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正杰
摘 ?要:現階段,隨著教育體制的深入改革和發展,全面要求現代化課程教學方式務必要緊跟時代步伐,而計算機在課堂教學中已經取得了廣泛應用,已被用于教育領域的整合階段,計算機網絡模式由于其強大的功能而顯示出獨特的優勢。實際上,在化學教學中使用計算機技術仍然存在一些問題,根據這種情況,可以在化學教師的培養,培訓,評估和支持條件方面取得一些進展,以提高教師在化學與信息技術融合階段的能力。
關鍵詞:計算機技術,化學教學,交流平臺
迄今為止,計算機技術在教育領域的應用經歷了三個階段:①CAI階段(1950年代至1980年代的計算機輔助教學);②CAL階段(1980年代至1990年代末的計算機輔助學習);③IITC階段(從1990年代末到現在將信息技術納入課程)。“加緊努力,提高教學過程中計算機技術的通用性,推進計算機技術與學科課程的融合。”在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的融合關系這一點上,進行了大規模的嘗試。用具體方法將計算機技術整合到化學教學中,仍然是一個值得我們長期探索的問題。
一、計算機技術與化學教學相結合的優勢
1.多極計算機技術可以激發學生的自主探索欲望
新的化學課程鼓勵自主學習,合作學習以及發現學習。對于學生來說,滿足他們內在愿望的學生感興趣的東西可以激發他們的探索興趣。計算機技術可以通過各種各樣的外觀實現此目標。與傳統的刺激呈現方式相比,多媒體在課堂上表現出更加生動的畫面和交流知識,適應了學生的心理需求。
2.化學學習中強大的信息承載能力和操作功能可以滿足其多樣化的需求
多媒體和網絡技術可以在化學課中實現最有效的教學內容組織。在這些載體的基礎上每個班的教學模式更加新穎多樣,每個班的教學內容更加豐富多彩。與此同時,我們可以利用其強大的攜帶功能在每次化學課之前將一些元素,圖像,化學方程和解題過程存儲進計算機系統中,在計算機信息處理中,我們還可以基于高速特性,準確,快速地繪制圖形。通過計算機軟件,教師可以真正控制教學目標。這些方法極大地增加了教學模式,拓寬了師生之間的交流范圍,滿足了學生化學學習的各種需求。
3.強大的互動功能有利于在每個學生的認知結構領域實現自我建構
建設性學習概念要求以學生為中心,這要求將學生的地位從知識的接受者轉變為知識的主體。計算機術在與化學的融合過程中,常常利用其多媒體的功能,與老師和學生在課堂上進行互動,使整個課堂的氣氛更加輕松愉悅,避免了傳統數學教學的沉悶乏味。在現代技術環境下,多媒體通常具有視聽功能,它可以與計算機連接并創建出色的彩色圖像,并在人機交互過程中在短時間內做出響應。在這種互動中,學生可以選擇適當的練習,積極參與教學,調整,重建和構建清晰合理的認知結構。
二、計算機技術與化學相結合的弊端
計算機技術與學科教學的融合始于1998年,至今已有多年的歷史。我們獲得了教育政策和物質支持方面的準備和成就。但另一方面,我們發現信息技術與化學教學之間的整合中出現了一些問題,這些問題使先進技術陷入了尷尬的境地。
1.教師對計算機技術的不正確態度影響了整合效果
隨著在教學過程中使用計算機技術的發展,新的課程改革要求教師應能夠在現代的信息環境中進行教學,并提高了教師對“信息素養”的更高要求。但是有些傳統教師在教學中還是習慣傳統的教學方式,他們中的許多人不喜歡使用信息技術等現代方法,并且在某種程度上,他們可能被迫在無法從根本上為教學工作提供服務的教學表面上使用它。而另一個極端情況是“僅技術理論”在教師中傳播。他們認為這是每堂課的前提因素,并將其作為課程評估的必要評估指標。所以,化學教師的不當態度會影響信息技術與化學教學融合過程中的合理利用。
2.較低技術水平的大多數化學教師難以實現有效整合
計算機技術整體的質量和性能仍然很差,這是由于計算機技術的飛速發展,師范院校短期開設相對班級,化學教師在培養過程中對信息技術學習的關注較少和滯后質量保留在教師的培養中。當今社會是個大信息時代,計算機技術發展是一個質的飛躍。但是信息質量的整體提高的同時小學教師又無法實現的技術的提升,他們技術的提升取決于有效的教師培養和持續的在職培訓時間。為了提高化學老師的能力,每位老師都應該熟練掌握詞匯編輯,圖形繪制,方程導入,圖片設置等技術,然而這些能力在教師的培養過程中常常被忽略。這就是說,今天的師范大學教育在預科教師的培養中還沒有重視信息領域的技術教育。由于許多教師對信息技術的使用水平較低,這些問題無法在化學教學中及時解決,最終信息技術與化學的融合效率將大大降低。
3.單方面行動不能反映信息技術與化學教學相結合的優勢
整合的顯著優勢是改變了學生的學習方式。學生是認知活動的主要部分,他們成為認知結構的積極生產者。因此,激發他們的熱情并促進認知能力的發展是一個很好的方法,使學生能夠參與教學過程。此外,應充分利用信息技術的互動特性,以實現學生的個性化教學。現在,許多學校沒有多媒體教室中的學生計算機,加上教師通常不擅長信息技術,教師自制的課件只能由教師本人使用。這樣一來,互動功能就無法在課堂上發揮出來,教學仍將以傳統方式進行,而信息技術的優勢將不會反映在化學教學上。
帶領化學教師合理利用計算機技術并正確理解融合的目標全面發展教育,培養有創造力的人才是現代世界新一輪教育改革的主要目標。首先,整合的目標是建立新的教學結構,提高教學質量。“只有技術理論”是整合過程中的一種誤解。只有各級領導和老師對目標有足夠的了解,才可以有效地完成整合工作。為此,學校應通過評估方式來承擔導言的責任,以指導計算機術與每位教師的教學融合。
參考文獻
[1]段江.計算機技術與課程的深度整合理論[J].學周刊,2019(12):145.
[2]段燕.關于計算機技術和化學課程的思考和建議[J].學周刊,2018(32):138-139.
基金項目:本論文(調查報告/書)系云南省教育廳科研基金項目《藝術類院校中如何提高學生對計算機基礎課程自主學習的研究》研究成果,項目編號:2020J12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