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開建
摘 要:初中道德與法治本身是以社會生活、社會規范作為基礎的一門學科,其本身具有極強的實踐性特征,與現實生活之間的聯系極為密切。生活化教學理念的應用不僅僅是有效響應新課程改革要求的重要方法,同時也是有效促進初中道德與法治返璞歸真的重要途徑。鑒于此,本文主要圍繞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實際與學生現實生活,提出幾點將生活化理念應用于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的對策,僅供參考與借鑒。
關鍵詞:初中道德與法治;生活化;措施
生活化理念正是源自于“生活教育理論”,要求全面改革傳統嚴格、死板、等計劃的理念,選擇科學、輕松、愉悅的生活化模式來取代傳統教學模式。新課程改革不斷深入的背景下,生活化理念越來越受到廣大教師的認可,開始在各個學科中進行廣泛的應用。對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來說,生活化理念無疑能夠讓課堂回歸生活,在道德與法治知識課堂中尋找生活的影子,在生活中實踐道德與法治知識,在充分激發學生學習能動性的同時,有效提升課堂教學質量[1]。因此,如何將生活化理念應用于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就成為廣大教師急需解決的重要課題。
1 導入生活素材,調動學生學習動機
良好的導入環節是教學獲得成功的重要基礎,倘若導入階段教師就無法調動學生學習動機,那么在后面的學習進程中,自然就無法讓學生保持注意力集中,后期學習效果必然受到極大的制約。生活化理念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的應用,教師可以嘗試去積極挖掘現實生活中的素材,利用學生生活中常見的素材來吸引注意力,通過有效的導入設計,充分調動學生學習動機。比如,對于《青春時光》一課的教學來說,導入環節可以采用故事導入法,在導入環節教師向學生分享自身青春時光的趣事,用講故事的方式向學生娓娓道來,當中不乏許多趣事是學生經歷過的,自然能夠引起學生共鳴,能夠跟隨教師回憶來感受青春。通過上述導入環節的設計,將生活素材作為導入材料,自然能夠引發學生共鳴,充分調動學生學習動機,為后面的教學環節奠定扎實的基礎。
2 挖掘時事熱點,豐富課堂教學內容
正如上文所述,初中道德與法治本身是以社會生活、社會規范作為基礎的一門學科,其本身具有極強的實踐性特征,與現實生活之間存在千絲萬縷的聯系,而生活化理念的應用則是需要幫助學生去理解這種聯系,理解現實生活中蘊藏的種種道德與法治知識,理解道德與法治意義。大數據時代,海量的信息資源,能否正確利用這些信息資源就成為關鍵所在。作為教師,需要針對資源進行科學合理的篩選,綜合參考教學內容、教學要求,選擇一些時事熱點,即具備極強時代感的時事熱點,將其融入到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中來[2]。因為時事熱點均是學生所了解、熟悉的事件,學生自然能夠更好的投入進來,積極參與到時事熱點的討論、評價,意識到道德與法治知識在時事熱點中的作用,自然能夠獲得理想的教學效果。比如,在完成《違法行為與法律責任》教學之后,教師提出討論的問題“大家騙過人嗎?曾經被騙過嗎?”在提出問題之后,能夠迅速引起學生注意,學生相互之間進行交流,主動分享自己曾經發生的故事。這個時候,教師再用多媒體播放電信詐騙的新聞視頻,讓學生觀看視頻內容,了解新聞視頻中國家是如何處理電信詐騙的。這個時候,教師再拋出問題“剛剛大家都分享了自己騙人的往事,那么同樣都是騙人,為何上述新聞事件的犯罪嫌疑人需要承受相應的法律懲戒?” 電信詐騙作為學生日常生活中經常接觸的內容,同時也是大家相互之間討論的熱點,且還關系到廣大學生的切身利益,其自然能夠更好的投入進來,教學效果自然事半功倍。
3 組織實踐活動,夯實課堂知識內容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對教學來說,僅僅通過書面教學,顯然是不完善的,其還離不開第二課堂的實踐鞏固。生活化理念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的應用同樣如此,要想幫助學生建立生活與課堂之間的聯系,在課堂教學中引入生活內容的同時,還必須要通過針對性的設計,讓學生在實踐過程中將課堂知識應用于現實生活,以此來夯實課堂知識內容,提高學生社會實踐能力。比如,在完成《積極服務社會》教學之后,教師可以設計“愛護公共設施”組織學生進行課外實踐,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開展相關的調查活動,充分利用課堂知識去制定對應的保護方案……通過上述實踐活動的設計,學生能夠將初中道德與法治知識內容應用于現實生活,感受其在分析現實問題、解決現實問題方面的作用,實踐的過程中不僅僅是知識的鞏固過程,同時也是思想、品德的一種升華。
總的來說,生活化理念作為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廣泛應用的一種教學理念,其對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的意義重大。對教師來說,需要全面圍繞教學大綱、學生基礎,將生活化理念合理融入到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進程中來,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 王勇.淺淡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養[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9(11):147.
[2] 王黎君.小情境大趣味——論情境教學法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中的作用[J].名師在線,2019(30):68-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