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婉慧
摘要:語文課程作為人文科學領域內的基礎課程,是培養學生養成良好語文學習習慣。語文課程致力于培養學生的語言文字運用的能力,從而引導學生豐富語言的積累、培養語感、發展學生的思維并學習語文的思想方法、培養健康的審美情趣及創新合作精神。因此新時期小學語文學科課程價值的要求是以核心素養為指導的語文教學,語文老師應當從語文的語言構建與運用、文化理解與傳遞、思維的發展與提升、審美鑒賞與創造等等方面來培養小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而在核心素養的影響下的小學語文學科教學要求重視學生語言文字運用、語言能力的發展、重視學生思維能力的提升、并且重視學生正確價值觀的樹立以及個人情感的體驗、還要要求教師為學生起到榜樣的作用。下面,我就從生本教育的核心理念來淺談一下小學語文學科素養與語言文字運用。
關鍵詞:學科科學素養 語言文字運用 小學語文
語文課程致力于培養學生的語言文字運用能力,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為學好其他課程打下基礎;為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為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打下基礎;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打下基礎。所以,在語文課程中,教師應更加注重學生科學素養的培養,然后提高學生的語言文字運用。
1生本教育
生本教育是偉大的郭思樂教授創立的一種教育思想和方式。生本教育課堂,就是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采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讓學生積極參與到學習當中,構成積極、歡樂、高校的課堂,它的核心就是“一切為了學生,高度尊重學生,全面依靠學生”,是以生命為本,關注學生的終身發展。在生本課堂中,學生是課堂的“主角”,教師是課堂的“引領者”。
2語文素養
語文素養是一種以語文能力為核心的綜合素養,語文素養的要素包括語文知識、語文積累、語文能力、語文學習方法和習慣,以及思維能力、人文素養等。
3語言文字運用
語言文字運用是把語言文字的基礎知識和實際運用相結合起來,努力做到既有知識性又有實用性,既有通俗性又有科學性。
4小學語文現狀
在小學語文課堂上,語文基礎知識教學是重中之重,是語文閱讀和寫作的基礎。現在的小學生對語文基礎知識并不是很掌握,對于基礎知識只是一概而過,學生不掌握一定的“字音、詞語、短語、句子、標點使用、修辭手法、文字嘗試”等基礎知識,對于閱讀和寫作能力的培養與提高,只是虛無縹緲的空中樓閣,不切實際,又談何寫出一篇好文章呢?
5如何培養小學生的語文科學素養
5.1用好語文教材,激發學習興趣
小學語文教材既是語文知識的載體,也是科學知識的載體。教師要精心設計教好教材中這類文章教學,創設良好的氛圍,使學生置身于探索問題的情境中,可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是他們樂于其中。
5.2設計課堂問題,訓練科學思維
教學過程中,教師要能正確處理好教材,用敏銳的眼光去發現和捕捉蘊含在教材中的合理性的因素,并做巧妙的設計,進而借機實現對學生進行科學思維訓練的目的。增強學生的注意力,活躍他們的思維,使他們的情緒高昂,使氣氛熱烈。
5.3引導課外閱讀,擴寬科學視野
引導學生閱讀科普讀物、攝取科學知識是有一定難度的。在日常的課外閱讀安排中,充分利用學校圖書館的資源,引導學生閱讀各種科學類報刊雜志,看科幻故事等。激發他們的想象力,開拓他們的思維空間,引發學生對科學的刺激。因此,經常性的組織學生觀看科普類的電視節目非常有必要。
5.4注重實踐
語文課文的來源就是生活和社會的本身,要想學生真正理解文章的本質精神,就需要引導學生在生活實踐中去尋找靈感。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開展實踐教學,是培養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基本形式之一,小學生的生活經驗積累還比較少,對語文文章的理解能力就會比較差,這是客觀存在的因素。因此,在教學中增加更多的實踐因素,可以有效提升小學生的生活體驗積累。
6語言文字運用
6.1學會調節課堂氣氛
小學生正處于思維比較活躍,好奇心比較強烈,想象力比較豐富的階段,若教學方法過于死板,課堂氛圍過于嚴肅的話,容易使學生產生厭學心理的。在教學中,老師要充分的調節課堂氛圍,通過有趣的活動使學生對課堂充滿喜歡。
6.2應注意拼音與文字結合
在日常生活中,有些學生會因為口齒不清,說話有口音等問題而變得害怕朗讀,甚至內心會產生自卑感,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是在課堂上的朗讀時間太少,希望老師在教學中多給予鼓勵,一定要注意拼音與文字結合,讓學生們產生自信,從而提高語文素養。
6.3學生們要學會積累
目的是通過語文積累,提高學生運用語文的能力。積累語言是語文學科的重要內容,是實現語言運用的基本條件。首先,在課堂上進行積累。學習生字和課文就是積累的一種,生字的聽、說、讀、寫和對優美篇章、詩句名言的背誦。教學中要十分重視誦讀,在誦讀的基礎上鞏固記憶和加深理解,以達到熟能生巧,準確運用的程度。其次,通過課外閱讀進行積累。通過預讀,達到潛移默化的功效,廣泛接觸不同領域的詞匯,只有大量的積累,才可以做到厚積薄發。教師要有意識的地引導學生積累規范的語言、精彩的語言。積累要和誦讀結合起來,誦讀的評價,重在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增加積累。不僅要注重積累,還要注重語言的感悟和運用。
6.4提高學生的閱讀量
我們在教給學生識字方法的同時,要注意引導小學生逐漸學會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或適合自己的方法識字,逐漸培養學生獨立識字的能力,并把識字的能力交給學生,讓學生感受到識字帶來的樂趣。必須廣泛的閱讀,擴大閱讀量,積累語言文字,充實語言倉庫。
結語
隨著科技的進步,科學文化水平的提高,社會信息的獲取及其迅速。電腦、手機、電視的出現,使許多人都不注重語言文字的運用。在小學語文的教學課堂中,學生們要養成多積累、勤學習、好閱讀的好習慣,習慣養成之后,做什們事情都是有規矩有規律的,利用課余時間多去看一些課外的書籍,擴寬自己的視野,增加其新的詞匯量,是自己的知識面變寬。其次,老師首先做的是激發學生們的學習興趣,有了興趣,才能投身所好,并不斷的探索研究,得到自己應得的成就。然后,老師應多加注重學生們的生活,深入到孩子的內心當中去,使孩子們對老師,對老師所教的學科感興趣,進而提高課堂效率。
參考文獻
1曲秋菊;;規范校園語言文字 扎實推進素質教育[J];華夏教師;2012年11期
2季文娜;;感悟文字魅力 品味精美語言——談語言文字運用能力的培養[J];小學教學參考;2014年19期
3盧曉榮;;互通,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的策略[J];福建教育;2014年2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