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青
摘要:英語作為一門人文學科,其中包含著大量的情感因素,教師需要積極挖掘教材內容,采取多樣的方式對學生進行道德情感教育。事與愿違,當前初中英語教師忽視或者不知道如何進行道德情感教育,導致情感道德教育與英語教學的融合存在諸多問題?;诖?,作者在組織初中英語教學活動的時候,積極探尋有效實施道德情感教育的對策。
關鍵詞:初中英語;德育;道德情感教育;問題;解決對策
學校德育失效、家庭教育偏差催生道德情感教育與學科教學的融合。在英語教學活動的開展中,倘若教師能發揮該學科的人文價值,挖掘教材中的道德情感內容,以多樣的方式給予學生正確的道德情感引導,不僅可以激發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還可以使其在人文素養方面獲得發展。但是,就當前的初中英語教學而言,教師不是忽視道德情感教育,就是融合方式失當,嚴重影響道德情感教育的實施。要想有效實現英語學科與道德情感教育的融合,我們需要深入教學實踐,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一、初中英語道德情感教育問題
(一)英語教學忽視愛國主義隋感培養
就初中生而言,他們告別了稚嫩的小學,正在與社會深入接觸,其社會體驗在不斷地豐富。但其受心智發展的影響,處于半成熟、半幼稚的狀態,尤其在中西文化碰撞的過程中容易迷失方向,將其思維模式、價值取向等轉變為自身的價值標準。英語盡管是語言學科,但其卻是文化的載體。在教學活動開展中,教師需要重視中西文化差異,在文化碰撞中引導學生樹立科學的文化意識,尤其是愛國主義情感。但是,在當前的課堂教學中,大部分教師以講授知識為教學的主要內容,忽視文化內涵,尤其是中國傳統文化,加劇學生“崇洋媚外”的程度。
(二)英語教學忽視責任感培養
在組織英語教學活動的時候,教師要從學生自身的發展需求入手,對其進行責任感教育。尤其我們所使用的譯林版英語教材中,包含著豐富的責任內容,如Wildanimals,Natural disasters等,需要教師在教學活動開展中,以文字語言為載體,引導學生樹立保護野生動物、自然環境的責任。但在實際教學中,部分教師在以詞匯、語法等基礎知識為教學重點的過程中,引導學生單純地分析文本,無法使其感受到自身需要保護野生動物、自然環境的責任。
(三)英語教學忽視自信心培養
自信心是學生認識自我、相信自我的一種能力,是學生獲取成功的重要心理品質。在新課改背景下,教師要發揮課堂評價的作用,以賞識的眼光發現學生的優勢與成長點,從而循序漸進地幫助學生樹立自信心。但在當前的初中英語課堂教學中,大部分教師單純地針對學生回答問題情況給予點評,很少使用激勵性的評語。在長期使用的過程中,學生對這些評語產生免疫力,無法從中獲得認同,從而逐漸地對英語學習失去興趣,不利于學生的有效發展。
二、初中英語道德情感教育對策
針對上述問題,在初中英語教學活動中,教師需要挖掘教材中的道德情感內容,運用有效手段引導學生感知、樹立道德情感,從而實現道德情感教育的有效滲透。
(一)挖掘道德睛感教育素材
教材是教師組織教學活動的載體,也是教師進行道德情感教育的載體。對此,我在組織初中英語教學活動之前,會深入分析教材內容,挖掘其中的道德情感內容。以My friend為例,在分析教材的過程中,我挖掘了“友誼”道德情感內容,嘗試引導學生在課堂教學活動參與過程中,樹立與人和諧相處的意識;在分析Wildanimals,Natural disaster等單元的時候,我挖掘了“保護生態”道德情感內容,在教學活動中,引導學生樹立保護自然、保護動物的責任感。盡管教材中包含道德情感內容,但是在組織教學活動的時候,教師將教材作為唯一依據,會把學生的思維、道德情感等局限在狹小的教材空間里,不利于其養成良好的道德情感。對此,我認為應當以教材為依據,同時打破教材限制,發揮課外資源的作用,使學生獲得道德情感的深化。以Let’scelebrate為例,在教學活動開展中,我利用多媒體向學生播放有關中國傳統節日的內容,使學生在領略傳統節日風采的過程中,拓寬視野,樹立熱愛祖國、熱愛傳統文化的意識。
(二)豐富道德隋感教育方式
事實證明,傳統的以照本宣科為主的教學方式是難以使學生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樹立良好的道德情感的?;诖耍诮虒W活動的開展中,教師需要轉變傳統的教學方式,滲透道德情感教育。
1.以身作則。初中生具有向師性,在教學活動開展中,教師需要發揮自身的道德情感價值,以身作則,使學生在與其日常接觸的過程中,受到熏陶,自覺樹立責任感、愛國主義精神等。比如,我要求學生樹立責任感,首先會熱愛自己的工作,對工作、學生等負責,尤其是學生,從學習、生活等方面給予學生關注與關愛。
2.課堂教學。課堂是實現英語教學與道德情感教育相融合的重要平臺,在組織課堂教學活動的時候,教師要積極組織情境教學,以多樣方式點燃學生的興趣,使其在自主參與的過程中,透過知識探尋其中的道德情感,受到道德情感的熏陶。以Natural disasters為例,在教學活動開展中,我組織了小組討論活動,先為學生展示破壞自然的場景,創設教學情境,以此為基礎,引導學生就環境破壞行為進行分析,探尋減少這些行為的對策,如此,可以使學生在其已有生活經驗的驅使下,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樹立環境保護意識。
三、結語
總之,在立德樹人背景下,教師要將道德情感教育與學科教學融合起來,立足學科性質,挖掘道德情感內容,采取多樣方式進行滲透,從而使學生在掌握知識的過程中,樹立道德情感,為其道德素養的養成打下堅實的基礎。
(責編:楊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