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巍
摘 要:作為一位德育主管,日常德育管理工作經常覺得力不從心。對于諸多教育理念模糊不清;對于諸多做法因缺少理論支撐而缺乏信心,故而中途放棄;對于諸多教育現象無從下手,舉步維艱。通過不斷學習,了解了諸多德育指導思想及具體教育策略。
關鍵詞:學校教育 家庭教育 班主任管理
一、明確了如何做才是在做教育
當了28年教師的我今天才真正明白什么是教育。只是每天在按照學校的要求推著做
而不知道為什么做。教育就是學生如何做人,如何做事。那么如何做教育呢?我們都知道灌輸式的教育是無效的。也就是每天都在講大道理是無用的。那么應該怎樣做才是有效的?教育就是要讓生命有尊嚴。那么就是讓學生生活得有尊嚴,讓學生有自豪感,優越感和幸福感。怎樣才能有尊嚴呢?現在的學生尊嚴感差的原因是老師沒有給他們足夠的尊重。當學生犯錯誤時或學習成績不理想時不分時間地點場合就是一頓批評,還美其名日對學生好,以至于學生或佯裝沒聽見來保護自己僅有的一點自尊或破罐子破摔或頂撞老師以致和老師發生矛盾。可想而知,他們何談尊嚴!相反,當學生獲得老師的尊重時,他的自尊心就得到了保護,他們也會極力努力去做維護自己自尊的事情。結果就是學生會愈加努力行動來保護自己的自尊。此外,教育還要讓學生養成一種責任感。要對自己負責任,要對自己的團隊負責,要對自己的家庭和集體負責,最后發展到為自己的國家負責。讓學生清楚責任,才能更好地承擔責任。教育學生能擔當,他就會克服重重困難去做自己不喜歡但必須去做的事情。責任體現忠誠,細節體現責任,責任決定成敗。沒有任何借口,問題到此截至。這就是教育的使命。只有這樣社會才能進步。保持一顆良心或敬畏心也是教育的使命。人生就是一個不斷自我修養的過程。如何提高修養呢?那就是不斷地讀書,讀人讀史讀世,讀山水,琴棋書畫等都可以陶冶我們的情操。作為教師能夠做到以上幾點就是真的在搞教育了。
二、明確了如何通過閱讀和寫作來提升德育管理高度
回想自己工作已經要滿三十年了,很慚愧,沒有一個系統的成長規劃,幾乎就是推著向
前走。談何幸福感?那么怎樣才能找到這種幸福感呢?只要行動永遠不遲,為自己工作,為自己每一天的幸福工作。只有找到幸福感的教師都是優秀教師。讀書幾乎是所有優秀教師成長的尚方寶劍。像竇桂梅,朱永春都是喜歡讀書的。那就是,在起始階段要大量摘抄,反復閱讀。然后深入閱讀用心去揣摩一本書的整體結構和主要概念并理清他們之間的關系,更進一步要努力與書籍對話,聆聽然后寫下疑惑、寫出最深的感受與思考。用批注方式與書籍對話是一種最積極有效的閱讀方式和思考方式。。學校也總是要求我們讀書寫作,但我總是被動在做,甚至實在拖不過去了才行動。而且有時還不知道應該寫些什么。我們可以寫一些敘事類文字即班級生活或教育案例。還可以借助課題有計劃寫一些文字,也可以尋找一個切入點,每一周或每半個月整理文字。只要堅持每天寫千字文,那么十年之后就一定能成為一個成功教師。許丹紅老師的微時代下的班級微講座也給了我很深的啟發。建立家長輪流管理微信圈,家長進行微信講座,學生做主持人,讓學生在微信群里做才藝展示等活動都充分調動了學生及家長的學習熱情,給了孩子和家長舞臺,他們就會回報以精彩。
三、明確了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在學生發展階段的內在關系
我們通常抱怨家長不配合學校教育。家庭教育是生命經歷的需要,家庭教育落實好了,學校教育才有好的可能。為什么我們要給每個孩子安排擔當工作,除了培養學生的各方面能力,還因為每個學生都在意自己的身份。有身份就意味著有存在感。有存在感才不會感到孤獨。據醫學及心理學研究發現,人的成長主要依托生命能量系統。生命能量系
