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怡臻 易佳星 肖文靜 王媛
摘要:通過從預算管理入手,切實做到對技改大修項目的決策、過程和結果實施全過程的有效介入和管理;同時高效推進造價管理信息化、人才、隊伍等基礎建設,采取有效措施提升技經管理信息化水平,培養技經管理人才,實現技經人才隊伍專業化,持續提升技改大修造價標準化、規范化、專業化管理水平。本文針對不同的解決措施提出幾點建議,希望對于相關的人員提供幫助。
關鍵詞:項目預算;精益管理;預算管控力度
為貫徹落實國網公司生產技術改造和設備大修項目管理的有關規定,國網湖北檢修公司全面加強項目前期造價管理,準確把握公司發展建設面臨的新形勢,切實提升公司技經管理基礎建設,以模板標準化、管理規范化、隊伍專業化為統領,深化完善工程造價管理機制,制定典型項目預算,建立統一造價標準;抓好項目前期,加強概預算編制質量;前移管理關口,提升造價精準度制定;應用預算大數據平臺,實現造價標準化管理,提升管理效率。
一、完善標準,做好前期管理的“指南針”
可行性研究及初步設計是項目前期工作的重要節點,投資概預算是可行性研究及初步設計的重要組成部分,它起著項目決策、控制項目總造價的作用,為工程項目正確經濟評價提供可靠依據。檢修公司組織編制《生產技術改造和設備大修儲備項目概預算編原則》,加強輸變電工程概算標準化管理,規范費用項目的計取要求和具體標準,實時發布最新信息價及地材價,做實工程概算的編制工作,要求設計單位對變電工程按技術方案、主要設備材料價格、與站址有關主要工程量、政策性因素等進行分析,線路工程按工程量差異、地形系數、材料價格、新型導線應用等因素進行分析,以充分論證造價水平的合理性,做到“統一編制格式”、“統一計價標準”、“統一費用依據”。著重規范公司所轄各地區征地及建設場地地面附著物賠償計列標準,用于指導技改大修初步設計概算、工程結算等工作。
二、創建模板,規范前期造價的“坐標尺”
一是依托典型工程,編制典型項目預算。為避免在項目立項及執行過程中,由于不同的設計、項目管理單位對項目成品及工藝要求不同,而造成項目概預算編制質量參差不齊,造價標準不統一的情況,檢修公司根據典型項目及其標準工藝流程,組織設計院、項目管理單位,確定了電流互感器改造、斷路器大修、輸電線路避雷器安裝、絕緣子串單改雙大修等15類項目的典型方案及預算,形成統一的造價標準。
二是根據以往年度生產技改造價分析成果基礎上,選取具有代表性的典型工程類型,總結出典型輸變電設備和二次系統設備改造項目34項,形成技改大修項目標準參考價,作為公司相類似方案工程可研及初設概預算編制與評審的參考標尺。
三、加強管控,筑牢造價管理的“防火墻”
一是注重造價的源頭介入,關口前移,提前介入可研階段加強設計關鍵環節管控。積極參與可研,在可研階段全面引入通用設計、通用設備、典型方案及預算,參考技改大修項目標準價,嚴格執行造價控制線。
二是深化前期設計深度,可研初設階段力爭達到施工圖深度。檢修公司在立項初始就緊抓設計這個關鍵階段,要求設計單位以運維需求為出發點,在可研及初設階段能達到施工圖設計深度,可研估算及初設概算達到施工圖預算深度,優化細化前期設計,避免由于設計原因造成的變更,使設計工作做到功能與造價統一,在滿足功能要求的前提下,合理控制造價。
三是落實兩級初審制度,堅持技術與經濟評審并重。在上級單位進行可研及初設評審前,檢修公司進行兩級初審,即項目管理單位初審及管理部門初審。審查時,協調相關專業意見,統一評審原則和概算標準,減少因概算考慮不充分,工程量及費用缺、漏項及虛列而導致的后期結算爭議,提升造價精準度。
