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宗軍
摘 要:新課程的改革對高中階段的語文學科來說,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也能夠推進語文課堂教學樣式的變革,從而讓語文課堂發揮應有的優勢,帶動學生綜合文學素養的發展。在目前的語文課堂中,教師就可以通過有效備課、利用思維導圖,以及應用媒體技術等形式,轉變語文課堂的教學樣式,從而逐步生成高質量的語文課堂。
關鍵詞:高中語文;備課;思維導圖;媒體
高中語文教材是教師開展教學工作的依據,而學生是教師進行教學的對象,因此,在對學生進行語文知識的講解中,教師也應當從教材當中的知識出發,結合學生在語文知識認知中所展示出的特點等,進行教學模式的更改,從而讓語文課堂中的教學活動更加合理、更加科學,促進語文課堂教學品質的不斷提升。
一、有效備課,做好導向
備課是教師開展教學活動的首要環節,在備課中教師會對學生的語文知識認知情況,學生已有的語文知識經驗,以及課堂教學的內容等進行分析,并結合分析的效果等,進行教學策略和教學活動的針對性設計,從而做好教學前的準備工作,為有效課堂的構建奠定基礎。可見,教師備課的效果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教師的最終講解效果。所以,在實際進行語文知識的講解中,教師應當精心設計課堂的備課環節,做好教學的導向工作。
例如,在《小狗包弟》中,教師就可以通過有效備課,促進本節課的講解。具體而言,首先,教師對班級中的學生進行分析。教師對班級中學生的語文基礎知識認知情況、學生最近學習語文知識的狀態等進行分析,作為教師進行備課的基礎;其次,教師對教材當中的《小狗包弟》這節課進行分析,并指出“散文的情節結構”“文章中的情感表現手法”等本節課的內容;再次,教師結合上述內容,進行教學目標的設計,并指出學生在《小狗包弟》這節課學習后,將會在知識、能力等方面發生的變化等;最后,教師進行針對性的教學活動安排,促進《小狗包弟》這節課的高效授課。
顯而易見,在對學生進行語文知識的講解中,教師可以通過有效備課的形式,做好教學前的導向工作,從而讓奠定高效課堂生成的基調。
二、思維導圖,梳理結構
思維導圖是一項教育教學中的工具,可以將散亂無序的內容,利用線、條的形式進行整理,從而提高學生理解知識的質量。而在語文教材當中所安排的知識內容,一般以段落和篇章的形式進行呈現,學生很難直接通過大段的篇幅看出其中內涵的結構和順序等,因此,在對學生進行語文知識的講解中,教師可以讓學生使用思維導圖的形式,對教材當中的文本進行內容的梳理,從而讓學生在整理文章結構和順序中提高解讀的效果,理清文章中的主要內容。
例如,在《動物游戲之謎》中,教師就可以讓學生應用思維導圖,完成對文章的梳理。在課堂中,教師先讓學生根據題目進行中心詞的設定,即“動物游戲之謎”;隨后,教師讓學生從中心詞出發,延伸出“現象”“特征”“原因”等支路,并結合文章中的內容,進行上述支路的內容填充,使得學生在豐富思維導圖的過程中,能夠逐步梳理《動物游戲之謎》這篇文章中對結構的安排,提高對《動物游戲之謎》的解讀效果。
從上述案例中可以看出,在開展高中語文文本結構的講解工作中,教師能夠以思維導圖為媒介,促進學生建構結構體系,幫助學生完成文本的梳理,從而提高學生進行文章理解的質量。
三、應用媒體,構建情境
教材是以文字形式出現學習的工具,由于受到材料的限制,為了盡可能地讓學生從教材當中獲取語文知識,在教材當中安排的內容大多是抽象的文本,這對于理解能力有限的學生而言,在認知上存在一定的難度。所以,在開展語文課程的教學中,為了轉變學生單純針對教材進行學習的形式,教師可以利用現代媒體技術的優勢,促進課堂直觀情境的構建,從而讓課堂教學的形式,更加符合學生的認知特點,提高學生對文本中內容的鑒賞效果。
例如,在《林教頭風雪山神廟》的講解中,教師除了采用傳統的講解手段,對學生進行文本的解讀外,也可以利用現代媒體技術將網絡當中的影視資源展示給學生,構建課堂的直觀情境,從而讓學生在聲情并茂、直觀的場景中,更加理解《林教頭風雪山神廟》中的情節和細節,從而提高對《林教頭風雪山神廟》這節課的認知效果。同時,教師利用現代媒體技術,也能夠豐富課堂的教學結構,從而吸引學生的關注,維持學生進行《林教頭風雪山神廟》這節課認知的興趣。
綜上所述,在教師進行高中語文知識的解說中,教師通過有效備課、思維導圖的應用等,都能夠轉變以往的教學形式,促進語文知識的教授效果的提升,但是,真正地將備課、思維導圖和現代媒體的應用價值發揮到極致,卻不是在三兩次課堂中進行應用就可以落實的。因此,在之后的語文課堂中,教師也應當繼續將上述策略應用在課堂中,不斷優化這些活動中的細節,從而形成完整地教學體系,逐步提高語文課程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唐春艷.淺談構建高中語文高效課堂[J].中國校外教育,2017(34):130.
[2]宋廣斌.運用信息技術優化高中語文閱讀教學的探討[J].計算機產品與流通,2017(1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