宰秀梅
摘要:對學生在數學學習中的表現進行多方面的評價是小學數學新課標的客觀要求。針對表現性評價的應用,文章從小學數學數與代數、空間與圖形,以及統計與概率三個具體的教學板塊出發進行具體的分析與研究。
關鍵詞:小學數學;表現性評價;實際應用
小學數學傳統教學中,對學生的評價主要是以分數為標準的知識學習結果的評價,缺少對學生在解決問題過程中表現出來的思維品質、能力素質等的評價,對學生學科素養的養成產生了極大的限制。表現性評價不僅將學生的知識學習作為評價內容,同時還對學生的思維、能力,以及情感進行評價,實現了對學生完成任務過程中的表現評價,是一種對學生綜合素養進行考核評價的有效模式。因此,教師要深刻認識這種評價方式的重要價值和意義,在教學中多賦予實踐。
一、小學數學數與代數教學中表現性評價的應用
“數與代數”作為數學教學的主要內容之一,在教學中主要側重于培養學生對數字的感覺,包括大小的比較、數字運算的結果估算。這一板塊教學中,傳統評價注重學生計算能力的考查,評價的內容比較單一。因此,在這一板塊教學中教師要充分利用表現性評價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全方位的評價,對于學生全面掌握相關知識非常有必要。
例如,教師給學生布置了一道計算題任務:208×12的結果中,有1996,2496,2016,2594四個答案,其中只有一個答案是正確的,試判斷哪個是正確的,并說明你的判斷理由。學生判斷正確答案體現了其計算能力,而對判斷過程的描述則是學生對三位數與兩位數乘法的算理、算法的理解與掌握。通過學生自己的描述,教師發現在解決這一問題時,許多學生最先想到的不是直接計算,而是估算,估算后再驗算,這部分學生解決問題的思路明顯就要科學、合理得多。通過學生自己的表述,教師對學生的表現有全面的了解和評價。
筆者認為,數學問題的解決不僅是一個得出正確答案的簡單問題。就數與代數知識而言,并不是得到一個正確的數字就算是完成了知識學習的任務,而是需要理解算理和算法。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對學生的評價不僅考查其計算能力,同時還要注重評價在計算過程中表現出來的學生對算理、算法的理解與掌握。表現性評價正是對學生的學習過程多方面的表現進行綜合評價,在數與代數板塊教學中是對學生學習進行評價的有效方法。
二、小學數學空間與圖形教學中表現性評價的應用
在“空間與圖形”這一板塊知識內容的教學中,如果只是按照傳統的教學評價方法來考查學生對圖形的掌握與理解,基本上就是對其性質及一些面積、周長計算公式的初步了解。但是,從學生的素養培養視角來看,培養其空間觀念都是這章節知識教學的應有之意。如果知識側重于結果的評價,而不對其在解決問題過程中的表現加以評價,則很難達到這一目標。因此,教師要注意應用表現性評價對學生的學習行為進行全面評價。
例如,在教學有關圖形面積知識時,教師可以為學生設計學習問題:我們可以通過長方形面積的計算來推導平行四邊形的面積,那么,我們是否能夠對三角形的面積也做類似的推導呢?通過推導,學生發現不是所有的三角形都能夠通過長方形面積來加以推導的。于是,教師布置問題:能否探究一種可以推導三角形面積的公式?如果可以,將你的方法表述出來。結果,一些學生在探索中通過對平行四邊形面積和三角形面積計算公式的分析和對圖形的觀察,探索出剪拼法和割補法兩種將平行四邊形與三角形面積聯系起來,進而推導三角形面積的計算方法。
在空間與圖形的教學中,利用新、舊知識的聯系來解決新問題,讓學生在對舊知識加以熟悉運用的過程,獲得解決新問題的辦法和途徑是教學的一個重點。這需要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夠自主探究,學會利用現有知識進行轉化,進而找到解決新問題的思想方法。教師對學生在自主探究解決問題的思維表現中要進行合理的評價,通過對學生進行全面的表現性評價,培養學生多方面的能力。
三、小學數學統計與概率教學中表現性評價的應用
概率與統計主要通過對數據的收集、整理、分析,對結果進行合理的質疑與猜想。其對學生運用數學知識,尤其是數量關系解決問題的能力無疑是很好的鍛煉與培養;其反映的數學知識學習和運用過程與表現性評價能夠更好地契合,教師利用表現性評價對學生的統計與概率學習過程進行評價,能夠更好地反映學生的學習效果,對教學起到全面、合理的檢查作用。
例如,在教學“折線圖”時,教師讓學生分析一個折線統計圖,不僅需要學生能夠通過“讀線”(根據坐標的變化)來判斷其中所反映的數據大小的變化,還要學生通過對線“陡峭與平緩”來對數據變化快慢進行判斷,而數據變化的快慢往往又是學生對問題結果進行猜想與質疑的關鍵因素,許多學生在根據圖形掌握這一特點時往往存在較大困難。因此,教師要利用這種對過程表現進行評價的方式加以評價,可以對學生在學習中的判斷與描述、猜想與質疑等學習過程進行有效的評價。
統計與概率是學生數學學習中對解決問題過程要求比較嚴謹的板塊知識。學生以數據變化為基礎,輔之以部分圖形,采取數形結合的方式,以及對數據變化規律的總結,對數據變化關系的結果進行猜想與質疑,能夠對數學思維和數學素養進行很好的鍛煉,是學生數學素養養成的有效途徑。利用表現性評價對學生在統計與概率學習過程進行評價,能夠較好地對學生的上述素養養成進行評價,對其素養發展起到有效檢驗,進而采取科學的教學策略。
總之,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利用表現性評價對學生的學習進行評價,可以全方位地反映學生的學習效果,為采取有效的教學策略提供依據。教師要充分認識這一評價方法的重要意義,并在實踐中多予以應用。
參考文獻:
[1]車亮,何聲清.新課程背景下表現性評價在我國的應用探析[J].科教文匯(上旬刊),2013(8).
[2]王馮.例談表現性評價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J].吉林教育,201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