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瑞麗
【摘 ?要】畸形家庭因愛的缺失,教化缺失,使學生產生各種心理疾病,導致孩子們在生活、學習、做人等各方面出現種種問題。面對現實,教師只有迎難而上,解決問題,找出病因,對癥下藥。用一顆“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父母之愛心,讓他們感受溫暖;用一顆扶危濟困之心幫他們走出困境愛己愛人,珍愛生命,健康成長;用一顆走進他們的心教育他們,堂堂正正做人,踏踏實實做事;用一顆冰清玉潔之真心,引領他們增強能力,強大內心。
【關鍵詞】特殊家庭;“問題學生”;核心素養
家庭是心靈的港灣。孩子在家庭中感受父母之愛,接受了愛的傳遞。母親的善良和慈祥,父親的勤勞和堅強,無不感染著子女。為了生活,父母外出打工,把孩子交給了年邁的老人,使尚未擺脫父母依靠的幼小心靈遭受打擊,遭受感情重創。孩子們只好緊閉心扉,本能使他們對外界產生抗拒心理。父母離異,父母雙亡等多種因素導致了單親家庭、領養家庭、隔代家庭、重組家庭等一系列特殊家庭的出現,也因此而產生了“問題學生”。他們感到自卑而封閉內心;他們感情脆弱,無法經受刺激;他們精神疲倦,沒有精力去學習;他們神情恍惚,無法集中精力去做事;他們自暴自棄,認為命運對他們不公,因而心懷敵意,仇視一切。作為他們的教師,我們無法阻止特殊家庭的形成,但有責任和義務去面對那些“問題學生”。放任自流,不管不顧,這不符合教師職業道德準則;歧視冷落,冷嘲熱諷,違背最基本的做人原則;只有一種選擇,用自己的愛心去感化他們,使他們重新樹立自尊,做陽光孩子,做文明孩子;用自己一片熱心,融化他們,使他們走出冰冷,重塑自我之愛;讓自己的心走進他們心中,教育他們如何自立,怎樣做人;用自己冰清玉潔之真心,引領他們內心強大,增強能力。
一、愛心:感化他們,找回自尊
我們可以這樣講:“一個從來也沒有得到過愛的孩子,他是無法去愛這個世界的。”由于家庭原因造成了孩子缺失父母之愛,缺失了精神支柱,缺失了家庭溫暖。愛的缺失導致他們無法愛這個世界,因為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從他們出生的第一天起,就感受著父母給他們的一切,父母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在填充著他們心靈的空白,因此過早離開父母的孩子,就會缺失愛的教育。同樣,他們也就不會去愛這個世界,也就不會因為尊重別人而尊重自己。他們的內心是自卑的,總感到沒有人去愛他們,喜歡他們,和他們交朋友。
唯有愛,才是世間萬物都能聽懂的語言。我們教師只有用強烈的愛去感化他們,和他們牽手,和他們交朋友,陪他們玩游戲,給他們講童話故事,和他們聊家常,做他們的父母,讓他們重拾缺失的父母之愛。也只有這樣,才會讓他們感動,重啟信心,找回自尊,才能讓他們開啟心扉,迎接陽光。“逐步培養和提升核心素養,去進行愛心傳遞,去奉獻自己的愛心。”
如,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耐心啟發這些孩子大膽發言,教育其他孩子尊重他們,幫助他們,主動和他們交朋友。還專門為他們組織了專題班會,教他們唱歌,教他們跳舞,鼓勵他們說說心里話,講講煩心事。給他們設計專欄,評一評他們取得的進步,鼓勵他們的“閃光點”。這些活動的堅持,會使他們感到,大家是愛他們的,那他們就會找回自尊融入集體。
二、熱心:融化他們,建立自愛
