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艷玲
摘 要:高考是我國選拔人才的重要手段之一,始終代表的最先進的考試理念,始終引領著最先進的考試方向,所以在每年的高考中都會出現一些新穎的題型。對于這些新題型的解讀與研究也是諸多教育工作者在高考結束以后需要處理的工作之一。在本文中,我將以2019年高考數學全國卷中的一道題目為引,詳細解讀現階段的高考形式以及教學方向。
關鍵詞:數學教學;靈活性;開拓性;創新性
一、殊途同歸,數學教學的靈活性
一個問題的答案可能是唯一的,但得出這個答案的途徑很可能不是唯一的。這句話在數學領域體現的尤為明顯。一道數學題目的答案是確定的,但是可以通過多種方法得出這一正確答案。在高考的考試中,符合這一標準的題目不在少數。因此,在日常的數學教學活動中,教師一定要善于教導學生采用靈活的解題策略。
我們以2019年全國卷試題第4題“古希臘時期,人們認為最美人體的頭頂至肚臍的長度與肚臍至足底的長度之比是(-1)/2,[(-1)/2≈0.618,稱為黃金分割比例),著名的“斷臂維納斯”便是如此。此外,最美人體的頭頂至咽喉的長度與咽喉至肚臍的長度之比也是(-1)/2,若某人滿足上述兩個黃金分割比例,且腿長為105cm,頭頂至脖子下端的長度為26cm,則其身高可能是()A、165cmB、175cmC、185cmD、190cm”初次看到這道題目,很多學生都會被它冗長的題干所嚇到,但是仔細研讀這段題目就能夠發現多種解決這道題的方法。比如根據已知條件所給出的頭頂至脖子下端的長度為26cm以及“最美人體頭頂至咽喉的長度與咽喉至肚臍的長度之比也是0.618”這兩個條件就可以計算出咽喉到肚臍的長度,然后把計算出來的結果與105cm和26cm相加,就可以得到與選項B相似程度非常高的數據,進而也就可以推測出正確答案為B。當然,解決這道題目也有其他的方法,比如教師可以教育學生如果實在無從下手也可以把每一個選項代入題目中,驗證自己最后所得的比例數值是否為黃金分割比例,這種方法同樣也可以做出正確答案。因此,通過這道題目的解讀我們必須要深知數學教學應當具有靈活性。
二、睜眼觀世,數學教學的開拓性
在傳統的數學教學模式中,教師的教學范圍僅僅局限于數學教材本身。而對那些與數學密切相關的知識卻因為在考試題目中很少涉及而被教師主動忽略。但是隨著我國新型教育理念的不斷普及和辛勤教育思想的廣泛傳播,在高考命題中出現了越來越多新穎的題目,這些題目雖然仍然以考察學生書本上的基礎知識為核心,但是在題目的外形包裝上采用了一種非常新鮮的方式,如果學生對這種新鮮的方式了解程度不夠深入很有可能就被這個華麗的外表所蒙蔽,最終在高考中遺憾地丟掉分數。
我們仍然以2019年高考數學全國卷第4題為例,其實深入剖析這道題目我們可以發現這道題目考查的就是一個非常簡單的除法計算和區間之內選取最合適的數值,從本質上來講這是一道非常簡單的題。但是另一方面,這也是一道非常精彩的題。因為這種題目采用了一個比較新鮮的包裝方式,不僅考察了學生的計算能力和在區間之內選取最合適數值的能力,還進一步的拓展了學生的數學視野讓學生全面地了解了黃金分割比例的相關知識,雖然這一塊知識并不會作為核心考點在高考中出現,但是它對于提升學生的數學綜合素養是非常有幫助的。因此,作為高中階段的數學教師應當從這道題的出題方式中汲取教學經驗,在日常的數學教學工作中果斷走出書本規定的安全區,開拓自己的教學視野,豐富學生的數學課外知識。
三、繼往開來,數學教學的創新性
創新是國家發展民族進步的重要動力和源泉,創新的理念和創新的元素已經深深的融入到了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的各項事業中,而對于國家未來發展有著重要意義的教育事業也應當積極樹立創新意識,增強創新能力。
我們一起來看2019年高考數學全國卷第4題,雖然這只是一段難度較低、分值較低的選擇題,但是在出題立意和出題類型上則做到了突破性和創新性。這道題目把數學計算能力、區間內選取合適值的能力與課外的數學知識——黃金分割比率實現了一次完美的融合,這是數學出題類型的一次創新,這種題型的出現為呆板和固化的數學試卷增添了一道亮麗的色彩。而且這種類型的題目也并非首次出現,在2018年高考數學試卷的第3題“某地區經過了一年的新農村建設……”這道題目也是把非常基礎的數學知識與當下社會的熱點——新農村建設相結合,以一種新穎的方式呈現在考生面前。通過觀察這一系列的題目,我們可以清楚地認識到在當下高中階段數學教學工作的開展過程中,數學教師應當實現教學方式的創新,以此促進學生學習素養的提高。
四、結語
高考數學是平常數學教學工作的風向標,通過解讀在高考數學試卷中出現的經典題目教師可以清楚的認識到自己在當下教育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以及在今后的教育工作中所要堅持的方向。堅持靈活性教學、有針對性的教學以及具有創新性的教學這三種手段促進學生綜合素養的提高是每一位數學教師的責任。
參考文獻
[1]孫佳,張紅.基于“一題一課”微專題下的深度教學——以“一道數學高考題引發的思考”示范課為例[J].中學數學,2019(13):5-6+43.
[2]張守江.一道2016年全國數學高考題的高等數學背景及解法研究[J].福建中學數學,2016(12):4-5.DC6D05E4-3096-4A79-A97C-913A1BF5D85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