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子樂
摘 ?要:“立德樹人、以德促教”是教育的本質,對培養學生綜合素養的全面發展起到了積極的作用。初中生正處于人生的轉折期,初中階段是小學與高中的過渡期,同時也是滲透德育教育的主要階段。在初中歷史的教學活動中,一定要加強德育教育的滲透工作,有助于“立德樹人、以德促教”教育目標的實現,對培養初中生的創新精神、愛國精神、社會使命感,以及樹立學生正確的三觀方面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關鍵詞:初中歷史;道德教育;立德樹人;以德促教
教育是立國之本,教育是強國之路,而德育教育是教育的重要組成,德育教育充分地體現在“立德樹人、以德促教”方面。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化與發展,教育模式也從傳統的傳授知識,逐漸過渡到“德智體美”的全面發展,尤其重視價值觀、態度,以及情感方面的教育工作。在初中歷史的教學活動中,歷史教學要承擔起德育的重任,加強對學生社會責任感、家國情懷,以及正確的三觀的培養工作,進而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
1中學歷史教學立德樹人的必要性
1.1新課程標準要求
為了滿足社會對新型人才的需求,新一輪課程改革正如日中天,課程改革中明確指出,歷史課程對學生的全面發展起到了積極的促進性作用。初中歷史是一門集人文性、思想性,基礎性的綜合型學科,有助于初中生人文精神與文學素養的提升,在初中教育體系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身為一名歷史教師,要扛起“立德樹人、以德促教”的教育重任,在學生純潔心靈中埋下思想道德的種子,并促進其生根發芽,實現道德水平的提升。
1.2落實素質教育
德育工作已經提升到國家戰略高度,針對不同階段的學生,要傳授不同的德育教育內容,實現學生行為規范與思想品德的有效培養,有目的性地開展德育教育工作,加強學生的愛國精神、社會使命感,以及集體榮譽感,弘揚優秀的革命傳統與文化傳統、而初中歷史教學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自然成為德育教育的典型科目。
1.3愛國情懷需要
我國是禮儀之邦,有著源遠流長的歷史底蘊,家國情懷也是支持華夏民族不斷發展的基礎理念,展現出了亙古不變的民族意識。培養初中生的愛國主義情懷,是德育教育工作的重點內容。任何一個人,只有熱愛家鄉,才能不斷地延伸到熱愛國家,所以,家鄉是愛國的原點,愛國情懷也正是愛家情懷的不斷的演化與升華。
2如何在初中歷史中實現立德樹人、以德促教
2.1強化近現代史教育,促進學生獨立思考能力
每每回顧中國近代史,給人所帶來的是血淚、戰爭,以及覺醒。從西方列強撬開中國大門后,侵略戰爭就沒有停止后,所簽署的“不平等條約”伴隨著國土權的喪失,在大炮的轟炸下,中國面臨山河破碎的局面。也正是這時,中國人逐漸的覺醒,積極開展自救,一步步地帶領中國走向了新時代大國與強國。在近代史的課堂上,從不缺少極具道德理念的任務,我自橫刀向天笑的譚嗣同、誓死力爭,還我青島的五四運動,還有此日漫揮天下淚的鄧世昌,每一位熱血沸騰的人物都是道德教育的典范。
在初中歷史的教學活動中,教師要加強歷史內容與生活之間的聯系,創新教學模式,讓學生具備獨立的思考能力與正確的思考能力。俗話說得好:“以史為鑒,可知興替”,歷史教學擔負著培養學生愛國愛家的責任,因此,教師可以在一些重要的節日中,為學生講述一些歷史故事,或者開展談論活動,讓學生樹立社會責任感。例如,建軍節、五四青年節、九一八事件,以及國慶節等,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
2.2立足世界,強化公民教育
全球化成為世界發展的主流模式,在全球化的歷史背景下,初中歷史教育要順應時代發展的腳步,打破狹義民族主義的束縛,加強對學生的公民教育。公民不是臣民,他有獨立自主的人格,他是權利與義務的融合體,只有喚醒公民意識才能提升公民素養。基于全球一體化背景下,公民教育也要具備全球意識,尊重種族之間的溝通與交流,每個古老的文明都有存在的價值,人類之間只有保持團結一致、和平相處,才是實現共同發展的基礎,才是實現全球偉大文明延續的先決條件。
2.3培養學生愛國情懷,加強愛國主義教育
從炮灰中走來的中國,愛國主義作為一枚印記,牢牢地印刻在每一位華夏子孫的腦海中。愛國主義理當作為歷史教育的主線,使其在學生的心中生根發芽。中國歷史源遠流長,諸多的愛國志士以及豐富的傳奇故事,都能與學生的愛國情懷產生共鳴。在初中歷史的教學活動中,要加強對先進教學輔助工具的利用,讓學生穿越歷史隧道,將中國的發展盡收眼底,不僅能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還能樹立學生的愛國精神。
此外,歷史教師還要加強對時政信息的解讀,今天是昨天的延續,而昨天則是歷史的續集,只有解決現如今的問題,才能讓教育更具針對性。例如,在新冠肺炎期間,我們的祖國面臨著巨大的挑戰。全國人們齊心抗疫,在專家學者、白衣天使、武警戰士,以及諸多奮戰在抗疫一線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疫情的發展得到了有效的緩解。在疫情的背景下,充分地展現出了中國人們在危難時期團結的精神與人心向背的執行力,以及那些英雄人物的愛國情懷,能充分地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懷。
3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初中歷史教學活動中,德育教育的滲透有助于學生的愛國情懷的樹立,在豐富的歷史內容中,很多知識點都能滲透德育教育。因此,初中歷史教師要深挖教材,創新傳統的教學模式,加強對初中生的德育教育工作,真正實現初中歷史教學“立德樹人、以德促教”的作用,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發展提供德才兼備的優秀人才。
參考文獻
[1]吳雪娟.讓立德樹人在中學歷史課堂落地生根[J].中學教學參考,2019(10):66-67.
[2]史宗睿.初中歷史教學中立德樹人的育人目標[J].進展:教學與科研,2019(8):58-58.
[3]胡慶容.落實立德樹人關注核心素養——以初中歷史教學為例[J].信息周刊,2019(8):1-1.
[4]劉虎虎.“立德樹人”目標下中學歷史教育中人文精神培育初探[J].文山學院學報,2019,32(2):12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