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艷娥
摘 要:班主任的工作具有科學嚴謹的特性,在學生成長道路上具有重要的指導作用,尤其對于初中生來說,學生處于一個敏感叛逆的時期,其內心世界雖繽紛多彩卻也充滿疑惑,深入的走進學生的內心世界,感其所想,站在學生的角度體會問題,這是初中班主任工作的關鍵。
關鍵詞:初中班主任;育人方式;改進措施
前言:初中班主任的育人方式對學生的成長有著重要的影響,班主任應根據新時期學生的心理變化,總結分析現有育人方式的優點和不足,不斷進行改進和優化。根據其個性化成長的特性,因材施教,用耐心和智慧,幫助學生健康成長。
1.初中班主任育人方式存在的問題
1.1育人方式循規蹈矩,缺乏創新
對于初中班主任的概念,在傳統的教育觀念里,其是整個班級管理核心所在,在日常中,班主任習慣性的充當發布指令的角色,制定學習計劃以及班級的管理規范,學生往往都是依據班主任下達的任務進行基本的學習生活[1]。這類傳統的育人思維很長一段時間都廣泛用于各個學校,但是如今時代在變化,中學生的成長越來越趨于個性化,這種落后陳舊的育人方式已經不能滿足學生的日常學習以及心理需求。對于班主任老師來說,其過往教書育人的經驗固然寶貴,但是不能不做任何改變的一直周而復始的重復使用,當今社會是崇尚人才以及個性的時代,學校需要培養的也是富有個性、創造性、善于溝通交流并掌握豐富的綜合型知識的復合型人才。基于這背景,班主任應適當的摒棄落后的育人方式,積極創新,本著與學生共同進步的理念,不斷優化育人方式,利用高度的責任心與耐心,運用老師的智慧,充分的融入學生之中,將班級管理的核心還給學生,逐漸的與學生建立亦師亦友的新型師生關系。如果一直以一種高高在上的姿態與學生溝通交流,就永遠無法體會學生最深層次需求,不利于長遠的教學育人。
1.2育人方式過于單一
在傳統的印象中,班主任老師一直是個心力交瘁的工作,其不僅要保證日常各類課程的授課質量,對學生的成績負責,還要對學生的身心發展負責,據調查了,在一些半封閉式的中學里面, 班主任的上班時間為早7點至晚9點,如此的費神費力但是依舊有成效甚微的現象發生,究其原因,就是部分班主任的育人方式過于單一。這種單一化的育人方式,使得班主任與學生缺乏足夠的互動,師生之間的距離感不斷拉近,在不夠了解學生心理的情況下,單純的采用懲罰訓誡的等方式馴服學生,極其容易引起學生的反彈,初中生大都處叛逆期,只有探討出更多的育人方式,適應新時期學生的心理變化,才能夠實現師生關系的破冰,進而提升育人效果。
1.3育人方向有待改進
作為班主任老師,在對學生負責的同時,也會受到來自學校以及家長等多方教育人群的壓力,同時受傳統應試教育的影響,在教育的過程中,對于分數的重視程度總是高于德育教育,這不僅給班主任的工作帶來了挑戰,同時也無形的增加了學生的壓力。班主任在以往的育人過程中,總是不可避免的重視文化課的成績以及考排名情況,對學生的學習產能輸出做強制性的要求,卻忽視了人文關懷。在初中生的成長過程中,其情感和情緒都非常容易發生波動,這個時候班主任老師應暫時拋開成績的影響,關注學生的內心,對其進行正面的疏導教育,改變育人方向,以學生的主觀意識為先[2]。
2.初中班主任育人方式的具體改進措施
2.1在育人方式中融入心理學知識
