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麗莉
◆摘? 要:對于小學語文文言文教學而言,科學的控制文言文教學策略是非常關鍵的。在我國當前小學語文教學改革工作推進中,為了推進小學古文教育水平,需要在小學古文教學中,針對文言文教學策略應用進行科學的分析。在現有教學工作開展中,對于學生文言文教學策略的應用要求也是比較高的,因而需要對教學對策應用進行科學的分析。
◆關鍵詞:小學語文;文言文;教學策略
古文作為我國傳統文化教育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我國現有文化教育中具有重要地位,為了推進新時期小學語文教學工作實施水平,需要在教學中,強化文言文教學地位。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對于文言文教學的要求是比較嚴格的,而小學生對于文言文的學習存有一定的難度,需要在教學策略應用上作出科學的改進,以此滿足小學語文文言文教學工作實施需求。
一、小學語文文言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古文認識存有誤區
古文作為我國傳統文化教育發展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我國現階段小學語文教學工作開展中,對古文教學還存有一定的偏見。很多語文老師的古文教學都是以應付考試為重點,而不注重學生對古文的理解,導致學生無法真正理解古文的內容。大多數語文老師在通篇講解之后,都會要求學生反復進行背誦,學生對語文的認識只停留在語句和詞語背誦上,這和語文古文教學的內涵背道而馳。
(二)古文教學方式不夠合理
古文教學不同于現代文教學,在古文教學過程中,需要衡量的因素較多,所以很多院校在針對古文教學工作開展中,都沒有結合古文教學工作實施中的要求,對古文教學方式調整。科學的教學方式引導是提升教學質量的關鍵,因而需要迎合教學工作處置中的要求,對古文教學工作實施的方式作出科學的分析,以期在教學方式的改進和控制中,可以為學生教學工作實施提供幫助。
二、小學語文文言文教學的有效策略
(一)朗讀文言文,初步感知文言文的意義
誦讀文言文可以幫助學生融入文言文,理解文言文內容的意義。由于小學生學習能力較弱,思維能力和學習習慣都還在培養期間,如果直接對小學生進行文言文知識教學,會使小學生難以理解文言文的內容,導致教學效果的降低,因此教師要指導學生在課前對文言文進行正確的誦讀預習,通過誦讀感受文言文的閱讀預感。“書讀百遍其義自見”的教學方法很適合文言文的教學,在課堂上朗讀文言文不僅能糾正學生在預習時出現的字詞誤讀的表現,讓學生可以流暢正確的將課文內容朗讀下來,也能讓學生掌握文言文的韻律和節奏,對文章內容進行初步感知。例如在統編版小學語文六年級上《伯牙鼓琴》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帶領學生朗讀重要的語句,如“伯牙破琴絕弦,終身不復古琴”,結合文言文的上下文內容感受伯牙與鐘子期之間深刻的友誼。
(二)提出疑問,加深對文言文的理解
我國很多教育學家都提倡學生在學習中提出對教學內容的質疑,質疑的過程就是學生思考的過程,對學生學習能力和專業知識的教授都有重要意義。在文言文的課堂的備課中,教師應劃分出教學內容的重難點,在實際教學時鼓勵學生、引導學生提出質疑。例如在統編版小學語文六年級下冊《兩小兒辯日》的教學過程中,兩個小孩子在這爭論太陽離人的遠近,兩人分別從太陽的形狀和溫度進行分析。教師可以讓學生先說出自己對文章內容不懂的地方,鼓勵學生對文章內容提出質疑,可以是對字詞的質疑也可以是對內容含義的質疑,培養學生的質疑精神,在質疑中加深對文章的理解。教師也可以對學生提出質疑性的問題,如兩個孩子哪個人說的對?孔子是否是真的知識淵博呢?通過教師所提出的問題,讓學生進行思考,最終學習到孔子實事求是的態度以及學無止境的深刻道理。
(三)加深印象,將文言文知識結合練筆寫作
不論任何知識的學習,最終目的都是可以做到學以致用,將學習到的知識運用到生活中去。在語文教學中,閱讀和寫作是緊密聯系在一起的,有了良好的閱讀能力才能培養出語感,在寫作時才會減少出現語句不通的現象。因此教師在文言文的教學過程中,要訓練學生對文言文句式的把握,依照所學的知識嘗試多樣式的寫作。但是文言文知識的學以致用并不是讓我們模仿古人寫作文言文,而是可以熟練掌握文言文中常用的句式,為今后更加深奧的文言文學習打下堅實基礎。例如在統編版的小學語文六年級上冊《伯牙子期》中,有兩句句式相似的話,“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和“善哉乎鼓琴,湯湯若流水”,這兩句話的意思是指子期在聽到伯牙的琴聲就可以感受到伯牙此時在想什么。教師對每個字的意思進行講解,認識到“善”“鼓”在文言文中的與現代漢語不同的意思,以及“乎”“若”在句子中的存在意義,讓學生掌握兩句話所用的句式,讓學生思考當伯牙想到日出、下雪時子期會怎么說呢,模仿文中的句式進行寫作,為小學生在以后的學習中遇到相似的句式或者相同的詞語時提供參照依據。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小學語文文言文教學策略應用中,為了更好地展示出小學語文文言文教學質量,需要迎合新時期小學語文教學工作實施要求,用多元化的教學手段進行教學。老師要轉變觀念,正確看待古文教育內在價值、創新手段,以更加完善的課程規劃為基礎讓學生參與和轉變形式,拓展閱讀方法,幫助學生梳理學習內容,從而為學生學習質量提升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鄭丹.部編小學語文教材編寫理念及特色解讀[J].黑龍江教育:小學版,2017,22(7):11-13.
[2]張敏華.把握部編教材特點落實語文核心素養——部編語文一年級下冊教材分析及教學建議[J].小學教學參考:語文版,2017,22(1):1-3.
[3]楊詮.在小學語文課堂中引入小古文教學的實踐探索[J].教育觀察,2019,8(08):2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