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河欽
【摘要】 班級作為學校組成的基本單位,倘若希望各個班級協同發展,就必須讓班主任充分發揮其班級領導者和組織者的職權。農村學生的學習觀念和認識不強,這便使得學生往往缺乏良好的課堂習慣和學習的自主性。
【關鍵詞】 農村小學 班主任 班級管理
【中圖分類號】 G625.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992-7711(2019)11-135-01
0
一個班級是否能夠良好運轉,班主任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為此,班主任要切實強化班級管理工作的科學性與合理性,對班級的學生進行針對性的分析,切實了解每一個學生的性格與實際學習情況,進而促進班級管理質量的提高。在此嘗試對自主性班級管理制度建設及其教師引導策略做些粗淺分析。
一、缺乏自主性班級管理帶來的弊端
在如何經營管理班級的過程中,以往有些教師總是顯得主導型、控制性較強,對班級管理和學生參與管得多、收得緊、放得少,往往采取“脅迫式管教”或班主任“一主獨大”下的班干部層級管理。殊不知這樣的班級管理模式,既累人又累心,不僅阻礙了學生的主體性發揮,同時還會使班級管理陷入嚴重低效。
一方面,班主任脅迫式的管教,扼殺了學生的民主權利。班主任過于強調白己的主導作用而忽視學生的主體地位,這種強調教師權威的控制型、脅迫型管理,忽略了學生的自主性、主動性、創造性,忽略了學生的需要、愿望和興趣,會導致多數學生簡單服從循規蹈矩,不利于學生的參與意識及創新能力培養,班級管理一潭死水。另一方面,管理主體的單一性傷害了學生同伴關系。在班主任“一主獨大”的層級化管理中,整個班級管理事務相對固定于極少數班干部成員,而多數學生卻置于被管理、服從管理的被動地位。這必定造成多數學生缺乏自主管理意識,班級凝聚力缺乏。少數充當管理角色的班干部,由于受到班主任的控制過多,也難以真正發揮自主管理的作用。
二、樹立合理的班級制度,促進規范化管理
正所謂“無規矩不成方圓”,良好的班級環境需要以制度為基準進行管理,農村小學往往教學環境較差,學校為了能夠讓學生的學習成績提高,過度在學生的專業知識教授上“作文章”,卻忽略了良好的班級學習氛圍建設。班級管理的缺失使得班級整體的學習環境遭到了破壞,進而影響了學生科學文化知識的學習質量。班主任作為班級的領導者和組織者,要嚴格對班級進行規范化管理,合理的班級管理制度便是其中一項。此外,班主任還應該每周固定的召開一次主題班會,對每個學生的行為規范作出評述,對平時表現良好的學生進行表揚,對表現不好的同學亦要給予一定的批評,值得注意的是,小學生的心智較為脆弱,批評不要過于激烈,著重以引導的形式讓學生認識到自身的錯誤,進而使其能夠逐漸的培養出良好的學習習慣、文明語文和紀律道德。
三、讓學生作出表率,強化對學生的帶動性作用
眾所周知,班主任對班級的管理是“一對多”的形式,由于班主任的日常工作較為繁重,所以難以在日常的班級管理工作中對每一個學生都“照顧”到。而且班級管理工作是以班級的整體利益為出發點的,這就要求班主任在班級管理中要構建表率管理模式,通過表率作用強化對學生的管理作用,進而有效的提高對班級的管理質量。首先,班主任可以對班級中平時表現較為良好的學生進行表揚,公開性的對表現良好的學生給予一定的獎勵,讓該學生的自我認同感得以提升,小學生往往喜歡“競爭”,這便能夠誘導學生在“攀比”的環境中規范自己的日常行為,讓這些學生都能夠以班級中的表率學生作為自身的奮斗榜樣,進而使班級的管理逐漸向系統化與規范化過渡。其次,班主任亦可以采取學習成績的競賽形式去樹立榜樣標準。該形式要以考試成績為評判標準,周期性的進行教學小測驗,對學習成績顯著提升和整體成績穩定良好的學生進行鼓勵,并發送一些橡皮、格尺等學習用具作為物質獎勵,通過樹立學習表率的形式讓班級的學風得到良好的構建。總而言之,班主任作為學校、學生和家長三方關系的連接樞紐,其對小學生的全面性與整體性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小學班級管理是一項集綜合性與復雜性于一體的工作,這不僅需要班主任樹立崇高的責任意識,更要從細節著手,將班級管理中的每一件小事處理好。強化自身的奉獻精神,在實際的工作中勇于將自身的私人時間風險到教育事業當中去,進而讓我國小學農村教育能夠與時俱進,走上正規化與系統化的道路。
總之,班主任只有對自己的事業要有激情,對自己的學生要有熱情,才能產生內在的動力,才能進發智慧的火花,才能千方百計提升教育理念、探索教育藝術,創建班級管理來教育學生、管理學生,使學生成為體魄強健、心理健康、知識淵博、具有創造能力的“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主力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