四是引入造價咨詢機構,提前介入項目前期。在事前確定項目方案和編制概算計劃時,就對工程建設中環境的不確定性、風險因素等主動考慮和預測,分析各種因素對項目投資的影響,預測項目實施過程中目標和計劃偏離的可能性,并采取相應的預控措施,實施項目主動控制,提前發現可能會產生爭議的有關問題,將問題消滅在萌芽階段,提高后期造價審核效率。
四、精細預算,打造招投標管理的“助推器”
一是開展概算費用分解控制招標。根據批復的初步設計概算和費用性質,細化分解各項費用控制目標計劃,作為招標控制價及合同價款的依據,明確費用控制主體及其責任。在編制招標控制價時充分考慮投資控制目標,確保單項費用不突破的評審概算,總體投資不超投資計劃。
二是試點開展技改大修項目工程量清單招標。試點部分建筑修繕項目采取工程量清單招標,按施工圖編制招標工程量清單及施工圖預算,以施工圖預算復核最高投標限價,實現量價分離、風險承擔,進一步提升造價精益化管理水平。詳細準確的清單招標方式,有利于提高招標控制價和招標范圍的完整,有利于投資控制預測。
三是明確合同有關造價條款。檢修公司以《國網公司統一合同文本》為基礎,征詢造價咨詢機構對合同費用條款的專業意見,結合工程實際情況,重點對合同專用條款中涉及費用的條款進行細化,明確簽證變更、青苗賠償等費用結算原則。增強合同約定的規范性和實用性,保證合同簽訂質量,避免后期結算中關于價款的糾紛。
五、數據應用,創建智能評審的“云平臺”
緊緊圍繞堅強泛在物聯網建設,加強設備狀態信息、歷史數據、檢修信息的數據,建立對應的大數據分析平臺,對項目費用結余情況進行評估。以年度造價分析工作為基礎,形成大修技改項目造價數據庫,開發集辦公自動化、管理為一體的協同工作管理平臺。利用大數據及智能平臺實現概預算工程量審查、信息價審查、取費審查、物料審查。匯總分析大修技改項目建、安、設備、其他費用等,同時實現工程量統計,如主要定額的數量統計、設備材料數據統計等。提高造價數據查閱及造價分析效率,大力提升技經信息化建設,實現同類型項目橫向及縱向比對,迅速發現前期概預算問題,夯實公司項目造價信息管理。
六、人才引領,提高經營管控的“生產力”
一是開展造價專業“走出去、引進來”,加強和省經研院、省定額站等專業機構的聯系溝通,及時跟進造價行業改革趨勢,借鑒造價管理先進經驗,大力提升技經專業管理。堅持以問題為導向,倡導理論結合實際,開展專題培訓,學習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和前沿理論,提高專業“含金量”。
二是強化公司技經專業核心力量建設,培育技經專家,開展基于公司實際的項目造價理論研究,提升技經專業技能。結合實際工作中的重難點,以寫促學,有針對性編寫專題論文,指導日常概預算工作。
七、結語:
一是實現典型預算標準化。統一公司各項目預算編制標準,及時跟蹤發布材料招標價格波動情況,編制電流互感器改造、斷路器大修、輸電線路避雷器安裝、絕緣子串單改雙大修等15類項目的典型方案及預算,杜絕了同一類型項目預算標準不一的情況。二是工程概預算編制效率明顯提升。2019年度大修技改儲備利用典型預算模板,編制時間整體縮短了10個工作日,編制準確率提高了55%。三是結算偏差率明顯降低。精準項目前期投資,2018年度結算項目計劃36420.29萬元,實際結算金額為34537.58萬元,結算偏差率5.1%,對比2017年降低3個百分點,投資準確率大幅提高。四是工程結算規范化水平明顯提高。通過加強項目前期管控,提前引入造價咨詢機構把關,減少后期不同結算方式差異,提高公司結算水平,實現結算規范性要求。
參考文獻:
[1] 馬飛.細化財務管理 有效規避財務風險[J].財會學習. 2017(15)
[2] 高金福,閆玉華.實施預算管理項目化 力推落實工作精益化[J]. 中國工會財會.201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