當一個家庭不管遭受了怎樣的變故,傷害最大的是孩子。因為,孩子的身板是稚嫩的,還經不起暴風雨的沖擊;孩子的感情是脆弱的,經不起沉重的打擊;孩子的心靈是弱小的,經不起強烈的刺激。失愛的孩子,感到世界冰冷,感到自己的世界完全是被寒冷的冬季所包圍;失愛的孩子,失去了愛的方向,失去了擺脫冬天走向春天的能力;失愛的孩子,不知怎樣做才是自愛,自己做錯了什么而遭受如此摧殘。他們困惑,同樣是孩子,別的孩子為何能讓爸爸媽媽牽著手,歡聲笑語地走在公園里,盡情玩耍,而我卻沒有人陪;他們失望,自己為何不能擁有一個溫馨的家呢?他們灰心了,不管自己做出何種努力,都無力挽回既成的事實,無法再回到從前的時光。于是,他們從自己幼小的心愿出發,去做些傷害別人利益的事,傷害集體榮譽的事,進而毀壞自己的形象,損害自己的榮譽,想以此發泄自己心中的不滿,借此報復社會對他的不公,仇視社會,讓自己失去了家的溫暖,失去了自愛的權利,失去了應該屬于自己的天地。還孩子一片朗朗乾坤,用教師的熱心、同學的熱心、社會的溫暖,去融化他們冰冷的心靈。用大家庭的溫暖,去彌補他們小家庭的空缺,給他們以春天般的溫暖,給他們夏日的陽光,給他們以最溫暖的擁抱,最親切的眼神,最動人的問候。“讓他們因喜歡我們而喜愛自己,覺得這世界還有溫暖、還有關心、還有愛護,進而緩緩建立起自愛而愛人。”
比如,教師充分利用學校組織的對貧困地區少年獻愛心的機會,發動全班學生給他們送去了熱心的幫助和支持,使他們走出仇視、走出寒冷、感受班集體這個大家庭的溫暖。在他們得到了別人熱心幫助的同時,也自發、力所能及地去幫助別人。對他們而言,有了核心素養下的感恩之心,這將是邁出人生的一大步。
三、走心:教化他們,發奮自立
不管是單親家庭,失去雙親家庭,過分溺愛孩子的家庭,還是留守家庭的孩子們,他們受隔代影響,自理能力非常差。由于溺愛和驕縱,這些孩子脾氣大,態度蠻橫,任性,飯來張口,衣來伸手,更為嚴重的是,有些家庭經濟條件不錯的孩子,從小就沾染了拜金、享樂主義,認為金錢萬能,用錢可以干任何事,眼里只有錢。這也是一群失愛的孩子,因為不管他們遇到任何煩惱,任何困惑,家人都是用錢來哄他們開心,用錢來幫他們消除煩惱,使他們幼小的心靈里早已刻下金錢的烙印。這是一群心理扭曲的孩子,過早使用金錢,過早享受金錢給他們日常生活帶來的刺激,使他們不知道人間還有真情,人間還有良知,人間還有道德。這是家庭教育的危害,是他們利令智昏。這群孩子無視班級紀律,無視集體榮譽,無視同學友情,無視教師的苦口婆心,甚至為了錢走向犯罪道路。如何培養這些孩子的核心素養,是一個艱難而復雜的歷程。
我以為,要走近他們,走進他們心中,去了解他們的內心世界,和他們家庭不斷建立聯系。首先讓家長樹立正確的“三觀”,逐步改變溺愛孩子的習慣,讓他們懂得溺愛,不是真愛。是對他們心靈的傷害。然后,充分利用班級生活給他們以勞動的機會,給他們以獨當一面的機會,讓他們學會尊重別人的勞動,學會和同學們建立真正的友誼。“幫助他們學會生活上的自立,進而走向人格上的自立,幫助他們樹立堅定的信念和戰勝困難和挫折的勇氣。”
四、真心:內化他們,走向自強
失愛的孩子內心脆弱,溺愛的孩子內心虛弱,受傷的孩子膽小懦弱。這些孩子的靈魂深處,無不滲透著一個“弱”字。因為他們的雙親過早離開他們,使他們失去了堅強的后盾,無法堅強起來;因為家庭過分溺愛使他們失去了用心去愛別人,愛這個世界的能力;因為幼小的心靈受到了傷害,使他們心靈創傷沒有及時愈合,便無力去熱愛世界、熱愛自然、熱愛人類。用教師的一片真心,用同學們的一顆顆真心,去喚醒他們沉睡的心靈,喚醒他們的真心笑容,讓他們自己的內心走向強大。
特殊家庭中,“問題學生”的核心素養的培養和提升是一個漫長的心路歷程。他們需要教師的愛心、熱心、用心、真心,幫助他們建立自尊、自愛、自立、自強的做人原則;幫助他們樹立牢固的“三觀”情感,感化他們用正確的情感來面對世界;融化他們用溫暖之心來擁抱這個世界;教化他們用自己的雙手,自己的血汗來美化這個世界;內化他們,使他們內心變得無比強大,擁有戰勝一切困難和挫折的勇氣和力量。
注:本文為2018年甘肅省“十三五”教育科學規劃課題“農村寄宿制學校特殊家庭產生的問題學生教育管理現狀和對策”(課題立項號GS[2018]GHB2437)系列研究成果之一。
(責任編輯 ?李 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