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大沛
摘 要:新課標的出現,不僅讓素質教育步入了新的發展階段,而且對傳統教育觀念和教學方法的改變更徹底。小組合作學習這種教學方法與手段,既提高了學生的主動性,又促進了教師教學技能的提升,可謂“雙提升”。所以,將小組合作學習教學方法與手段運用于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是當前小學語文教師研究的主要方向。本文也對此從三個方面進行研究,希望對一線小學語文教師的日常教學產生積極幫助。
關鍵詞:小學語文;新課標;素質教育;小組合作;教學方法
引言:
長久以來,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方式忽視了學生的地位,被動的學習方式讓學生盡管能掌握一定的知識,但在能力形成方面尤為欠佳。針對這種情況,特別是在素質教育發展過程中,如何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運用小組合作學習教學方法與手段,以達到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雙效率提升”的目的,是當前小學語文教師急需解決的實際問題。從這一點來看,本文的研究對小學語文教師有效解決該問題具有重要意義。
一、明確小組合作的目標是前提
之所以要進行小組合作學習,是因為和其他學生一起學習、探討能讓學生的學習更高效,而且在小組合作過程中學生能學到課本中沒有的知識,特別是能培養學生合作意識、團隊精神、競爭意識等[1]。但是,要想讓小組合作學習更高效,首先就應該明確小組合作的目標或目的,即本次小組合作學習的目標是什么,這樣每個人的行動才會緊緊圍繞著一個中心進行。
例如,教師在講《只有一個地球》時,學生往往對“宇宙”一類的題材非常感興趣,并且很想和其他學生一起交流想法。所以,教師可以抓住學生的這一興趣點,在全班組織小組合作學習時將目標定為,“通過學生的合作與交流,讓學生了解人類有哪些行為正在‘傷害’地球,并且人類通過哪些方法可以‘挽回’地球,從而喚起人類的環保意識和保護地球意識,珍惜資源,珍惜人類共同的‘家園’”。那么,學生在合作過程中圍繞著“人類怎樣‘傷害’地球”“如何保護地球”等問題進行交流,不僅深入學習了課文知識,而且讓學生深刻認識到了人類行為對地球的破壞力,更讓他們意識到保護環境、愛護地球的必要性和迫切性,最終讓學生的情感得到了升華。
二、科學分組和主動學習是關鍵
在小組合作學習目標確定之后,接下來就是要進行科學分組。而在這方面,很多教師采用的是“就近分組法”“自由組合分組法”“隨機分組法”等?!熬徒纸M法”即以某一個學生為中心,將該生和前后左右的學生組成一個組,也有的是前后或左右兩名學生成為一個組。這樣分組雖然簡單,但很不科學,因為同桌或周邊學生的基礎極有可能差不多,組內學生層次性不分明[2]?!白杂山M合分組法”即關系較好的學生組成一組,表面看上去更容易組內交流,但容易忽視性格內向的學生,他們往往與班上同學交流較少,很難找到組合的對象?!半S機分組法”就是教師隨意分組,這種分組雖然快,但不夠科學。
為此,教師在將學生分組時,不僅要考慮教學內容、教學目標,還要考慮學生的特點,如學習能力、興趣、個性等。首先,教師將學生的學習能力、興趣、個性等作為分層標準,把學生分成A、B、C三個層次。然后,每個層次中抽取1至兩名學生組成一個小組。例如,A為優秀生,可以選1名;B為中等生,可以選2名;C為后進生,也選2名。這樣一來,就形成了一個5人小組,在該組中各個層次的學生都有,照顧到了每個學生。最后,教師要激發每個學生主動學習的欲望,這一點可以將學生的興趣點和課文內容結合起來。
三、教師給予適當指導非常有必要
教師的指導是非常有必要的,但教師要掌握好度,否則會過度干擾學生的思維[3]。例如,教師在講《兩小兒辯日》這篇課文時,如果教師不給予適當的指導,那么依靠學生已有的天文、地理知識是無法討論出正確結果的。再如,在講《假如沒有灰塵》這篇課文時,教師應該適當指導學生認識灰塵在實際生活中的作用,否則學生極有可能因不了解灰塵的“科學性”而無法展開討論與合作。最后,在每個組當中都有一名優秀生,教師可以充分發揮該生的帶頭作用,讓他們更積極地參與到小組合作學習中,從而給小組中其他學生給予更多、更科學、更豐富的知識指導,這樣可以讓優秀生更容易獲得成就感和建立自信。
結束語:
總而言之,小學語文課堂中運用小組合作學習教學方法與手段,對教師和學生的發展都有利。但鑒于小組合作學習在落實過程中仍受諸多客觀因素制約,所以教師在開展小組合作學習過程中一方面要真正做到“以人為本”,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另一方面教師自身要不斷加強專業素養提升,確保能讓這種學習方式被更科學、更完善地運用。
參考文獻:
[1]鄧興菊.小學語文教學中合作學習的運用[J].文化創新比較研究,2018,v.2;No.42(6):131-132.
[2]楊璟璐.合作學習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黑龍江科學,2017,8(13):54-55.
[3]徐燕.小學語文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的運用研究[J].東西南北:教育,2018(7):191-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