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飛飛
【摘要】恩格斯說過“最好的學習是從差錯中學習”。我國新課程標準中,也明確強調了小學數學教學不僅要幫助學生掌握數學知識結構,更要注重學生對數學知識的學習過程。而糾錯,是教師指導學生的最佳機會,合理應用“糾錯本”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本文重點針對“糾錯本”在小學高年級數學教學中的應用進行了詳細的分析,以供參考。
【關鍵詞】“糾錯本”;小學數學教學;高年級;應用
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糾錯是非常關鍵的一個
環節。只有學生時常犯錯,教師才能夠幫助學生找到犯錯的原因和解決方法,減少學生后期犯錯的概率,促進學生成長和發展。如果學生犯錯之后沒有得到及時糾正,知識方面的學習就會存在缺陷,知識缺陷積累得越多,學生的學習效率就越低。而在幫助學生糾錯的過程中“,糾錯本”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糾錯本”在小學高年級數學教學中的應用意義
“糾錯本”在小學高年級數學教學中的應用意義,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首先,數學是一門邏輯性和抽象性很強的學科,如果學生注意力不集中,沒有徹底完成教師布置的學習任務,也沒有完全糾正學習中出現的錯誤,那么將會在后期的數學學習過程中,反復出現類似的錯誤。為了有效避免這一現象,就必須要讓學生準備一個非常厚的筆記本,作為“糾錯本”,讓學生在這一“糾錯本”中,將自己容易出錯的地方記錄下來。其次,“糾錯本”的應用,主要是對錯誤的整理、歸納以及分類,并以此為基礎對學生進行強化訓練,幫助學生理解容易出錯的知識點,減少學生在類似錯誤中的犯錯概率,將學生在數學知識學習過程中的積極性與自信心充分地激發出來。再次,“糾錯本”的應用,還可以幫助教師對學生的錯誤進行系統的分析,明確學生已經掌握的知識點和還沒有掌握的知識點。然后合理調整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對學生進行針對性的訓練,從而既能夠幫助學生鞏固所學,又可以提升學生的正確解題效率。最后,利用“糾錯本”,不僅可以幫助學生糾正數學學習過程中的錯誤,還可以糾正學生對于錯誤的態度,讓學生充分意識到自己出錯的原因,進而采取積極的態度對待錯誤、解決錯誤。
二、“糾錯本”在小學高年級數學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一)科學建立“糾錯本”
數學知識的學習,是一個漫長的體驗過程。而在這一體驗過程中,糾錯是教師與學生進行溝通,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提高數學學習效率的重要環節。要想保證糾錯效果,就必須要按照以下步驟,建立“糾錯本”。
1.整理和分類。要想建立“糾錯本”,教師就要先引導學生進行所有錯題的整理和分類,一般情況下,根據出錯的原因,可以將錯誤分類以下幾大類:第一概念模糊類、第二粗心大意類、第三顧此失彼類、第四圖形類、第五技巧類、第六新概念類、第七數學思想類等。在明確錯誤的分類之后,再將每一個錯誤標注明確的所屬章節。這樣,學生在后期翻看“糾錯本”的時候,就可以按照相關章節,進行出錯原因的再次回顧,對出錯的知識點進行鞏固,保證復習效率。
2.記錄。針對錯誤,學生要著重記錄教師的分析和講解,明確錯誤的切入口、解決思路、解決方法以及解決步驟;然后再在錯誤的旁邊將自己的錯誤解題過程記錄下來,了解自己犯錯的根本原因。
3.補充。“糾錯本”的應用目的在于幫助學生糾正錯誤,鞏固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掌握。如果只是對錯誤進行記錄,“糾錯本”的作用就無法充分地發揮出來。對此,還需要對記錄下來的儲物進行適當的補充。首先,學生要對每一個錯誤進行相關資料的查詢,找出幾個與之類似的題型進行解答。如果可以正確的解答出這一問題,那么就說明學生已經充分的掌握這一知識點。如果學生解決問題的過程不順利,那么就說明還沒有徹底掌握這一知識點,還需要進一步加強訓練。
