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婷婷
摘 ?要:營養與健康關乎幼兒未來發展,是現代幼兒教育中一項非常重要且值得研究的教育內容。根據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我從游戲入手,滲透環境教育,創設區域營養游戲,讓營養“看得見”,讓食材“可以玩”“更好聽”“動起來”“巧搭配”,開發不喜食材教玩具,讓幼兒通過多感官參與,玩在其中,快樂、輕松、自然地改善不良飲食觀念,從而改善挑食偏食習慣。
關鍵詞:區域游戲;小班幼兒;挑食偏食
一、背景與現狀
當今幼兒挑食偏食等不良飲食習慣一直困擾著無數家長,營養與健康關乎幼兒未來發展,營養教育將會成為主流教育之一。我園作為溫州學生營養與健康的第一批實踐園,在營養課程研究、營養繪本創作及營養教玩具研發等方面是營養教育研究的先行者。同時,我園又開展了營養教玩具研發的課題研究,我作為課題研究組長,在針對幼兒挑食偏食不良的飲食習慣,該投入哪些有效的營養教玩具,以及如何將營養教玩具與區域游戲融合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效。
二、概念的界定
區域游戲是幼兒一種重要的自主游戲形式,它是以快樂和滿足為目的,以感知、操作、把玩為途徑的自主性學習方式。我們班級已設的區域有“美工坊”“益智王國”“生活區”“寶貝書屋”“娃娃之家”“瘋狂建構”。本次我將幼兒不喜食物進行匯總與分類,分別融入區域游戲中,我以改善幼兒挑食偏食為目的,使幼兒在游戲中提高對此類食物的新鮮度、認識度。不僅滿足幼兒的游戲需要,而且改善幼兒對不喜食物的拒絕度,以達到改善飲食方式,除去家長對幼兒不良飲食習慣的一塊心病,促進幼兒健康成長。
三、在區域游戲中改善幼兒挑食偏食的策略
(一)讓營養看得見
設計具有針對性的區域大環境,區域牌、區域標識,以及區域墻體柜體,分別由膳食寶塔的各類食材為主題元素,融入區域環境中,促使幼兒在區域環境中有帶入感,似乎身臨其境食材王國,對各種食材充滿好奇。充分利用區域中的墻體、柜體,進一步展示各類食材的外部內部樣子,設置操作墻,增加幼兒與食材環境的互動關系。小班幼兒對營養概念是無法理解的,但是我們可以創造出富含營養的教育環境,讓孩子與這些營養食材做朋友,久而久之,亦會“日久生情”。
(二)讓食材可以玩
在益智區打造針對幼兒不喜食物的教玩具,果蔬吃吃牌、營養麻將對對碰、洋蔥超人消消卡、食物拼拼樂、美食迷宮等,讓幼兒通過動手動腦實際操作,對各類不喜食物有更深入的了解。每種教玩具都針對不喜食材的外部特征或內在營養功能設計游戲玩法,巧妙利用生活廢舊物品,進行后期設計改造,并融入營養健康飲食的主題元素,以低結構或中結構為主,配以高結構游戲為輔,打造出幼兒喜聞樂見又貼近生活的營養游戲。在后續游戲開展過程中,不斷跟進游戲現狀,推進游戲發展,從而讓幼兒玩出營養更多可能性。比如幼兒喜歡吃膨化垃圾食品,拒絕果蔬健康食品,我利用區域柜體空白處貼上垃圾食品與果蔬健康食品迷宮,只有一直跟著健康食物才能順利走出迷宮。在游戲過程中,幼兒自然而然對果蔬健康食品產生好感。又比如洋蔥超人消消卡,首先將洋蔥的功能繪制成各種圖卡,在其中加入多張洋蔥超人卡片,將卡片背面朝上,小班幼兒采用翻一翻的游戲方式,兩人一起輪流翻牌游戲,當翻到洋蔥超人卡時,可以將之前翻到的洋蔥功能卡片全部吃走,最后看誰的洋蔥戰勝病毒的卡片多,誰就獲勝。由于洋蔥超人消消樂卡片游戲屬于低結構游戲,幼兒還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進行游戲再創造。在游戲過程中,幼兒每當翻到洋蔥牌都快樂無比,對洋蔥能消滅各種病毒產生崇拜感,久而久之便不再拒洋蔥于千里之外,以達到從主觀思維上改善挑食偏食的飲食觀念。
四、區域營養游戲開展所取得的成效
(一)區域營養游戲改善了幼兒挑食偏食的現狀
在區域營養游戲中,幼兒自主自由參與游戲,充分享受著游戲帶來的快樂與滿足,與唾手可得的不喜食材玩成一片,拉近了彼此的距離,增加了親密度,有了更多進一步認識的可能性。在游戲過程中,幼兒對不喜食材有了新認識,不喜食材本領大、營養好,是我們的好朋友。幼兒還會發揮主動性,發散思維,自己去尋找對不喜食材的喜愛之路。幼兒開始會嘗試去吃,想辦法學吃,慢慢習慣著吃。
(二)區域營養游戲改善了幼兒營養飲食的觀念
區域營養教玩具讓幼兒對健康食品與不健康食品建立了基本的認識,讓幼兒明白洋蔥、大蒜、蔥這些個“臭臭的不好吃的”食物的本領特別大,讓幼兒對瓜果蔬菜有了新認識,有了嘗試配著吃更營養的想法。幼兒將游戲知識與游戲經驗自然而然轉化成生活經驗,再實踐于生活中,不斷更新以往錯誤的飲食觀念,建立不挑食不偏食的新營養飲食觀。
(三)營養游戲促進了家園共育
幼兒在游戲中不斷改善挑食偏食觀,在日常生活中開始會嘗試不喜歡吃的食材,看見孩子一點點的改變,家長參與家園共育的積極性也被調動了起來。有的家長反映孩子在家會對家長的不良飲食習慣開始指指點點,像個小老師一樣,同時家長意識到自身榜樣示范作用的重要性,開始和孩子一起努力改善飲食結構與飲食方式,紛紛表達想和孩子一同成長的愿望。
在幼兒區域營養游戲持續開展過程中,我獲益良多,并有了更多思考。觀察與研究越深入,越是不斷發現新問題,如何將游戲經驗真正地服務于幼兒的實際生活,轉變幼兒的飲食觀念,一定要及時結合實際生活,依靠教師后續策略的推進,獲得來自家長多方面的支持,更能達到好的效果。在創建區域營養游戲的同時,如何優化及升級營養游戲,還需要后續不斷更近。只有做好最基礎的觀察記錄,才能在字里行間里找尋到“敲門磚”“金點子”。好好做一件事,做一件好事,做一件關乎幼兒營養與健康的事,一勞永逸。
參考文獻
[1]錢玲娟.玩具伴幼兒健康成長[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