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彩霞
摘 要:社會的發展對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鞭策著我國教育事業深化改革,培育出能力更強的新型人才,為現代化建設儲備棟梁。小學語文教學也應緊跟時代步伐,把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納入教學目標,提高學生學習發展的能力。本文就小學語文課堂上的核心素養展開研究,介紹了核心素養的內涵,分析了核心素養對小學教育的重要性,最后探討了小學語文課堂上核心素養的體現及培養的具體途徑。
關鍵詞:核心素養;小學語文課堂;體現及培養
小學語文教育是學生一生中語文教育的筑基階段,只有從小打好了扎實的基礎,日后才會有穩定的發展[1]。這說明小學語文教育對學生來說是十分重要的,老師必須認真嚴肅對待。另一方面,隨著素質化教育的發展,核心素養在教學中的重要性越來越突出。小學語文課堂教育中也應注重核心素養的培育,以語文教學促進核心素養的提升,以核心素養增進語文知識的學習。
一、核心素養
1.核心素養的內涵
核心素養顧名思義是學生能力的核心,對學生未來的長遠發展有著重要的影響[2]。它是學生各項能力發展、各種品格養成的關鍵,它決定著學生能否順利成長、能否適應變化的環境、能否在成人后融入社會、能否實現終身發展等一系列貫穿學生一生的問題。兒童核心素養培養起步極早,最初在家庭中兒童受父母親人的感染,模仿他們的行為,從中習得一些知識與能力,這種培養一般不是刻意的,大部分父母還沒有從嬰幼兒期培養兒童核心素養的意識。然后兒童進入學校,成為學生,開始接受系統、全面的核心素養培養教育,并在社會實踐中積累經驗、摸索規律,使自身的核心素養不斷得到提升。由此可見,核心素養是在家庭、學校、社會環境三方面的共同作用下形成的。核心素養涵蓋了多種能力、素質,這些能力和素質都是學生要實現全面、長久發展所應具備的,具體如開拓創新能力、發明創造能力、團隊合作能力、知識的掌握及運用能力等等。
2.核心素養對小學教育的重要性
(1)教育和樹人的必要條件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強調核心素養,就是強調教育不只是為了灌輸知識,還是為了塑造學生的優秀品質,全面提高學生的學習和發展能力[3]。俗話說:“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一位品格端正、德行高尚、學習能力強、各種綜合素質能力也不落人后的學生,他總是能夠適應各種各樣的環境,能夠保持樂觀的心態,能夠主動投入學習并快速掌握知識或技能,他所擁有的良好的核心素養將使他受益終身。
(2)提高學生能力
小學生見識不夠豐富,認知判斷能力十分不足,他們每天都有許許多多個“為什么”等待老師的解答。以往的小學語文教育中,老師大部分時候只顧著講解問題,讓學生學習新知識,很少關注學生能力的發展。新課標要求小學教學給予核心素養更多的重視,這要求老師在教學中注意培養學生的各項能力,使學生為日后的學習和生活做好準備,有足夠的能力應對、克服各種難題。
二、小學語文課堂上核心素養的體現及培養途徑
1.活躍課堂氣氛,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語文科目不同于數學、物理、化學等理科科目,后者的課堂中老師只需要做到語言清晰、將知識點講解清楚即可,而語文教材中包含詩歌、短文等,老師不僅要讓學生懂得識讀字句,還必須讓學生體會到課文中的詩意與情感,增強學生對語文的感知力,使學生學會品味文章詩篇,從根本上提升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4]。要達到這一目標,老師在上課過程中要注意保持課堂活躍度,營造良好的課堂學習氛圍,還可以采取一定措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主動汲取語文知識。比如《這片土地是神圣的》一課,這篇課文通過描繪人類與地球上的河水、空氣、動植物等之間的關系,表現了印第安人對土地的熱愛,號召人們行動起來,共同保衛我們的地球家園。最初作者以演講形式發布了這篇文章,全文感情真摯,有強烈的呼吁性和感染力。為活躍課堂氣氛,同時也讓學生對課文內容及演講形式有更真切的的感受,老師可以請學生在課堂上當眾演講,初級階段的演講可以讓學生根據課文內容以不脫稿的形式進行,要求學生盡量做到聲情并茂,等學生能從容完成這項任務時老師再提高難度,讓學生自定主題即興演講,如有一時緊張準備不充分或說話結巴的,老師應帶動全班同學鼓勵他、為他加油,不要讓他感到難堪,即便最后學生實在無法完成演講任務,老師也可以讓該生表演其他如唱歌、講笑話、跳舞之類的才藝,維護學生的自尊心,讓學生不受挫敗感的打擊。