統是由情感支持系統和價值支持系統組成。情感支持系統是孩子天生就有的對父母的情感依戀。學生的第二個斷乳期來臨通常是在12歲之后,此時學生的青春期正式拉開序幕。此后,孩子與父母的情感支持系統淡化了,逐漸轉化到與伙伴的友情關系上。價值支持系統就在能量系統中占據首要地位。從孩子的成長規律我們知道,12歲以前的父母不能離開孩子。2-3歲以前孩子是認識自己的感知階段,要讓孩子感知各種味道,知覺越強烈,控制力就越強。4-5歲孩子需要找到自己,營造自己的世界。他們要有信任感,自主性和主動性。6至12歲孩子已有競爭意識。那么家長要幫助孩子多與好人好事接觸,不斷觀察好人好事。而不是采用批評壞事的做法來教育孩子。12歲后就要指導孩子怎樣處理同性和異性交往。教會孩子怎用用火而不是玩火。價值支持系統包括同伴價值感即學習成績的認可度。還包括同性價值感和異性價值感。根據能量守恒原理,尤其同伴價值感相對較差時,對同性價值感和異性價值感的要求就會提升。如果學習成績不理想而帶來的同伴價值感缺失,自然會在同性價值感和異性價值感中彌補。由此可見,青春期的學生怎樣與同性及異性的相處就變得尤其重要了。解決好這一問題對學生順利度過青春期具有重要意義。
綜上所述,家庭教育在學生的成長過程中占主導地位,學校教育要配合家庭教育來指導學生健康發展。
四、明確了班主任如何對班級進行統籌管理
班主任是一個班級的管理者、教育者、引領者。班主任工作是一個完整的體系。班主任每天、每周所做的看似重復、零散的工作都可以納入到這個體系中。這個體系可以對班主任的角色定位,可以整理出班主任工作的專業知識和技能。對教育本質的理解正確的教育觀念和原則;科學的方法、技術;一定的領導力;高度的敬業精神;以上元素的融合均為班主任的核心素養”。規劃教育工作的過程,就是為班級發展布大局的過程。優秀的班主任不僅要精于班級管理和教育學生的各種具體方法,更要像戰略家一樣,為班級長遠的發展謀劃。不僅要看到班級的當下,解決手頭的問題,還要看到一個學期、一個學年,甚至幾個學年后的狀況。如何進行班級管理呢?
首先要為班級制定發展目標。可以將目標分解為學習成績的推進,個體素質的提升,班級面貌的改善,集體凝聚力的增強,各種榮譽的獲得。根據學生所處的年齡段、班級所在的年級段、本班學生的特點,據此可以開展哪些合適的教育活動?班級的起點在哪里?在現有的基礎上有哪些地方可以嘗試突破?班級迫切要解決的問題有哪些?如何解決? 每學期規劃班級工作的班歷以及每周管理重點。班主任的時間和精力是有限的,要集中力量打殲滅戰。一個星期重點抓一個問題,開展一個活動,一個學期完成一個主題教育,班級將獲得持續發展。除此之外我們還要遵循教育基本原則。即是要有規則約束又要有人文關懷。教育有剛性要求,但更需要“柔性”。規則來自于問題。規則是經過討論制定的。倡導學生表達自己的意見。就達成共識的部分制定規則。如何達成共識?說服、協商、讓步。不能達成共識——暫時擱置,沒有規則,不予處罰。規則給班級帶來了公平、秩序和安全感。把關注的目光投向每一個學生。 除了規約外,作為教師還要對學生有人文關懷:對人的生存狀況的真切關注,對人的尊嚴與符合人性的生活的肯定。所以作為班主任應該使用規則的同時更要關注對學生的情感關懷。
參考文獻:
[1]張保國. 初中教育教學管理的現狀及對策探討[A]. .教育理論研究(第十輯)[C].:重慶市鼎耘文化傳播有限公司,2019:1.
[2]山東省青島市即墨區通濟街道辦事處西元莊小學校長 宋兆宗. 學校管理中如何體現以人為本[N]. 語言文字報,2019-06-28(006).46F29815-22F0-4A43-8E48-52450498CDF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