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萍
摘 要:隨著時代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英語學習、英語教學越來越受到人們的普遍重視。英語已從一種工具,變成了一種思想,一種知識庫。沒有掌握英語猶如缺乏一種思想,缺少了一個重要的知識源泉。掌握了一種新語言,也即掌握了一種新的觀察和認識世界的方法和習慣,然而,對于一部分學生來說,英語的學習成了他們的噩夢!
關鍵詞:初中英語;教學實踐;思維培養
為了找到他們學習困難的癥結所在,我經過對多名英語學困生的問卷、走訪和觀察,發現困擾這些學生的有以下這幾個方面的問題;(1)單詞記不?。唬?)課文背不到;(3)考試動不了筆;(4)在生活中不能順利地運用英語。為什么會有這些問題呢?在和他們深入地交流中發現——單詞記不住是因為方法不正確。他們喜歡拿著單詞就開始死記硬背,就像記密碼一樣。試問我們人一輩子能記住多少組密碼呢!另外是他們喜歡看著單詞表孤立的記單詞。課文也是采用死記硬背的方式來背,所以記不住。有的學生花了很大力氣記住了,但很快又忘了。至于考試答不來題,我們要先看看到底考了些什么?從近幾年的各地的中考試題來看,主要考查的是學生的核心素養,光靠記住單詞短語,背下課文是完全應付不了現在的考試的!那么什么是英語學科的核心素養呢?英語學科的核心素養就是通過英語學習使學生形成初步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促進學生的心智發展,提高學生的綜合人文素養。而在核心素養中,思維占了重要地位!英語的學習,從詞到句,從句到篇,再從篇到用,都和學生的思維息息相關。我們可以把這個思維劃分為初階思維、中階思維和高階思維。初階思維是指根據一定的語言規律來組織語言的過程,即從詞到句的過程。中階思維則是根據一定的主題、文體和邏輯結構,從句到篇的過程。高階思維則主要指創新能力、決策力和批判性思維等能力。也就是通過學習以使學生形成自己獨到的見解和立場。
那么怎樣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各階思維呢?接下來我以人教版Goforit教材八年級下冊第六單元關于孫悟空的這篇閱讀為例,談談我們在培養學生思維的過程中的一些具體的做法。
首先,在Pre-reading環節,老師播放了一段西游記的視頻,孫悟空這個人物形象就靈動地展現在了學生面前,并順勢提出了三個問題:
1.Who is the character in the video?
2.What is he like?
3.What can he do?
在問這些問題時,老師引導學生學習了一些可能會影響學生后期閱讀的生詞和短語,為后面學生的閱讀掃清了障礙。談論后再告訴大家,今天我們要學習一篇關于孫悟空的文章。這樣既吸引了學生的興趣,又很自然地引入到所學的話題上來,使他們產生了極大的閱讀欲望。在While-reading 環節,老師先讓學生Skimming后,把每一段和相應的段落大意進行配對,還給出了Reading tips。我覺得這樣做有以下幾點好處:第一,培養了學生的概括能力;第二,讓學生配對而不是讓他們自己概括,這樣就降低了任務難度。作為初讀的這個環節,不給學生過難的任務,以免削減學生的閱讀積極性;第三,在閱讀之前給學生一些閱讀策略的指導也是很有必要的,以使學生在以后獨立閱讀時能形成自己的方法。在后面的分段細讀環節,老師以提問、選擇、判斷、填空等多種方式呈現閱讀任務,并在這個過程中形成了文章的思維導圖。老師給學生設置的這些任務和我們中考的語篇題一拍即合,讓我們中考題型在我們的閱讀課上得到了充分的訓練!形成的思維導圖實際上是文章清晰的脈絡。學生在學完這節課后不會出現“見樹不見林”的情況。文章是以思維導圖的形式清晰地呈現在學生的腦海中。試想如果學生對句型結構掌握好,對文章的主題及邏輯結構也非常了解的情況下再讓學生復述及背誦課文,在這種情況下讓學生復述課文,學生還會覺得困難嗎?這在讀后活動的retell環節也得到了充分的印證。在Post-reading 環節,老師把學生對這篇文章的理解層面推向了分析層面,真正做到了from passage to another stage,并且把梯度把握得剛剛好。例如,先通過最后一段,讓學生根據語段內容,揣摩作者和西方國家的孩子們對孫悟空的評價,以做到思主人公所思,想主人公所想,推測隱含的意義。然后話鋒一轉,問What do you think of the Monkey King?培養學生形成自己的見解。在完成這一思維活動后,繼續說Not only the Monkey King,but also other characters in Journey to the west are also very popular,Can you introduce them to others? Four students in a group. Each group chooses a letter. Group members draw a mind map to introduce the character given in the letter,please. 以小組合作的學習方式,讓學生以思維導圖的呈現形式來談論西游記里的其它人物,思維繼續上升!老師繼續說:“Journey to the West written by Wu Cheng’en is a Chinese classical novel published in the 16th century during the Ming Dynasty. Pupils in England began to know the story until 1979. Why did it take such a long time to spread the story to western countries? ”學生一算,時間差了將近四百年!為什么會有這個結果?學生瞬間陷入了沉思。留給學生更多的時間和空間來思考和翻閱資料,不難想象下一節將是何其精彩!
回顧這節課,老師引領學生一步一步從知識層面到理解層面再到分析層面,無一不關注到學生思維培養和核心素養的形成。試想如果我們的課堂都是這樣的課堂,我們還擔心學生考試動不了筆、在生活中不能順利地表達嗎?
英語教學要與時俱進,我們教師的教育意識要從知識灌輸向思維和能力培養轉變,通過教師的引領,學生的參與,促使學生在參與、體驗、實踐中獲取知識,形成能力,使教學活動成為師生交流、互動、共同成長的雙向過程!
參考文獻:
[1]王麗.在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培養學生創新性思維能力[J].教育實踐與研究,2016(30):49-51.
[2]周麗萍.基于學生思維能力培養的初中英語閱讀教學策略[J].江蘇教育研究,2017(12):69-72.
[3]王洪霞.在初中英語故事閱讀教學中培養學生思維品質的實踐探索[J].英語教師,2017,17(24):124-129.