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定會
◆摘? 要:語文既是素質教育的基礎性學科,也是學習其他學科的基礎,因此其占據著非常重要的位置。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既要學生掌握語文的基礎性知識,包括生僻字詞、句子的學習等,還要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提升學生構建語言和應用語言的能力,加深學生對語文文化的理解。因此本文以此為背景,結合自己多年的教學實踐,對基于核心素養為導向的,教學方法展開研究。
◆關鍵詞:小學語文;核心素養;教學
一、小學語文核心素養
小學語文核心素養可以分為語言的構建和應用、審美鑒賞和創造力、文化理解和傳遞三部分,培養語文核心素養,提升學生語文學習的能力,為學生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提升學生綜合素質。現階段,小學語文教學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教學過程中重視知識的傳遞,忽視核心素養的培養。教師對于核心素養的重視度不夠,缺少核心素養的考評方法,還是采用以往的教學模式,重點放到字詞句的教學以及文章段落分析方面。從教學方法來看,也缺少培養語文核心素養的教學方法,無法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因此,小學教師必須高度重視語文核心素養的培養工作,創新語文教學的方法,培養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
二、培養小學語文核心素養的有效途徑
(一)圍繞語言構建和應用開展語文教學
語言構建能力和應用能力是小學語文核心素養之一,也就是學生通過語文文字和語言的積累,可以靈活地應用語文和文字,從事語言文字的活動和內容。更加確切的說,語言構建和應用能力是一種綜合性的能力,由于語言既要語文教學的基礎內容,也是人們進行溝通交流的工具,是相互溝通和理解的橋梁。因此,開展語文教學必須重視學生的語言構建能力和應用能力的培養,為學生奠定良好的語文語感,提升學生的語文理解能力、組織表達能力,幫助學生更好地同他人交流。如《慈母情深》的教學,教師首先進行語文課文的泛讀,組織學生通過查閱字典或者詢問老師的方式,學習文章中的生僻字詞,再組織學生朗讀,根據學生朗讀的情況,掌握學生對于生僻字詞的理解情況,然后組織學生用這些生僻字詞進行造句練習,讓其更好地掌握生僻字詞的用法。
(二)圍繞審美鑒賞與創造開展語文教學
小學階段培養學生審美鑒賞能力和創造能力,目的在于讓學生通過語文學習,更好地陶冶情操,形成自己的審美觀念和情趣,讓學生感受到語文之美,引導學生注重語文素材的積累,豐富“美”的儲存量,更好地去創造美。如《走月亮》的教學,教師幫助學生分析詩歌中的高雅節操,讓學生感受到詩歌之美,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和創造能力。學生學習詩歌,感受到作者筆下的江邊的美景,碧空清江、倦鳥歸巢、夕陽西下等畫面,在詩人的描繪之中,感受這些在夕陽映襯下的美景。完成教學之后,教師組織學生進行文學創作,圍繞學生對詩詞的理解,進行語文創作,讓學生學會積累語文素材,利用已有素材進行語文創造,提升學生的審美和創造力。
(三)圍繞文化理解與傳遞開展語文教學
文化是歷史發展中人們創造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通過語言和文字的方式進行文化地傳播,語言和文字可以視為文化傳播的載體,因此,語文學科對于文化傳遞有著重要的作用,必須開展好語文教學,提升學生對文化的理解能力。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應該注重優秀傳統文化地傳播,讓學生接觸到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體驗到語文學科的人文特性,通過語文學習,讓學生領略到中華名族文化的精髓,不斷提升學生的文化修養,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和民族自豪感。如《傳統節日》教學中,首先引導學生說出自己知道的節日,以及最近的節加日,向學生講解節日要做什么,以及節假日的目的。如清明節,清明節是用來給去世的親人掃墓的,因此清明節我們需要去祭掃,表明我們對親人的想念以及哀思。然后引導學生思考其他的節日,如端午節,問學生,提到屈原我們能想到什么節假日呢,有什么樣的習俗呢,我們要在這一天干什么呢,引導學生表達、討論,然后在告訴學生,端午節是紀念屈原的,這一天我們需要賽龍舟、包粽子,來表達對屈原的崇敬和愛戴。通過教學實踐,我們可以看出,語文教學不能依靠硬性灌輸,否則會讓學生對語文知識產生枯燥乏味的感覺。我們在教學活動中,應該融入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讓學生感受到文化的魅力,感受到語文的魅力,只有這樣才能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提升學生的文化意識,在日常的學習和生活中,自覺踐行中華民族的偉大文化,培養出具備優良品質的社會主義接班人,這才是培養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最終目的。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自“核心素養”被提出之后,便受到教育界的高度重視,經過激烈的討論之后,各級教師都在積極進行核心素養教育策略的創新和實踐。從目前的小學語文教學情況來看,受到傳統應試教育的觀念影響,語文教學模式還是比較落后陳舊,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不高,究其原因在于沒有做好語文核心素養的培養。小學階段,培養語文核心素養,可以從三方面出發:首先,圍繞語言構建和應用開展語文教學,培養學生語言構建和應用能力,方便學生溝通和交流。其次,圍繞審美鑒賞與創造開展語文教學,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感受語文之美,創造美。最后,圍繞文化理解與傳遞開展語文教學,加強對中華文化地傳統,培養學生的優良品格。
參考文獻
[1]許敏玲.基于核心素養導向的小學語文教學策略研究[J].新課程(上).
[2]楊迎霞.基于核心素養導向的小學語文教學策略研究[J].學周刊.
[3]蔡文華.試論基于核心素養導向的小學語文教學策略[J].新校園(中旬).
[4]王蕓.基于核心素養導向的小學語文教學策略探究[J].科教導刊-電子版(上旬),2018(6).
[5]梁麗萍.基于核心素養的小學語文綜合性學習教學策略研究[D].淮北師范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