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麗娟
摘要:小學生的教學是關鍵時期,他們的智力、思維等都處于開發階段,數學教師要有效利用數學課堂,引導他們主動學習,提升數學興趣,使其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但是就目前我國的數學教學來看,小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還存在一些問題。本文就小學生數學學習習慣方面的問題進行了簡單分析,提出了一些解決對策。
關鍵詞:小學數學;學習習慣;解決對策
一、小學生數學學習習慣方面的問題
在實際的數學教學中,要培養小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其實是一件長期的、不易的事情。首先,小學生正處于成長的關鍵階段,他們的能力、習慣、思維等各方面都具有較強的可塑性,同時又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響,特別是有的小學生比較好動,上課時注意力難以集中,教師很難將其思維向更加深層次的方向引導,因此習慣的培養并不那么容易。其次,小學生的自控力都比較弱,特別是低年級學生剛從學前教育轉入,對教師和家長都有一定的依賴性,一遇到問題就希望外界可以給予幫助,自主完成的意識還比較薄弱。同時在學習時,思緒容易被其他事物影響,往往容易出錯。最后,學習習慣不是一朝一夕養成的,需要教師、家長和學生堅持不懈,家長要不斷監督,學生自身也要樹立相關的意識。同時在教學中,教師也要時刻重視對其習慣的培養,在課堂中、課外上都要引導學生,從專注、仔細、思考等細節不斷鍛煉,持之以恒的訓練,才能養成長期的習慣。
二、小學生學習習慣培養的策略
(一)重視習慣培養,制定科學的計劃
要培養小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首先就要了解他們的心理特征和成長特性,去觀察他們的行為特點,了解他們的性格,尊重學生的差異。其次,要關注學生的興趣和愛好,從他們的個體出發,根據其對知識的理解速度和程度,判斷和分析其能力的差異,從而幫助其構建屬于他們的思維模式和知識體系。最后,要關注學生在學習中的問題,特別是在學習過程中阻礙他們進步的困難,教師要鼓勵學生講出來,然后一起幫助其找到解決方法,樹立學習的信心。
(二)進行反復行為訓練,鞏固行為習慣
習慣的培養需要長期的訓練和堅持,而課堂是主要的場所,教師必須充分有效地利用課堂時間和資源,引導學生通過反復訓練來養成良好的、固定的習慣。一般,很多教師在教學時都會要求學生坐姿端正、眼睛看黑板,鼓勵學生積極發言,引導他們積極思考,這些實際上也是在培養他們良好的習慣。但是如果長期使用命令式的口吻,很多小學生可能會出現抵抗心理。因此教師在進行引導時,多利用贊揚、鼓勵的方式,而對于數學解題,仍然要重視培養學生仔細、耐心等良好習慣。根據實際教學情況來看,很多小學生在數學計算上很容易出現審題不嚴等粗心的錯誤,因此教師可以針對這種問題制定專門的訓練計劃,以培養學生專心的習慣。
(三)利用數學知識的特點,引導學生發散思維
數學知識隨著其難度的加深,對學生思維能力的要求也越來越高,而小學作為學生思維培養的重要時期,教師應該重視在課堂上引導學生自主思考,幫助他們建立適合自身學習的思維模式,養成良好的數學思維,才能更深入地使用數學知識來解決實際問題。比如針對學生計算題容易看錯題目的問題,教師可以讓學生讀出題目,一邊讀一邊計算,鍛煉自己的思維,培養心算能力。當然,針對學生不同的問題,教師也要采用更加靈活的、具有針對性的訓練,以學生長遠發展為中心,逐漸引導其思維的不斷成熟,使其養成獨立思考的習慣。
三、結語
綜上所述,小學生學習習慣的養成對其今后的成長具有重要的意義,在數學教學中,教師要充分利用數學知識的特點,尊重學生之間的差異,分析每個學生的問題,重視因材施教、以人為本,加強對學生習慣培養的重視程度,促進學生不斷優化自己,鍛煉自身的思維,養成認真、專注、獨立的習慣。
(責編? 唐琳娜)
參考文獻:
[1] 郭慧琴.小學生學習習慣的現狀、問題及對策探討[J].新課程(中),20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