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我國日語學習人數已成為僅次于英語的大語種,關注大學日語教育的勢在必行。本文以西部財經類高校為例,從考研就業視角探討外語專業二外日語課時問題并提出解決建議,希望能對今后的大學日語教學改革有一定的參考意義。
【關鍵詞】課程時間;二外日語;培養方案;混合式教學
【作者簡介】賈麗(1988-),女,漢族,河南漯河人,蘭州財經大學,助教,本科,研究方向:日語教育。
引言
2008年《大學日語課程教學要求》(以下簡稱《要求》),將第一外語(面向初高中學習日語,并以日語參加高考的學生開設的)和第二外語(面向大學零起點的學生開設的)和其他日語輔修課通稱為“大學日語”。 在教學上將大學日語分為6個級別,1-4級是針對零基礎的,每個級別60學時;5-6級是針對有基礎的,每個級別120學時。其中4級須累計學習240學時,6級須累計480學時。筆者所在的蘭州財經大學主要開設針對外語專業零起點學生的第二外語必修課(簡稱二外日語),目前的課時是遠遠不能達到《要求》的標準。
一、二外日語開設時間研究現狀
針對英語專業第二外語的最佳開設時間,哈申圖雅(2015)認為英語專業要提早二外日語的開設時間,延長二外日語課程的學習年限。王家林,李珍(2013),建議各大高校從大二開設課程,且第一年設計約120課時,第二年設計約180課時。以上為對學生進行調查問卷做出研究。筆者將從外語專業培養方案著手,統計分析得出結論。
二、數據收集
我校外語學院在2011級以前(含)只有英語專業,分為英語(語言文學)和英語(國際商務)兩個方向,2012級開始設立商務英語專業。近十年間,我校先后制定了4版培養方案,筆者對其中二外日語的教學進度計劃總結如下表,其中括號中為商務英語專業開設的課程:
我校規定第七學期教學周數為15周,其他學期教學周數為17周,據表可計算得出,我校二外日語的授課從2009版的102課時,2013版的商務英語專業增至132課時,2017版的兩個專業均增為132課時,再到2019版的課時數不變,英語專業提前一個學期開設。說明我校二外日語教學得到了重視,并且在摸索中不斷前進,但是變革比較保守。與《要求》相比,我校開設的學期和課時數還遠遠不夠,僅比2級水平的120課時多一點;以此水平來參加研究生入學考試,是對學生短期內學習能力的一大挑戰。英語專業開設學期提前的原因是方便學生考研,但僅提前一個學期是否有效,接下來繼續討論。
三、數據分析及建議
表2不難看出,大一大二時的專業課周平均課時,英語專業為周14,商務英語專業為周12,均少于大三的周課時。專業課課時在大三時達到最高峰,也就是說該時期專業課負擔最重。此時若開始重新構建一門新的語言知識,從語音、詞匯、語法慢慢學,無疑是對學生學習能力的一大挑戰。日語入門簡單,語法瑣碎,越學越難,到大三第二學期,學生發現難度時已別無選擇,因為馬上要面臨大四的實習找工作和考研。近年來各大高校研究生入學考試第二外語科目的試題難度普遍高于目前的學校教學水平(伏泉2013),且各個高校考研二外日語的指定教材又不盡相同,普通院校基礎差的學生要想脫穎而出難上加難。因此筆者認為大三才開始開設二外給用日語考研的學生帶來的機會成本太高。
從專業課的角度來說,兩個專業均在第一學期開設了英語語音和語法課,筆者認為該類課程設置非常合理。學生可以在大學更高水平的師資引領下,糾正初高中階段養成的不良發音,構建完善的語法體系。此時正是集中精力打好專業課語音、詞匯、語法基礎的關鍵時期,不宜引入新的日語語音語法體系對其進行干擾,造成偏誤。偏誤是指由于目的語掌握不好而出現的規律性錯誤。偏誤的來源是多樣的,學習環境也是其中之一。學校課程設置方面應該給學生創造好的學習環境。