在提倡中學生個性化成長的今天,初中生在成長的過程中會遇到更多的挑戰和誘惑,并且在面對日漸復雜的事物時,初中生往往會高估自己的成熟程度,在心理上對自我認識發生偏差,對老師或者家長的正面教導不能理解,提早的活在自我的認知中。因此,班主任在育人的過程中,融入心理學的知識是十分有必要的。結合每個學生不同的性格特點,分析其心理發展規律,同時要充分做好與家長的溝通工作,了解學生的動態并根據其當下的心理狀態,及時的采取相應的育人方式,幫助學生積極健康的成長。另外,在進行育人工作的時候,要同時關注家長的教育方式,學生的成長不能僅僅依靠班主任一方的力量,家長的配合也是至關重要的,部分家長可能沒有接觸過心理學的知識,教育思想不夠先進,這個時候就要及時向家長表明,學生在初中時期的心理變化是非常正常的,家長不應該過分苛求,應配合老師進行積極的引導,這樣才有益于學生的身心發展。
2.2摒棄傳統落后育人方式,開拓新思路
首先需要明確,在這個人人平等的時代,班主任與學生絕對不是單純的上下級關系,班主任應摒棄原有落后守舊的教育方式,開拓思路,重新建立符合當代學生發展的,平等民主的班級管理體系。比如現在就很多優秀的班主任老師,將班級的權利慢慢的都交給學生,給予學生充分的信任以及尊重,讓學生對班級的管理負責,同時對自己負責。并且,在移交班級權利的同時,要最大程度的讓班級所有學生都參與進來,諸如輪流當班長等方式,增加學生主人翁的意識,班主任參與整個過程,但是只需要在學生管理方式出現偏差的時候進行引導教育即可,不做硬性規定,盡可能的讓學生在整個過程中張揚個性,實現其個性化的發展。另外,班主任老師的要及時的掌握每個學生的動態,在與學生正面交流時,改變傳統的老師教育學生聽的模式,要以傾聽學生的心理為主,而指導教育為輔,與學生共同實現教育目標。班主任也可以不定期的開展諸如“班級總結會”等活動,讓學生針對班級發生的事情發表自己的觀點和建議,實現全員參與班級管理目的,不斷增強學生的集體責任感[3]。
2.3明確育人方向、豐富育人方式
在班主任與學生的關系中,毋庸置疑,單純的說教和指導對于學生教育方面的效果已經大不如前,單一的獎懲模式更是不可取。班主任老師首先需要明確,在強調核心素養的當下,文化成績已經不是教育的主要方向,新時期對于學生德育方面的教育也至關重要。在明確這一育人方向之后,班主任應運用教學智慧,調整其育人方式,不在將文化成績作為班級管理的首要目標,相反的要注重學生的全面發展,在保證學生個性化發展的同時,實施恩威并施的教學原則,對于學生的行為以及認知給予科學的指導,對于其成長方式,不做硬性的規定,尊重他們的個人意志,并分析學生差異性的特點,對于不同的學生采用不同的育人方式,實現有針對性的育人模式。
2.4保證育人質量
初中是學生心理發展的重要時期,也是其成長的轉折點,本著對每個孩子負責任的原則,班主任應最大程度的保證育人的質量。要及時的捕捉學生心理的轉變,做好家長方面的工作,成為學生和家長溝通的橋梁,輔助學生進步。班主任老師可以適當開展“家長座談會”等活動,將家長聚集,分析問題,交流經驗,使得所有家長對學生成長的變化有更好的把握。同樣也要估計學生向家長敞開心門,進而促進家庭教育的效果。
結束語:總而言之,隨著時代的變化,初中生的心理也在不斷的發生改變,只有不斷的探索其成長方向,及時的優化育人方式,才能滿足當代學生個性化發展的需求,班主任老師在具備足夠班級管理經驗的同時,要善用教學智慧以及耐心,深入學生的內心,充分滿足其自由成長的訴求。同時積極推行民主管理制度,增加學生的自信、責任感以及班級的整體凝聚力,將班級管理與學生個體的發展相結合,實現其自我成長的目標。
參考文獻:
[1]周群英. 墨子人才管理思想及育人方法研究[J]. 湖北社會科學, 2013(7).
[2] 王洵. 談心談話的育人價值和方法研究[J]. 思想教育研究, 2017(09):113-116.
[3]馮甜甜. 初中班主任育人方式分析及改進措施[J]. 亞太教育, 2016(1):63-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