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鴻儒
◆摘? 要:歷經多次的教學改革,使得我國逐步累積起了豐富的教改經驗,而在不斷試驗下,越來越多的先進教改經驗被廣泛運用到了教學之中,學講計劃便是其中的一種。學講計劃,其核心特征便是教師由原本的教學灌輸者轉化為了學生學習的指引者與啟發者,而單向的教學流程在學講計劃的支撐下逐步往雙向、互動的方向轉化,這樣不但能夠讓課堂教學氛圍變得更加的活躍,而且還能夠最大限度提升初中閱讀課程的教學實效性。本文通過具體論述學講計劃在農村初中閱讀教學中的深入應用,旨在為強化農村初中學生的閱讀素養提供可參考的資料。
◆關鍵詞:“學講計劃”;農村初中;閱讀教學
為了能夠更好的滿足新課改對農村初中學生閱讀教學的需求,便需要積極建立起尊重學生學習規律的生本課堂。因此,通過將學講計劃合理的應用到農村初中閱讀課程的教學過程中,充分凸顯出學生的主體地位,采取合作學習方法,讓學生能“學進去”并“講出來”??傊?,積極將學講計劃運用至農村初中語文閱讀教學,將能進一步強化教師的教學深度,繼而確保理想的教育成效。
一、巧用多媒體設備,為學生創設“講”的媒介
課堂絕非僅是教師傳道受業的場所,故也需要師生之間的密切溝通。對此,若能充分發揮多媒體技術的優勢,則勢必能師生之間的有效溝通搭建起一道通常的橋梁。與此同時,在多媒體技術的支撐下,還能對原本有限的語文教材予以進一步擴充,以此對學生閱讀興趣的提升以及培養學生“講”的能力等諸多方面均能起到良好的促進自用。不僅如此,基于當前,許多學生在閱讀方面均存在同一的弊病,那便是對自身的閱讀過程缺乏獨立思考,甚至有諸多學生認為閱讀過程中所遇到的問題會有教師告知正確答案,故無需自己去思考,產生如此思想,不僅是教師的失職,也是學生學習過程最大的紕漏。
如當進行《橋之美》的閱讀教學時,大多數學生均僅是粗淺的閱讀或象征性的找出其中部分與主題有關聯的語氣,但不會主動去思考“橋之美具體表現在那些方面”等問題。對此,教師邊可積極借助多媒體的力量來為學生播放與之相關的鍛煉,以此既能讓學生的閱讀注意力變得集中,且能讓學生的閱讀過程更具針對性。與此同時,針對學生的閱讀過程,教師還應提前設置問題,而在學生回答問題時,即便答案有所出入,教師已不能立即將正確答案告知學生,而是引導學生去思考并展開更加深入的挖掘,如此方能促使學生逐步養成良好的思考習慣,繼而為學生今后的閱讀與學習奠定牢固基礎。
二、建立開放式教學模式,為學生創造“講”的平臺
當前,在學科教學運用較為頻繁的小組合作、討論、辯論以及課題研討等新型教育形式,其均屬于開放教學模式的范疇。而開放教學模式的核心目的便是要充分彰顯學生于學習中的主體地位,以此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與主動性。對此,學講計劃于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的具體實施,教師亦當積極采取以上教學模式或對多種教學模式予以綜合利用,以此為學生創造“講”的舞臺來夯實學生的主體地位。
如在閱讀《奇妙的克隆》一文時,教師便可基于課文中的兩種觀點來將學生劃分為兩個小組,以此展開辯論賽;而自閱讀《紀念伏爾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說》,教師又可結合課文中的演講形式來設計與學生相關的主題,并在班級中組織召開演講活動。再如,在閱讀《談生命》一文時,教師又可以小組合作或討論的形式來展開教學,如此一來,學生將擁有絕對的自主權,繼而在課堂教學中也敢于講出自身的不同意見或看法。長此以往,其對閱讀知識的認知及理解均將變得愈發牢固。
三、尊重學生主體地位,打造新型數學課堂
傳統教育模式下的初中語文教學,因教師往往占據著課堂的主導地位,而學生只能被動接受教師的灌輸,這便使得學生普遍無法真正掌握知識,繼而也容易對學習產生抵抗心理。因此,要想切實營造高質量的語文閱讀課堂,則教師與學生均需對當前的角色予以合理轉化,由學生來講,教師成為聽眾,但不是純粹的聽眾,而是從旁指導并控制好課堂秩序.讓學生的講學充滿趣味和挑戰性而不失秩序。以此方能讓學生感到新奇,繼而在激發他們的課堂參與興趣與積極性同時確保理想的教育成效。如在進行《荷花》一文的閱讀教學時,教師便先為學生出示“雪白”,之后便要求學生透過文中片段去體會何謂“雪白”。這樣在尊重學生主體地位的基礎上老師再進行悉心指導,便能夠讓學生更加深入、透徹的理解文章的內涵,便能夠真正達到農村初中閱讀深度教學的目的,最大限度提升農村初中學生的閱讀水平。
四、講課形式多樣化,激起學生的主動性
任何時期,唯有讓學生閱讀自身喜歡且適合自己的文學作品,方能切實發展學生的閱讀能力,繼而達到鞏固學生語文基礎以及提高學生語言綜合運用能力的目的。然而,基于如今這種信息技術高度發達的時代,雖是讓學生有了更多接觸優秀文學作品的途徑,但對學生而言,部分刺激性的閱讀往往更容易引起學生的閱讀興趣。但鑒于網絡閱讀并非全然是積極、正向的內容,故為拔高學生黨閱讀高度,教師應主動向學生推薦一些優秀的文學讀物,而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亦當做到對教材的靈活運用,以此方能促使學生感悟文中意蘊如針對《蘇州園林》的閱讀教學過程,教師便可同步引進紀錄片《園林》來提高學生對知識的認知,繼而幫助學生完成對課堂所學知識點的有效遷移。
總之,經大量的教學實踐已然證明,積極將學講計劃運用到農村初中閱讀教學確有助于閱讀教學質量的提升。因此,教師需務必對學講計劃的合理運用給與高度重視,并充分展現學生于學習中的主體地位,以此方能在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與閱讀參與積極性同時保證理想的閱讀質量,繼而為學生今后的學習與發展奠定牢固基礎。
參考文獻
[1]陳曦.以學講計劃為抓手全面提升學生語文素養[J].黑龍江教育(理論與實踐),2014(12):27-28.
[2]張允鵬.“學講計劃”教學理念指導下的語文課堂教學策略[J].才智,2014(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