表2中兩個專業在大一第二學期的專業課學時數最少,專業課任務量最輕。在每年的畢業生座談會上,學生普遍認為剛經歷過高考的大一時期學習后勁足,求知欲旺盛,且這一時期學習任務不重,主張此時開設日語課的呼聲最高。綜上所述,筆者認為我校外語專業學生接觸日語的最佳時期為第二學期。為平衡每學期所有課程總課時數,兩個專業均可設定每學期2學時,一直開到第五學期。第六學期開始,學生可自由規劃。這就為第七學期期末考研挪出足夠的二外復習時間。
四、教師對策
近年來,隨互聯網技術的迅猛發展,微課、慕課、SPOC、精品課程、在線課程、雨課堂、藍墨云課堂、超星學習通、微信公眾號、手機APP等互聯網教育資源井噴式出現在大眾視野。教育信息化的發展給我們帶來了新的課堂革命抓手。除了調整現有的課時設置,筆者認為還須積極探索互聯網+背景下的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手段,對有限課時進行補充,以彌補教學時長的不足,延展二外教學的時間寬度。
混合式教學(Blending Learning),英文直譯為混合式學習,是傳統教學 (Face to Face) 與網絡化教學 (E-Learning) 優勢互補的一種教學模式,是以培養學生探索實踐、自主學習的能力為目標的,是目前高校教學改革的一個重要研究方向。越來越多的學者指出,混合式教學并不是簡單的技術混合,而是為學生創造一種真正高度參與性的、個性化的學習體驗。
2013 年清華大學創建中國首個慕課平臺 “學堂在線”,隨后各大慕課平臺如雨后春筍。隨著實踐的不斷深入,基于慕課的混合式教學模式在清華大學和其他高校得以應用。大學日語慕課建設方面,有西安交通大學的《大學日語》,清華大學的《日語與日本文化》,暨南大學的《日語——自游自在日本行》等,王婷,高亞軒(2019)提出了慕課在二外日語教學中的應用模式。
2016年,清華大學和學堂在線又研發了免費智慧教學工具“雨課堂”。“雨課堂”背后是清華豐厚的慕課資源。利用雨課堂,學堂在線上的慕課和嗶哩嗶哩等網站上的視頻可以直接作為課件插入幻燈片當中,后臺時時采集監測學生的各項學習數據,為實施混合式教學提供了有力技術支撐。西安交通大學的《大學日語》慕課負責人張文麗也在交大日語公眾號上提供了基于智慧樹網的學生學習數據采集途徑。這一切都為實施混合式教學創造了便利的條件。
五、總結和展望
本文以有限的視角討論了英語專業二外日語課程開設時間的影響及解決對策,當然對二外考研的影響因素是多方面的,如教材的選擇、教學法等,后續仍需繼續探討。總的來說,要改變現狀,從兩個方向著手:一是學校方面,調整教學進度計劃表,將二外日語開課時間提前并適度增加課時量;二是教師方面,積極進行基于雨課堂、慕課的混合式教學實踐。后者是否會擠壓其他科目的時間,如何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如何提高教師的混合式教學能力,能否有效解決大學日語課時短缺的問題,還需進一步的實證研究。
參考文獻:
[1]教育部高等學校大學外語教學指導委員.大學日語課程教學要求[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1.
[2]伏泉. 新中國日語高等教育歷史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3.
[3]哈申圖雅.談二外日語課程理想的開設時間——基于英語專業本科生的調查分析[J].語文學刊(外語教育教學),2015(02):152-153+158.
[4]王家林,李珍.英語專業學生學習二外日語最佳時期實證研究 [J].試周刊,2013(50).
[5]王婷,高婭軒.慕課在二外初級日語教學中的應用及探索[J].課程教育研究,2019(04):97.
[6]何克抗.從Blending Learning看教育技術理論的新發展(上)[J].電化教育研究,2004(0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