4.錯誤改編。在數學學習過程中,每一道數學題都是經過教師編出來的,學生學會對錯題進行改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小學階段,學生只需對題目條件進行簡單的改動即可。對錯題進行改編之后再解答,還可以進一步鞏固相關數學知識點,提升數學學習能力。
(二)“糾錯本”的應用關鍵
1.糾錯要有針對性。糾錯的目的在于達到很好的糾錯效果,讓學生在糾錯過程中獲得新知識,產生對數學知識的學習興趣。但是每一個學生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不同的學生的出錯點也存在著極大的差異。如果讓學生把自己所有出過的錯題都記錄到“糾錯本”上,那么學生就會面臨巨大的學習壓力。部分學生還會因此滋生出“破罐子破摔”的負面心理,影響學生后期的學習。對此,教師要進行針對性的糾錯。首先,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可以精益求精的糾錯。其次,學習能力一般的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能力進行選擇性糾正。難度過大的錯誤,可以適當地放棄。最后,學習能力較差的學生,可以讓學生完成基礎性糾錯。
2.注意把握糾錯的時間。針對糾錯的時間,需要遵循“今日事、今日畢”的原則。也就是說,如果是今天出錯,那么就要在今天完成糾錯環節,并引導學生將錯題記錄再“糾錯本”上。只有對錯誤進行及時糾正,才能夠加深學生對錯題的學習印象,并對相關知識點進行徹底的鞏固。只有對錯誤進行及時糾正,才能夠幫助學生養成及時糾錯的學習習慣,讓學生自主自發地進行糾錯,使之成為學生數學學習過程中的常態。
3.提升糾錯記錄的完整性與詳細性。在將錯題記錄到“糾錯本”上的時候,一定要記清楚與錯題有關的知識點,錯題的來源等。只有這樣,才能夠幫助學生透過錯題鞏固相關知識點。另外,在記錄錯題的時候,還需要將具體的解題步驟記錄下來,并將正確的解題步驟與錯誤的解題步驟進行對比,了解出錯時的狀態和原因。
4.做好糾錯總結。在糾錯的時候,一定要做好相應的總結工作。針對同一章節、同一類型的錯題,要明確其共性問題。通過相關數學知識點與錯題之間的聯系,來更好地發現錯題的解題突破口。通過錯題與數學知識點之間的聯系,幫助學生建立完善、系統、正確的數學知識結構。
5.注意“糾錯本”的翻看頻率。子曰“溫故而知新”,學生只有經常翻看“糾錯本”,研究“糾錯本”,試做“糾錯本”,才能夠在反復的“溫故而知新”中成長與進步。而在翻看“糾錯本”的過程中,學生可以將自己已經徹底掌握的知識點進行標記,將自己還沒有徹底掌握的知識點進行進一步鞏固。而教師也可以經常翻看學生的“糾錯本”,針對一些數學學習過程中存在的共性問題進行教學內容與教學方法的調整。
6.加強學生思維邏輯訓練。要想有效應用“糾錯本”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效率,就必須要加強學生的思維邏輯訓練。首先,針對每一道錯題,學生都要對解題技巧進行分析,引導學生將分析過程以及解題思路記錄到“糾錯本”上。其次,教師要引導學生對答案的獲得經過進行科學的整合,通過培養學生舉一反三、化繁為簡的能力來提升學生的思維邏輯能力。
7.給予學生回家作業的主動權。學生出錯越少,需要糾錯的學習壓力就越小。如果學生一日當中沒有出錯,也就意味著當天回家后無須糾錯。當意識到這一點之后,學生就會更加認真、努力地看題、審題以及做題,盡可能地減少出錯,減少回家之后的作業量。尤其是因為大意、馬虎而出現的錯誤,“糾錯本”的應用可以起到良好的糾正效果。學生為了回家后少抄一道錯題,就會努力認真地聽課、做題,一有時間就對已做的題進行檢查,減少出錯機率。
三、結語
綜上所述,“糾錯本”在小學高年級數學教學中的應用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效率,還可以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而要想有效應用“糾錯本”,就必須要科學建立“糾錯本”,并注意糾錯的針對性、注意把握糾錯的時間、提升糾錯記錄的完整性與詳細性、做好糾錯總結、注意“糾錯本”的翻看頻率、做好糾錯總結、注意“糾錯本”的翻看頻率、加強學生思維邏輯訓練、給予學生回家作業的主動權。
參考文獻:
[1]穆平.小學生數學糾錯能力的培養[J].教書育人(校長參考),2019(9).
(責任編輯 林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