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新課程改革的過程中,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目標不僅是實現學生知識的增長和能力的形成,還應實現學生情感、態度及價值觀的構建與轉變。而體驗式學習模式作為一種新型有效的學習方法,在發展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這就需要教師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積極進行體驗式學習模式的運用,有效加深學生對教學內容的理解與把握。
關鍵詞:小學數學;體驗式學習模式;應用策略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學生的課堂學習主體地位也日益受到廣大教育工作者的關注與重視,而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應注重學生對教學活動的主動參與和親身實踐。新的課程標準中也明確提出,應讓學生在親身經歷中獲得對數學的理解,并獲得一些體驗。因此,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實施體驗式學習模式是完全順應時代發展和新課程改革要求的。這就需要教師結合教學內容和學生的身心發展特征,進行教學情境的創設、探究學習的引導和實踐性教學活動的開展,以此加深學生對教學內容的理解,實現課堂教學效率的提升。
一、體驗式學習模式的概述及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教學優勢
體驗式學習模式提出于20世紀60年代,主要是指學生通過學習主體地位的發揮,對自身既有的經驗、知識儲備進行實踐與反思,從而獲得新的知識、技能和態度的一種學習方法。由此可見,體驗式學習模式更加注重學生的親身體驗和對既有知識、經驗的運用與反思,是一種具有自主學習性質的學習方式。
體驗式學習模式具有高度的親歷性、情境性、實踐性及情感性的特點,在實踐性、實用性很強的數學學科的教學中,具有其他學習模式所無法比擬的教學優勢。首先,有助于學生學習主體地位的發揮。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學生已經成了課堂學習的主人,在學習及教學活動的參與中,都應得到主體地位的充分發揮。而體驗式學習模式的實施,為學生的自主學習提供了更為廣闊的空間,也更注重學生自我體驗的獲取。因此,體驗式學習模式更有助于學生學習主體地位的發揮。其次,有助于學生對教學內容的理解。數學是一門具有抽象性、復雜性的自然學科,很多知識點只靠課堂講解無法使學生得到深刻的理解。因此,通過體驗式學習模式的實施,學生可以親身經歷知識點的形成過程及推導過程,從根本上徹底理解該知識點,取得良好的學習效果。最后,有助于學生數學知識體系的自主構建。在數學教學中,知識點之間都存在著密切的聯系,通過對知識點之間聯系的掌握,有助于學生自身對數學知識體系的構建。因此,通過體驗式學習模式的實施,學生可以通過親身體驗、感受知識點的形成、推導過程,將自身既有的知識與新知識進行結合、延伸,從而逐漸形成具有自我特點的知識構建。
二、體驗式學習模式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一)通過教學情境的創設,激活學生的情感體驗
體驗式學習模式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應用的過程中,教學情境的創設是最為常見、有效的方式。因此,這就需要教師結合教學內容,精心進行教學情境的設計與創設,使學生在教學情境的引領下,獲得良好的代入感,從而對教學內容展開深刻的思考和聯想,激活學生多方面的情感體驗,增強課堂教學的效果。如,在教學“百分數的意義”一節時,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結合自己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牛奶、食品等的成分表,為學生創設生活化的教學情境,從而使學生能夠利用生活經驗來進行這部分數學知識的學習與理解,在輕松、愉悅的教學情境的引領下,實現數學知識體系的構建。
(二)通過自主探究活動的開展,激發學生體驗的積極性
小學階段的學生,心理發展不成熟,好玩、好動,對任何事物都充滿好奇。教師可以利用學生的這一發展特征,組織學生在動手操作中,對數學知識的形成開展自主探究的活動,不僅有效地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效率,更培養了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創新意識及實踐能力。如在教學“時、分、秒”一節時,教師就可以組織學生親自動手,制作鐘表的模型,這樣就能使學生在制作的過程中,通過親手觸摸來更好地認識時針、分針、秒針的區別,同時也深刻地了解了鐘表的知識,學會了時間的認識。
(三)通過加強合作交流,實現學生體驗與合作的效果
體驗式學習模式是一種具有瓦動性的學習模式,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還應引導學生針對教學內容進行積極的合作、討論、交流,使學生在合作互動中,進行學習經驗、學習成果的交流,從而在集思廣益中更深層次地加深學生的學習體驗,實現更為有效的學習效果。如,在教學“克與千克”一節時,教師就可以組織學生以學習小組的形式,進行各種物品重量的測量,如蘋果、書本、飲料等,這樣,就能使學生在親手稱重的過程中,既學會了秤的使用方法,又建立了克與千克的基本概念,并在相瓦的交流、合作中體驗到了學習的快樂,得到了合作意識和合作能力的提高。
(四)通過數學運用活動的組織,體驗數學知識的實踐運用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很多知識點都是可以應用于現實的。因此,這就需要教師應通過多種實踐性教學活動的開展,來引導學生對數學知識進行有效的運用,從而促使現實問題向數學問題的轉化,使學生的數學思維及對數學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得到提升。
三、結語
綜上所述,體驗式學習模式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的實施,順應了新課程改革的精神、符合了學生身心成長特點和學習規律,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因此,這就需要教師通過教學情境的創設、自主探究活動及合作交流的開展,來使學生親身經歷知識的形成、推導及運用過程,從而有效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
(責編 張欣)
參考文獻:
[1]任彩云.研究性學習教學策略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J].課程教育研究,2019(31).
[2]戴麗云.培養學生發現和提出問題能力的教學策略[J].小學數學教育,2015(5).
作者簡介:李海文(1965_3-),男,漢族,寧夏回族自治區隆德縣人,大專,一級教師,研究方向:小學數學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