業實習流于形式、師范生的實踐技能不夠精煉等問題也是比較突出的。師范專業認證機制正是在此背景下建立與實施的。
(二)師范專業認證的影響
首先,通過三級認證的師范專業或院校可自行組織教師資格證考試,更利于師范生取得教師資格證,簡化了考取教師資格證的環節,使資源配置更加高效,同時提升了心理學專業課程的教學質量。其次,師范專業認證可以提高師范生的獲得感,師范專業認證需要其達到一定的規格,這一系列的措施,可以有效的提升師范生的自我認同感,更愿意從事教育工作。同時專業認證的實施也為高校與中小學建立了更加密切的聯系。最后,專業認證可以進一步推動我國教育與國際接軌,專業認證可以說是國際普遍認同的專業入職標準,是國際認同專業的重要基礎。
二、研究對象及方法
(一)研究對象
抽取延邊大學、北華大學心理學專業在校大學生,實際回收問卷132份,篩選后有效問卷114份,有效率86%。
(二)研究工具
采用自編問卷,共37個題項,分為3個維度,量表總體系數在0.65以上,適用于施測。
(三)施測過程及數據處理
對延邊大學心理學專業學生進行問卷調查,正式施測時間為2020年1月,2020年2月陸續回收,問卷回收后采用SPSS20.0軟件進行數據分析。
三、結果
(一)描述性統計分析結果
根據表2的數據顯示,在三個維度中職業規劃的分數最高,而專業認知的分數最低。總體得分為2.23±0.69,均分2.23,表明心理學專業的學生對專業認知水平一般。
(二)心理學專業學生對職業發展的人口統計學差異
根據表3的結果顯示,對大學生性別差異結果進行獨立樣本t檢驗顯示,大學生性別顯著影響個人能力、職業規劃以及總分(P<0.05),女生在個人能力、職業規劃以及總分都顯著高于男生。
四、分析與討論
心理學專業的大學生在專業認知、個人能力、職業規劃的整體平均分為2.23,說明心理學專業學生對于專業認證的認知程度以及對于自己能力和職業規劃的水平是是一般的。這說明高校的心理學專業應該對學生進行專業認知的教育,讓他(她)們有更多的專業歸屬感。同時心理學專業的學生也應該積極的提升個人能力,在提高個人能力的同時豐富實踐履歷。同時在專業在設計培養方案時也應該更多的注重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培養,使學生對未來的職業方向更加清晰。
三大維度中,專業認知的得分最低,職業規劃的得分最高。這表明心理學專業的學生在專業認知方面的認識水平還有待提升,這可能與心理學專業目前的發展情況有關,雖然目前我國心理學得到了長足的發展,但是仍有很大的進步空間,仍然面臨著許多的挑戰。(崔榮寶 2013)而且在研究中發現,個人能力和職業規劃存在性別上的差異,女生在個人能力、職業規劃方面顯著高于男生,這可能與心理品質相關。
五、結論
兩所大學心理學專業的學生對心理學職業發展的整體認知水平一般,三個維度從低到高依次為專業認知維度、個人能力維度、職業規劃維度。同時存在顯著的性別差異。在專業認證的大背景下,高校的師范類心理學專業應該努力提升自己的辦學質量,積極承擔更多的社會責任,為選擇心理學專業的大學生提供優質的教育。同時心理學專業學生也應該提升自我效能感,使自己更愿意去選擇教育工作,為我國心理健康教育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參考文獻
[1]教育部中小學心理健康駕馭專家指導委員會. 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M].北京新街口外大街19號: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3年:158--180,245--264.
[2]王詩韻.師范生積極心理品質的現狀與特點研究 [J].肇慶學院學報,2015.36(3):62—68.
[3]楊瑞.地方高校學前教育專業與社區學前教育協同發展探究[J].產業與科技論壇,2018(21):152—153.
[4]張文雪,王孫禺,李蔚.高等工程教育專業認證標準的研究與建議[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8(05).
[5]曹德偉,沈潔,席海濤.剖析專業認證標準與理念提升工程教育質量[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3(12).
[6]中國心理學會常務理事會.中國心理學六十年的回顧與展望[J].心理學報,19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