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青松
摘要:在當代中國社會,新課改正處于不斷推進的時期,素質教育已被越來越多的學校作為自己教育方法與目標。為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的學生,體育教學已得到越來越多的重視,而籃球教學是體育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籃球教學納入小學體育課,不僅可以提高學生身體素質,更能為我國籃球事業選拔人才助力。因此,小學體育籃球課教學模式的研究與教學效率的提高勢在必行。本文作者結合多年教學經驗,分析了我國小學體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并對如何提高小學體育籃球教學的有效性提出了建議,希望能與各位同行相互學習,相互交流。
關鍵詞:小學體育;籃球教學;教學模式
籃球一直是一項老少皆宜、廣受喜愛的體育活動,籃球教學進入小學體育課堂,不僅有利于提高小學生身體素質,更是為我國體育事業助力的重要舉措。在籃球教學中積極創新教學模式不僅體現了對于學生的重視,也能夠更好地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吸引學生參與籃球運動。本文試圖通過對于小學體育籃球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展開分析,并探討我國小學體育籃球課教學模式。
一、當前小學體育籃球課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場地設施有待完善
體育教育在我國教育領域中得到了越來越充足的重視,學校體育基礎設施的投資也較之從前更加豐富,教學規模擴大,教學資源也更加充足。然而受到具體經濟水平的限制,我國省市之間、城鄉之間籃球教學資源分配仍不均勻,許多學校場地受限,設備配置有限,不利于設置學校籃球課程,籃球課堂的安全性有待提高。
(二)教師專業素養有待提高
作為競技類體育項目的一種,籃球主要培養學生掌握更多更靈活的籃球技能,而作為學生“籃球夢”的引導者,教師必須具有更高的綜合素質。教師專業素養與教學能力有直接聯系,對于籃球教學模式系統化,籃球教學效果提高也有重大影響。此外,各位教師應該將教學技能的討論與相互切磋看做常態。筆者走訪本市相關開設籃球課堂的小學,發現本市實際情況是,學校籃球專業的體育教師人數較少,教師的專業素質有待提高。
(三)教學內容單一
小學生身體素質和心理素養都處于正在發育的關鍵時期,教師應該根據其特有的生理心理狀況,采取針對性的措施,提高孩子對于籃球的學習興趣,根據不同年級,設置不同層次的籃球教學模式與內容。例如,針對低年級學生,則主要通過簡單的籃球游戲來培養孩子參與課堂的積極性,中年級學生則可以教授其組合型技術,高年級酌情提高難度。
二、小學體育籃球課教學模式研究
(一)完善課程設置
在國家提倡素質教育的現在,各學校都應積極響應,杜絕用語數英代替體育課、一味追求成績的行為,而應積極完善課程設置,平衡體育課與語數英等學科的設置比例。保證體育課基本課時,科學安排體育課時間,爭取最大的訓練效果,教師做好備課工作,利用周末等時間積極參加進修,爭取將最好的教學質量呈獻給學生。
(二)創新傳統教學模式
傳統教學模式即教師采取填鴨式教學,學生被動汲取知識的方式,師生之間缺少溝通、交流與互動,對于學生學習興趣有極大的負面影響。為改善教學效果,教師應該不斷創新教學方法,幫助學生更深刻的理解籃球在學習以及生活中的價值。一般來說,男生對于小學體育課堂開展籃球教學更感興趣,但是對于女生來說,教師就應該具有針對性的開展適合女生全員參與的活動,提高學生參與課堂的主動性。
(三)提高教師綜合素質
體育教師的職業素質決定了學生學習籃球技能的速度和質量,對于提高學生學習籃球興趣有直接影響。因此,學校應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擴大外出培訓的渠道,提高學校體育教師的綜合素質。特別是根據學校不同年級學生的素質水平,應配備專業化程度更高的體育教師。此外,在培養教師的過程中,學校還應注重提高教師對新課程改革的認識,改變教師的教學方法,維護籃球課堂進校園的初衷。
(四)擴大對于籃球教學的基礎設施投資
通過筆者走訪可以了解到,受制于經濟條件,一些學校在場地設施和基礎設施方面存在許多不足,學生學習籃球的效果有限。學校和政府應加大對籃球基礎設施的投入,增加教學資源投入,縮小地區與地區之間的差距。
三、結語
綜上所述,教學資源分布不均、部分地區教學資源分配不均衡以及教師隊伍建設和課程建設不科學、教學內容和形式過于陳舊、缺乏創新性是我國目前小學體育課籃球教學中普遍存在的問題。為了改善小學體育籃球課程的教學模式,提高教學效率,學校必須加大對籃球教學的基礎投入,加強對于教師隊伍的培訓,提高教師技能水平以及專業素養,改革課程設置,創新傳統的教學模式。基于此,才能夠提高真正失效小學體育籃球課的教學目標,真正做到對學生負責。
參考文獻:
[1]鄒世平.淺議小學體育籃球教學中游戲法的應用[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6 (11).
[2]高立進.校園足球的推廣對小學體育發展的影響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7 (35)
[3]王雪.如何優化小學體育室內課教學[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8 (03).
[4]馬玉嬌,張雨.論小學體育趣味田徑的育人價值[J].青少年體育,2018 (03).
[5]陳永進.小學體育課堂教學器材“一物多用”的案例研究[J].亞太教育,2016 (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