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文燕
摘要:隨著教改活動的深度推行,信息化技術在教學領域中被廣泛推廣與應用,智慧校園變成現代教學的關注點。當前教育領域中,對現代化技術的廣泛應用,讓智慧校園的構建水平獲得有效提升,基于此,探析智慧校園背景之下的高中語文群文閱讀的實踐性與有效性。
關鍵詞:智慧校園;高中時期;語文;群文閱讀;實際教學
新課標中要求語文教學的相關內容要不斷進行創新,其中包含教學理念、內容、方式等,其中群文閱讀是非常重要和突出的一種形式。群文閱讀就是要引導學生對同種類型的文章進行閱讀,在整體對比中,對信息進行整合與判斷,基于此來強化提升學生的思索、辨別、鑒賞等能力。
一、對閱讀內容進行優化設計
群文閱讀的實際教學中,通常會基于教材主題單元的內容,以及所有文章中包含的內涵、情感等來進行。在為學生講解《荷塘月色》《故都的秋》以及《囚綠記》三篇文章的時候,基于題目就能了解其關鍵詞“荷塘、月色、故都、秋、和綠”等。所以在為學生講解《荷塘月色》這篇文章的時候,可選擇一些同樣是描寫荷塘、月色的優秀詩詞、文章等,引導學生來開展群文閱讀,讓其能夠感知不同時空中有關荷花的精致,感知作者在文章中抒發的情感。教師可選擇《江南》《愛蓮說》《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以及《一剪梅紅藕香殘玉簟秋》等名篇,使學生能夠對《江南》進行再次品鑒,感知“江南可采蓮,蓮葉何田田”詩句中的簡單與美好。感知《愛蓮說》當中荷花那“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的高尚品質,隨著作者的文筆看夏日西湖,縱觀“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暢想荷花與荷葉連成一片,給讀者帶來視覺上的沖擊,更能夠產生大氣之美。從“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中去感知李清照和丈夫離別之后的孤寂和相思之苦。在課外閱讀、略讀等諸多群文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一定要對文章進行合理選擇,從文章的內容、表達的方式以及其中包含的人文情懷等來明確文章主題。
二、閱讀學習方式的有效滲透
教師在實際教學中不單是要為學生傳授知識,同時要讓學生學會學習方法。閱讀學習就是獲得信息的一個過程,閱讀學習質量會影響獲取信息的數量。群文閱讀教學中,學生會閱讀很多文章,很多時候就是在默讀、瀏覽閱讀以及略讀,群文閱讀的教學方式能夠讓學生在很多篇不同的文章中獲得更多的信息,同時能夠讓學生理解和應用快速閱讀,對獲得的信息進行有效整合、思索與討論。這樣才能夠做到融會貫通。教師在為學生講解《蜀道難》這篇文章的時候,也可同時為學生講解《夢游天姥吟留別》這首詩詞,前者用豐富的想象、大膽的語言描寫了蜀道的兇險和山川精致,不但寫了其艱難,也闡釋了人生路途中的艱難,讓人有蕩氣回腸之感,將詩人浪漫情懷與對祖國的摯愛之情表露無遺。而后者則是基于豐富的想象與夸張的手法,將自己懷才不遇之痛與向往自由表現了出來。
三、結語
綜上所述,群文閱讀在實踐教學中獲得了非常良好的成效,其拓展了學生的閱讀面,也提升了學生的閱讀量,所以在高中語文課程的實際教學中,學校和教師都一定要積極開展群文閱讀教學,讓優秀的文化傳統能夠在閱讀過程中被彰顯出來,拓展學生的知識、文化視野及閱讀思維,基于此強化學生的文化自信。在智慧校園的背景環境之中,讓語文教育能夠獲得更為良好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