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河欽
【摘要】 素質教育下提倡以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為目標,即學生的數學能力和知識融入生活的能力。因而,教育教學中,教師要明白自己的角色本位,做一名保護者和督促者,以好奇牽引興趣,以贊揚肯定學生,以解決實際問題培養學生數學邏輯思考能力。
【關鍵詞】 核心素養 數學能力 生活能力 保護者 督促者
【中圖分類號】 G623.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992-7711(2019)11-091-01
0
在數學教學中,我們常常能聽到“數學無用論”,許多數學能力相對不那么突出的學生常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數學到底有什么用?平時回到家里,書包一扔,作業一寫完,一天中和數學的羈絆也就過去了。
誠然,數學的基礎是加減乘除。萬題演化最終就是“算”。然而,數學并不單單只有算數。
然而,要追論數學背后的邏輯,對于教師來說,也是一個挑戰。要怎么把概念性的知識點轉化為實際可操作的、易于理解和運用的方法,化抽象為具體,就很考驗教師的功力了。
我們常說的輕松課堂,就是需要通過老師的指導把數學課操作為所有同學可參與,所有同學積極參與的快樂課堂。那么要做怎樣營造積極快樂的課堂氛圍呢?教師在教育中扮演著什么角色呢?
一、了解學生情況,善于引導發揮學生的學習主體作用
“如果把課堂比作孵化器,那教師就是控制孵化器溫度的關鍵人。教師是用對學生的愛和教育智慧去控制溫度的,特別是在整個孵化過程。“新課改提倡”把學習權還給學生“,這不是說在學生的受教育過程中教師是可以缺席的,教師控制”溫度“,要用恰當的方法去給學生學習熱情,培養學生的數學學習素養,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學生在對數學的學習和應用過程中逐漸形成的數學能力和品質。
教育是用心血澆灌的一項事業,用良好的教學態度和熱愛澆灌學生成長。這就要求教師要站在理解學生的角度思考問題。通過課堂提問、課堂作業、單元測試和隨堂小測,課后個別輔導關懷等方法,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掌握學生學習動態和學習困惑。數學作為一門邏輯性和抽象性很強的學科,學好并不是那么容易。教師要學會將這些難以理解的知識轉化成學生能懂的知識,將靜止的、死板的教材變成生動形象的、極具生命力和渲染力的問題情景,融入到日常生活情景。
情景課堂中,要以學生為主體,當教師掌握了各學生的基礎后,要制造恰當的問題情景,并引導學生自主完成,做到有理引導,因材施教。
二、學會讓學生“賣弄“數學
學生的興趣來自于克服數學問題。數學的趣味性在于他的挑戰性。可以把學習數學比喻成玩游戲,當掌握了上一關的知識后,就可以進入下一關的學習。數學知識架構具有極強的聯系性。數學知識不是孤立的,是具有極強的聯系。一道題所涵蓋的知識點可能是多個的,要知道上一步驟該運用什么知識點,才知道下一步驟要用什么知識點。因此,教師在掌握學生的情況時,還需要弄清楚他的長短處,做到對癥下藥。學生每道關卡都能好好吃透,自然就會對下個挑戰有所期待。
我們的日常生活中,不缺乏這樣一個場景:每逢過年或是親戚相聚的時候,家長們總喜歡讓幾個同齡的孩子互相比較數學能力,問題的構成可能是簡單的算數,也可能是一道應用題。在這個過程中,往往躍躍欲試,眼里透出興奮光芒的是平時知識點掌握的比較好的學生。他們樂于去“賣弄“、展示自己的學習能力,因而對于學習的興趣也就更大。相反,瑟縮一旁的孩子,往往由于知識點掌握不牢靠,而感到苦惱,在這種場合下,無所適從。
因此,在課堂上,我們教師除了要創造適當的情境,引導學生學會踴躍回答問題,還要善于利用教師評價,讓學生產生成功感。
三、學生成長需要以贊揚灌溉
數學對于許多孩子而言,是一門“聰明“的學問,仿佛只有聰明的孩子才能領會數學的奧妙,因此,當學生學習產生誤區或者是瓶頸的時候,往往不自覺地與周邊同學進行比較—”為什么我就是弄不懂呢?難道是我比較笨嗎?“這樣的想法并不鮮見。學生的學習自卑感來源于對于知識掌握不夠徹底,理解不夠到位。教師除了要化繁為簡外,還需要恰當利用教師評價,學會贊揚學生。贊揚的力量在于能帶給孩子自信心。特別對于六年級的學生而言,小學階段的數學知識已經基本學完,進入復習階段。需要慢慢填的坑非常多,還要面臨升學壓力,在整體浮躁和焦慮的氛圍中非常容易喪失學習信心,喪失學習興趣。因而,在悶熱的夏季,贊揚的話語就像是一杯提神醒腦的“雪碧“。
那么,怎樣去發揮好教師的“雪碧“作用呢?贊揚是一門藝術,如果你每次都對學生說“你真棒”,“你表現得很好”,難免會顯得有些不夠真誠,有些敷衍。久而久之,學生并不會覺得教師是在真正認可自己,反而更像一句口頭禪。因而,在以學生為主體的教育教學中,要切身處地地想學生需要什么樣的表揚。首先,要具體,要言之有物。比方說,學生這道題做對了,教師可以表達:這道題具體用了哪方面的知識進行解答,這個知識你掌握得非常牢靠。或者你也可以對比他的進步來講。
俗話說,良言一句三冬暖。恰恰這句話放到我們教育教學中同樣適用,嘗試著不要先去否定學生,要先看到學生值得肯定的一面。
總而言之,在數學教育教學中,教師要不斷進行自我調節,時刻保持高度的教學熱忱,只有人格才能影響人格,以自己的熱情感染學生,以鮮明而重視實踐的方法引導學生,善于挖掘學生的長處,鼓勵學生勇于克服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