通過開展演講活動,全班學生的注意力被牢牢吸引,面對有趣又富有挑戰性的活動項目,普遍好動的小學生們摩拳擦掌、躍躍欲試,極大活躍了課堂氛圍,學生的學習興趣也得到了空前的激發,使學習能夠事半功倍。而且演講對學生語言能力的提高也有很大幫助,能夠從小鍛煉他們在人前講話不怯場的能力,使他們擁有落落大方的姿態。這只是活躍課堂氛圍的許多方法中的一種,而且針對的是演講類的文章,語文老師在實際教學中可以探尋更適合自己和學生的方法。
2.鼓勵學生閱讀課外書籍
教材中的文章數量不多,但優質文學作品的閱讀量對于學生的獨立性、語感、寫作水平等都有極大的影響,因此書籍的閱讀不能只局限于語文課本,老師應鼓勵學生廣泛地閱讀課外書籍。學生可根據自己的興趣確定自己的閱讀方向,但所選書籍在題材、文風、流派等方面不可過于單一,在有重點的撿擇以外也要適當地涉獵其余的書籍,以確保知識的全面性。老師還應傳授學生書籍閱讀的方法,即對于不同的書籍閱讀時應區別對待,例如針對經典文學,這種閱讀不能只是粗略的瀏覽,而應是精讀,并必須伴隨著學生的思考,而針對大眾文學,學生可將這種閱讀視作放松的娛樂手段,不必花費太多心力。對于閱讀中遇到的好詞佳句,學生可以摘抄下來反復欣賞,也可以作為日后寫作的素材。讀過的好書越多,學生理解、賞析文章的能力就越強,而且在各種書籍內容的填充下,學生的精神世界變得豐富多彩,面對生活會有積極向上的心態。書籍中宣揚的高尚的道德情操、優雅的人生哲學等會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改變學生,使他們成為更好的人。總之,廣泛的課外閱讀可以增強學生的文化素養,讓學生擁有豐厚的文學底蘊。
3.在語文教育中樹立育人理念
老師應謹記,小學語文教育不只是讓學生學習語文知識,培養學生的實踐創新能力也是同樣重要的,這樣可以增強學生的核心素養,實現學校教書育人的理想[5]。在語文教育中,老師應樹立育人的教學理念,采用啟發式教學方式,向學生發問或引導學生積極地提出問題、討論問題并鼓勵學生通過自身努力解決問題。在討論中學生們紛紛開動大腦苦思冥想,這鍛煉了學生的思維能力,激發了學生的聯想和想象能力,學生圍繞問題各抒己見,表達能力也得到了強化。在研究并試圖解決這個課堂問題的過程中,學生將學到的知識又鞏固了一遍,防止知識因缺乏練習而被遺忘。這是一種充分發揮學生學習主動性的教學方式,也是育人理念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完美體現。老師還可以通過其他教學方式實現育人目標,如開展課堂動手實踐活動等。
三、結束語
通過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讓學生獲取充足的知識和能力,并能夠為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做出貢獻,這應該是所有小學語文老師的教學目標之一,也應該是他們肩上的一份責任。老師們需要投入更多精力深入鉆研實現這一目標的方法策略,盡全力提升學生核心素養,推動現代教育事業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周淑紅. 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核心素養[J]. 學周刊, 2018, 12(12):76-77.
[2]陳春梅. 核心素養導向下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J]. 西部素質教育, 2018, v.4(5):66-66.
[3]葉翠敏. 基于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培養語文核心素養的實踐探索[J]. 華夏教師, 2018, No.098(14):68-69.
[4]周穎瑩. 小學語文課堂提高學生核心素養的對策[J]. 語文教學與研究, 2017(29):72-72.
[5]劉戰良. 芻議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體現核心素養[J]. 中國校外教育(中旬刊), 2018(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