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守軍
摘要:小學數學教學的情境化模式是提高學生數學素質、培養學生數學思維的有效途徑。在教育改革進程中,小學數學教學課堂上的情境創設往往是通過問題模式實現。小學數學教師在問題情境當中能夠調動學生自主探究和思考的意識,并運用問題情境鍛煉學生的數學邏輯能力以及應用能力。
關鍵詞:小學;數學教學;問題情境;策略
小學數學教學中創設有效的問題情境,主要是通過課堂問題的提出來激發小學生對數學內容探究精神,從而使小學生的數學學習更具主動性和靈活性。通過創建有效的問題情境,能夠增強小學數學課堂對學生的吸引力,在問題情境中培養學生的數學綜合能力。本文通過對小學數學教學中創設有效問題情境的策略進行研究,旨在為小學數學教學模式提供新的思路,推動小學數學課堂效果的提升。
一、運用故事情節創設有效的數學問題情境
小學生具有較強的玩樂特點,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創設問題情境的過程中,數學教師可以基于小學生的這一特性運用生動有趣、內容豐富的故事情節來提高數學問題情境的吸引力。運用故事情節創設問題情境,還有助于數學教師以故事情節為依托,增強數學問題情境的可理解性。例如,數學教師在講解“除法”這部分內容時,為了能夠讓學生更好地理解除法中的除數、被除數、商的特點和內在聯系,可以通過“小猴分桃子”的故事來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小猴子分桃子的故事講的是在猴上山,猴子大王每天會統一將摘到的桃子分給小猴子當午餐。一天,又到了分桃子的時候,猴子大王對一個小猴子說:“你將這10個桃子分給5個小猴子吧。”可這個小猴子馬上貪婪地說:“10個桃子太少啦,不夠吃呀。”猴子大王笑著道:“那你把倉庫里的100個桃子分給50個小猴子吧。”這只小猴子滿臉喜悅的答應了。教師可以問學生:“小猴子們分到的桃子變多了嗎?”學生在沒有學習除法相關知識時,會很困惑地搖頭表示不知道。接下來,數學教師可以用除法公式為學生演示每個小猴子所分到的桃子數量。學生馬上回答出:“小猴子所分到的桃子是兩個,并沒有變多。”數學教師可以繼續追問:“大家知道為什么第二次分到的桃子沒有變多嗎?”學生能夠回答出:“因為除數和被除數都擴大了10倍,因此商沒有變化。”
二、運用游戲環節創設有效的數學問題情境
游戲活動是小學生非常喜愛的課余活動之一,數學教師可以將教學內容與游戲環節相結合,從而在學生參與游戲的過程中實現對數學知識和技能的掌握。數學教師在設計游戲環節時,應當綜合考慮游戲與教學的融合性,避免教學中出現舍本逐末的問題,影響教學進度的進行。例如,數學教師在講到“四則混合運算”這部分內容時,可以讓學生每個人隨機抽取一張代表著數字或者加、減、乘、除運算符號的卡片,然后公布游戲規則,即教師先隨機點一位同學到講臺上來選擇自己的站位,然后其他同學通過舉手的方式完成四則混合運算的游戲的補充,直到最后滿足等號兩邊相等的要求,如果混合運算的等式成立則代表成功。為了激發學生參與數學游戲的熱情,數學教師可以將學生分為兩組進行比賽。教師在游戲環節中還可以通過問題來提高學生的四則混合運算技能。如當學生的站位形成了( )x( )-6+9=15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觀察現有運算的特點:“現在大家發現未知的兩個數字有什么樣的規律呢?”學生在游戲情境中能夠結合自身的體驗回答:“兩個空白位置的乘積是12。”數學教師可以繼續啟發學生:“我們所學到的乘法知識當中,哪些數的乘積是12呢?”這時,拿到3和4數字卡片的學生會快速舉手并站在相應的位置上完成游戲任務。
(責編 侯芳)
參考文獻:
[1]袁月尹.小學數學教學中創設有效問題情境的策略分析[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9(15).
[2]李忠明.小學數學教學中創設有效問題情境的有效策略[J].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19(4).
[3]戴永利.小學數學教學中創設有效問題情境的策略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8 (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