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佳
摘 要:小學美術課堂教學中的導課,是課堂教學的有機組成部分,其重要意義不可忽視。著名特級教師于漪說:“在課堂教學中要培養激發學生的興趣,首先應抓住導入新課的環節,一開始把學生牢牢的吸引住。”巧妙、有效的課堂教學導入是應該掌握的一項基本技能,它直接關系美術課堂教學效果。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小學美術課堂教學的導課更加的靈活多變,科學有效的導入方式,能在上課一開始就將學生的注意力緊緊的抓住,增加他們濃厚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有效的調動小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也會使美術課的教學變得更加生機盎然。
關鍵詞:導課 藝術性 激發興趣
什么是導課,導課在教學中通過一定方法引導進入新課,可稱為開講、開課等,它是整個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一堂課得以成功的重要條件,好的導課如同橋梁聯系著舊課與新課;如同序幕,預示著后面的高潮和結局;如同路標,引導著學生的思維方向。教師要想課堂教學獲得良好的效果,就要讓自己的導課具有藝術性。導課講求的是:第一錘就敲在學生的心上,像磁石把學生吸引住,后面的課上起來也就順了,不同形式特點的導課會產生不同的教學效果。
“萬事開頭難”,開好了頭,就等于成功了一半。小學生是以形象思維為主,通過觀察各種各樣的形象提高審美能力。我從小學生特有的心理特點出發,根據教學內容的實際需要和學情設計導課,斟酌導課時的用語,不同年級采取不同的導課方式,讓導課具有針對性、啟發性趣味性、新穎性和簡潔性,滿足學生的聽課需要。發展學生的想象和創意思維能力,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讓學生在美術課堂上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小學美術課堂的導課方法很多,我根據平時的觀察、積累、研討和提煉,談談我在美術教學中經常用的導課方法。
1.實物導入
在執教一年級《誰畫的魚最大》一課時,我捧著一個裝滿水的魚缸,里面有大小不一的魚走入教室。請學生們來看看我帶來的這些新朋友,并仔細觀察它們的大小、形狀、顏色、特點,以及游動時的姿態,同學們仔細地觀察、興奮不已,這時我和學生們一起討論魚的形態等特征,以及如何區分和確定某條魚是大魚。從而很自然的進入新的學習內容,為下面的教學內容和學生創作打下良好的基礎。
2.圖片導入
“百聞不如一見”,運用直觀形象、豐富多彩的圖片導入新課,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從而將學生引入課堂教學。在執教二年級《會變的線條》時,我先出示了以不同種類、疏密、粗細的線條組成作品的圖片,請學生欣賞、觀察、并感受線條的美,引發學生回憶生活中各種線條。圖片導入能把一些抽象知識變成具體的形象,使教學內容更直觀地呈現出來,學生們更易接受、也更喜歡。
3.視頻導入
教學內容結合多媒體來完成,將形、聲、色、動畫融為一體,使得抽象的概念更為形象化,為學生創設特定的情境,在動態的過程中,激發學生的創造思維和求知欲。在執教一年級《有趣的昆蟲》時,我先借助多媒體讓學生欣賞一段昆蟲視頻,學生們的興致一下就高漲起來,一邊欣賞、一邊興奮的議論著這些小昆蟲的名字。這時我提問這些小動物屬于動物中的哪一類?“昆蟲”學生齊聲回答者,從而揭開了答案,引出了課題,這種導入的方式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們懷著好奇心和探知欲了解和走進這節課。
4.參觀導入
有些美術課的教學內容,要讓學生走進大自然,接觸大自然,在自然中觀察、發現、感受。執教一年級《各種各樣的樹》,我帶領學生進行室外寫生。首先我帶著學生們來到校園里實地考察,學校里的都有哪些樹?摸一摸樹的紋理,看樹葉的形狀,想一想樹根是什么形狀?讓學生體驗和感受自己身邊各種各樣、真實的樹,這樣親身觀察和體驗的導入方式,啟發了學生對樹的認識,激發了學生的興趣和求知欲,同時也為寫生奠定基礎。
5.故事導入
故事最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尤其適合中、低年級的美術教學。兒童這一時期的心理特點是以形象思維為主,而有趣的故事情節,更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啟發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如三年級《面具》一課,我通過歷史故事導入,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手工課變得豐富有趣。
6.音樂導入
在小學美術課堂教學中,音樂具有強烈的情緒感染作用,用音樂創設濃厚的藝術氛圍,使學生心情輕松愉悅,讓音符與畫中的線條產生共鳴。如三年級《彩墨游戲》教學中,我先讓學生閉眼傾聽樂曲《高山流水》,使學生在音樂聲中聯想到畫面,以樂感人、以情促學,豐富學生的感受和體驗,促進了學生的創造力,提高了課堂效率。
7. 謎語導入
有的課講起來比較枯燥,為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可以采取猜謎語的形式。例如:《有趣的屬相》一課,我一上課就出示謎語:“說它多,它真多,全國每人有一個;說它少,它真少,全國只有十二個。”讓學生猜,引出屬相,再讓學生說說對屬相的認識,進而導入本節課的授課內容。
8.游戲導入
美術教學的內容結合小學生愛玩的心理特點,可以采用游戲活動導入新課,增強美術課堂教學的趣味性,吸引學生。例如:上《吹泡泡》一課,我先請三位學生在講臺上玩玩吹泡泡的游戲,學生觀察吹泡泡的同學吹泡泡時的動作、神態、表情等,看誰吹得大?這樣的導課使學生的心情輕松、愉快,玩與學結合,同學們會根據自己的觀察和個人感受來創作完成作品。
德國教育學家弟多斯惠曾說過:“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和鼓勵”。因此,在平時的教學實踐中,老師在導課時要精心設計每節課的導入環節,努力為學生創造引人入勝的情景,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激勵,喚醒和鼓勵學生的求知欲望,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參考文獻:
[1]劉華山. 淺談小學美術課導入策略[J]. 未來英才,2015
[2]王人佼. 小學美術課的導入策略探討[J]. 美術教育研究,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